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0-12-18 16:39:21 读后感500字 我要投稿

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后,你们有没有也想放飞心中的风筝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吧,看看别人是怎么放飞心中的风筝的,希望采纳。

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对于读书很随性的我并没有刻意安排书单的习惯,往往会根据朋友的介绍,或者是单纯的被书名吸引,为了保持阅读的神秘感我很少会去看书评介绍,就是内容不如所愿也要耐心读下去,就像压了赌注的赌徒,凭他打的是什么牌也要一根到底,因为一本书总会有被阅读的价值,猜想书名背后的故事,就如这本《追风筝的人》,这个人怎么了呢,为什么是追风筝,看似平静的表面蕴含着想不到的悲惨世界。在人性与战争的碾压下主人公及他的国家人民所经历的身心磨难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主线。

  一个人在童年的经历与选择对自己未来世界的影响会有多大?就像主人公阿米尔所自以为所曾经历的陈年旧事会被埋葬,实际上却会自行爬起来,在噩梦中吞噬自己,即使是辗转千里之外,历经几十年,仍是他心头降伏不了的魔。人性中的善良、卑劣、高傲、懦弱、嫉妒与忏悔交织在阿米尔身上,爆发在一个冬日,成就着他,折磨着他。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在喀布尔地区每年冬天都要举行斗风筝比赛,从比赛日清早开始,直到仅剩一只胜出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才告结束。阿米尔就是在1975年的冬天,获得比赛第一名的那个冬天,他不愿承认却内心认定是他忠诚挚友的哈桑,为了他的第一名所遭遇的不幸以及他的袖手旁观打开了他心中的魔咒从并此不能自拔,当他知道哈桑原来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在他心里父亲伟大形像的崩塌和更深的负罪感更是让他的痛苦充斥在他生命中的每一天,直到后来在他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的指引下他终于勇敢的站在邪恶的对面拯救出他曾经的遗弃,实现了心灵的救赎。

  本书中另一条主线是战争,也是因为这本书,我特意百度了相关阿富汗及中东地区的战争信息,由于政治、种族及利益冲突上世纪80年代阿富汗陷入了战争危机,以哈桑为代表的哈扎拉人因种族歧视成为了战争中最低级的牺牲品,战争的残酷可能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回想80年代,我们也正是孩童,虽然物资并不丰富,却可享太平生活,可以在另一个国家,和我们当时年龄相仿的孩子还在饱受战争的折磨,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战争不仅是牺牲生命、不仅是无家可归、不仅是疾病恶染,还有更多我们看不见的肮脏与龌龊,对于人性的催残也绝不是停止战争就可以抚平的。即便是现在全球的发达盛世,也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目前正在战争中的国家不在少数,人类总是要跳出自然界法则披着所谓民主、所谓帮助、所谓防卫的'外衣对他国他族强行界入,可是除了极少数人得到了,绝大多数的人都陷入挣扎,被剥夺了自由,自然界也遭到摧毁,我们没有履行好做为生物界的主宰所该有的职责与担当。

  这让我想起了《魔兽》这部电影,古尔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破坏了自己的家园,还蛊惑兽族去他族进行外侵,最终他被打败,他不明白不改变自己到了哪

  里都会给哪里带来毁灭。

  难道我们一些人类不是这样吗?

  追风筝的人,我想他一定也是在追求自由。

  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他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 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看一本书,我们能看出作者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那种酸甜苦辣,各式各样的情感从书中感染我们。我爱读书,爱它的悲伤离合,爱它的快乐。有时从书中获得一些道理,使我更好的成长。

  周末时,我看了卡勒德-胡赛尼所写的《追风筝的人》。

  故事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却再度重演。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人生也是这样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总在抱怨生活,而要学会面对人生。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追寻早已逝去的哈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的怀念和追寻中度过。追风筝的人,也像我们在追逐那些美好的希望一样,有时我们为了自己重要的人而不顾一路荆棘,无畏向前;有时为了涤荡自己的灵魂,将目光集中在那美丽的‘美丽风筝’之上,在痛苦中追寻通向幸福的方向。

【放飞心中的风筝《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风筝放飞的步骤与技巧10-07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07-19

名著《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8-29

暑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8-1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10-29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00字10-29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06-23

经典名著《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9-09

2000字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9-29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1500字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