《史记》读后感使人明智

时间:2020-12-18 10:11:48 读后感400字 我要投稿

《史记》读后感使人明智

  听说读史记可以使人明智,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三篇《史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采纳。

《史记》读后感使人明智

  《史记》读后感【1】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身为贞观之治缔造者的李世民这样说。

  历史就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群山之巅见证着时代的更替,他不吝啬于自己的阅历与知识,只要你怀着一颗向往知识的心去探索,他就会启迪你的思想。

  而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史记》记载的那三千多年了。在那个时代:夏商周朝朝更替,群雄并起,战火连天;诸子百家,思想璀璨;唐尧虞舜,社会发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它为我们带了那三千余年的辉煌与灿烂,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净化心灵,净化灵魂,启迪智慧的历史。

  这是一次足不出户的旅行,是一次思想的旅行。穿越时光的隧道,我来到了那片三千余年前的华夏大地,我认识了机智冷静的蔺相如,老当益壮的廉颇,“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是他们,让历史变得多姿多彩,是他们让历史变得引人入胜,他们用自己的行为,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一个个发人深思的真理。

  在司马迁的笔下,一位位用自己热血书写出“精忠报国”四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虽然命丧咸阳宫,但他的为了燕国存亡而甘愿献出自己生命的气概可歌可泣。

  更记得那乌江边一个孤独的身影,旁边躺着无数的尸体。望着远行向东的帆船,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涩,回想起当年起兵时的豪迈,又是无限的惆怅。他背负着江东百姓的希望却兵败至此,他“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他终是拾起了自己的宝刀,在脖颈上一抹,鲜血喷薄而出。终于,他怀着未酬的壮心,倒在了乌江边的血泊之中。

  西楚霸王,你是一代英雄,你吟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你认为你的失败是因为时势对你不利,你认为你的失败是上天自有的.定数,你抱怨的是上天对你的不公。而事实却远非这样,你的失败是你一手造成的,你自负文武全才,你不懂得骄兵必败。你不会用人,你账内的武士谋将远远少于刘邦。你大肆屠城,丢掉的是民心啊,这才是你失败真正的原因。但你无论是赢还是输,你终究是在华夏历史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你依旧在历史的画卷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总是这么的令人着迷,它总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更会带给人无限的教诲。廉颇的负荆请罪告诉我们,要懂得知错就改;大禹治水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编写这本书的司马迁则告诉我们,要有一颗顽强,持之以恒的心……

  读史记吧,你能够读出的,远比你想象的多。

  《史记》读后感【2】

  《史记》是由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将其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人文初祖”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

  本纪,简称级,历代帝王传记称为本纪。在《史记》中,项羽虽无帝王之实,却列为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本人认为其在世时有如皇帝般的统治力和号召力。

  《项羽本纪》——项羽年轻时学文不成学武不就,但力能扛鼎,志向远大。老话有言:三岁看老。项羽与项梁旁观秦始皇的车驾时,项羽傲气道:“彼可取而代也。”豪气万丈的言语中透露出项羽傲视天下的霸王之气,而项羽的称王史就是项羽智勇双全的体现。项羽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他的优柔寡断,这也是他会败在汉高祖刘邦手中很大的一个原因。鸿门宴是为了项羽斩杀刘邦而设的,但项羽却被刘邦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即使有亚父范增的劝阻也无用。最后让范增一语中的:“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但是,项羽的优柔寡断又为这个一代霸王添了几分柔情,尤其是司马迁在文中叙述了虞姬和项羽的爱恋。最后,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李清照在南逃时留下名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世家,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家族。《史记》中《留侯世家》中的张良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更是被刘邦称赞“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年轻时的张良豪气万丈,甚至毁家纾难,行刺秦始皇。同时,司马迁又通过圯上老人黄石公,体现了张良能屈能伸的态度。而在张良追随刘邦后,他在各大战役中处处表现出他的雄才武略。后半生的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在淮阴侯韩信被杀,相国萧何被囚之后,张良选择全身而退,明哲保身。

  列传,谓叙列人臣事迹。《刺客列传》中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荆轲刺秦王”。

  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一部无与伦比的史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赏析《史记》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本身,我们更要着眼于作者。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创作的艰辛跃然纸上。青年的倜傥磊落,草创未就而遭宫刑横祸,忍辱负重编撰《史记》,这些都让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汉武帝之前的远古宏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

  《史记》读后感【3】

  我一个理科生,读起《史记》来,真的有些难,但为了孩子喜欢读书,也只能硬着头皮读起来,我首先从青少版读起,不怕你们笑话,真的对历史了解的太少了,但一个暑假读完《史记》以后,真的收获不少。至少对历史了解更多了,更佩服司马迁了。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难以启及,更无法超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后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相信现在的人很少有他这种毅力和勇气。常人从狱中出来,就自甘堕落,萎靡不振,别说做点有用的事了,就是活出精彩的自己都有点。。。

  史记虽然没读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总是读过一遍了。本纪,世家,记住了一个个人物。

  至于那战国四公子: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尝君也是各有短处,不能称之为英雄。

  我认为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可以当选为英雄。因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过,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辅佐,故能称霸一方。

  专诸报恩刺杀王僚,虽成但身死;豫让报智伯之恩二刺赵襄子,临死斩空衣报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荆轲刺秦王未成被杀身亡……一生舍己为国,“义”字当先,个个可谓英雄!

  读史记,尝得古代酸甜苦辣,品得义士忠义英勇,历史的星空因有了一个个的英雄才不会黯淡。

  星光闪闪,愿英雄威名永垂千古;月亮寒寒,盼义士事迹流传万年。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让人对生活比较畏惧。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为生活付出努力。我长这么大,没吃过什么苦,太懒,相信如果让我放弃现在父母给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会成问题。

  我不在相信船到前头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有回报。认定的目标一定要努力实现,因为没有人会帮我,有些人不愿意帮,有些人是想帮帮不了。司马迁就是个例子,靠的就是自己,就是曾经的努力,现在的坚持,未来的信心。

  他成功了!

  向司马迁学习,不求名垂千古,只求无愧于心。

【《史记》读后感使人明智】相关文章:

读书使我们明智的名言警句12-19

名著《史记》读后感09-06

经典名著《史记》读后感09-04

《史记》读后感2500字09-02

明智的简历写作09-05

使人奋斗的职场励志名言07-21

使人乐观的职场励志名言07-21

使人静心的佛教经典禅语08-28

职场使人进步的励志句子11-17

史记2000字的读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