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

时间:2021-01-16 09:00:02 读后感500字 我要投稿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

  你们读了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后,有没有得到什么启发呢?接下来小编yjbys给你们带来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叫做《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扁鹊去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人的错误和缺点应该及时发现并改正,如果让这些错误和缺点越来越大,由小变大,最终的结果就会像故事里的蔡桓公一样,由于自己不听医生的劝告,最后就会因为病情恶化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而去世。

  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了: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要讳疾忌医,对于别人提出的好的建议,要虚心接受,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二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讲的是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由“腠理”、“肌肤”、“肠胃”不断恶化,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拒绝,最后,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的故事。回想中学时代读学此文,只是从浅层次上为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害了自己而惋惜。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时代内涵的不断变化,现如今,再次品读、思考这篇古文,感觉另有深意和新意,其蕴含的哲理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韩非子·喻老》有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之堤溃决,烟囱缝隙冒出的火星,可以使百尺高楼焚毁,这句话用于比喻小事不注意就可能酿成大祸。蔡桓公之所以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就是因为在疾病轻微时不以为然,没有引起重视,结果积羽沉舟,积重难返,最终丢了性命。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蔡桓公的悲剧告诉我们,疾病和错误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日积月累、步步深入的。无数案例也证明,绝大部分贪官都是从小贪开始的,“河边湿鞋”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积“小病”成“大患”,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常言道“祸患常积于忽微”。当小毛病、小错误、小问题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扑灭,防微杜渐,悬崖勒马,变“亡羊补牢”为“未亡先补”,而绝不能麻痹大意,“以恶小而为之”,否则,任其滋生蔓延终将养痈成患、不可挽回,一失足成千古恨。

  身为一国之尊的蔡桓公,既有用不尽的财富,又有神医保驾,竟至于不治而亡,本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与他听不进逆耳的苦口良言不无关系。蔡桓公身体有病,全不自察,当“神医”屡屡提醒时,不但不听忠告,反而怀疑别人进言的动机和目的,讥讽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把“好心当做了驴肝肺”,结果命丧黄泉,遗恨终生。历史上的蔡桓公走了,但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考。身为上级,怎样对待下级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从善如流,认为“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有功,闻者受益”;另一种则是听不进不同意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甚至对提不同意见者打压排挤。两种态度往往导致产生不同的结果,善纳谏者“多助”,不善纳谏者“寡助”。刘邦善于纳谏获得了天下;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纳谏失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告诫下属“君有违失,臣须直言”,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排挤忠良,不听逆耳之言造成了“安史之乱”。这就是陈寿在《三国志》中说的“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喜欢鲜花、掌声,喜欢听赞歌、受表扬,听到不同的意见就不高兴、不耐烦。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虽然逆耳,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却是“治病的'良药”。它可以让我们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或不犯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自知之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诚恳的态度、豁达的气度和包容的胸襟对待功过得失,对阿谀之辞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要被他人的赞美蒙蔽了双眼。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要有“闻过则喜”的智慧。反之,只听赞歌,久而久之,就会闭塞言路,再也听不到真话、实话,落得个孤家寡人,直至“无药可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够对领导直谏、进诤言的人,必定是真诚、负责的人。扁鹊即使在被权势误解的情况下,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劝说,这不仅体现了医者对病人的高度负责,更体现了下属对领导的高度负责。下级敢于公然指正领导的缺点、错误,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美德。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以自己的经历做类比,指出齐王已经受蒙蔽,要纳谏除弊。唐代政治家魏征经常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这些人表面上看是在“犯上”,实则是真正的忠臣,把“忠诚”二字放在了心上。反观当今社会中的某些人,他们自称忠诚于朋友、同事、领导,发现了别人的问题却不指出来,反而阿谀奉承,大唱赞歌,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人表面看似很友好,实则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忠诚的下属。真正的朋友、忠诚的下属彼此能够坦诚相见,给你指出缺点和错误,“扯扯袖子、拉拉衣襟”,这就是“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诤友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能为领导干部点拨警醒的“良医”。古人曾说“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人不可无友,但也不能滥交友,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交友尤其要慎之又慎。交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

  防微杜渐,多听“诤言”,善交“诤友”,当是确保我们不犯错误,干好事创好业的重要法宝。领导干部更应谨记之,笃行之。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三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不知不觉,大病上身。看了这个故事的你,不知道有没有所悟?如今空气污染,水污染,化肥,农药等等,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心情好,因为愁也一天,高兴也一天。可以选择安全有效的排毒方法,让身体尽可能的减少毒素毒害 。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比金钱重要,好好活着,生病的痛苦无人可替。

  珍爱生命,珍惜健康!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神医扁鹊12-11

扁鹊传的原文及译文08-13

神医扁鹊医学励志故事10-14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08-11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反思08-11

鲁迅的名言警句 见胜兆 见败兆06-27

大班看得见的情绪教案08-25

见的指甲油颜色如何配10-07

民族药雪里见的薄层鉴别研究08-06

求职如恋爱,执着见真情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