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后感-鲁迅

时间:2022-10-15 15:30:30 读后感600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你们读过后有没有觉得孔乙己很可怜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4篇孔乙己读后感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

  孔乙己读后感【1】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代表作,文章中杜撰了一个饱受封建教育迫害而变得满目苍夷的读书人——孔乙己。他在鲁迅先生的文笔下被深刻第演绎成了一个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的形象。

  上学时,读这篇文章感觉孔乙己为了生计或者学习而变成“偷书贼”,为了面子而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为了卖弄学问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等行为确实有不少可笑之处。今天闲来无事重读这篇文章,突然感觉孔乙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中对孔乙己在酒店的赊账有这样一句描述“不出一月,定然还清”,这句话就足能反应出孔乙己的为人诚信,正是他的诚信才让酒店老板对他的赊账问题足够的放心。但是,现在社会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像孔乙己那样的诚信,大家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时,忘记了对朋友、对家人和对社会的诚信,造就了很多的“狼来了”的故事,更有甚者对社会进行赤裸裸的坑蒙欺骗。难道我们就不应该赞许下孔乙己的'诚信精神吗?

  孔乙己主动教给酒店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四种写法,给小孩子分豆子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观我们这个科技已经得到突飞猛进了的社会,人们步入了争分夺秒的快节奏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帮助陌生人身上,更没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物品与大家分享。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扶,不扶”思索的身影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背影。 假如孔乙己来到我们的社会,他能适应我们这样的节奏吗?

  对比于孔乙己的年代,我们的社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是不是少了一点呢?如果我们把孔乙己的诚信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扬起来,我相信社会更稳定、朋友更真诚。

  孔乙己读后感【2】

  有哲人说过,悲剧是永恒的美。我认为,悲剧之美中又以凄美最为动人。《孔乙己》就是这样一部凄美的伟大作品。

  《孔乙己》的凄美又妙在它完全隐在冷峻的语句中。通篇文章找不到一个带有感情倾向的句子,甚至找不到一个带有强烈色彩的字,一切的意味靠的是读者自己去体会。故事的视角被固化在特定的'场景“咸亨酒店”的柜台前,主人公的一生就通过这样一个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但通过这样一个“窗口”,却可以洞悉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体会种种人情世故,这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

  作者以貌似冷淡的语句给你叙述着上世纪初随处可见的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一个好吃懒做,迂腐,手脚不干净,读过点书,还残存点做人的尊严的人因为偷窃被人打断腿,最后消失在这个人世间。本来,这样的故事乏善可陈。但经过先生的妙笔,孔乙己那有一点自以为是,有一点迂腐,有一点善良,同时,更有一点可怜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永远地扎根在读者脑海里。

  孔乙己的形象如此丰满而复杂,与高度符号化的阿Q相比,孔乙己多了一点“人气”,多了一点“性情”,更令人垂怜,更贴近生活。他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既值得同情又让人不齿,他的悲剧既有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却是社会的责任。同时,在他悲剧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丁举人们的残酷和掌柜们、看客们的麻木冷漠,以及对社会的绝望。

  《孔乙己》行文畅白明了,读不到半个精美字句。读完后你会觉得孔乙己一定是有这么一个人,就在绍兴,就在咸亨酒店里,先生只不过把这个人原汁原味地写进了文章里。

  孔乙己的人生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冷漠的重复中一点一点地落下帷幕。没有悲怆的生离死别,没有怆天哭地的哀号,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最后,这个人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这种没有凄凉的凄凉,没有悲哀的悲哀却更加彻心彻骨,更令人心酸。

  孔乙己读后感【3】

  假期里和孩子一起读《孔乙己》,越过阶级、革命、反封建的政治话语,以平常人的心境再读鲁迅,又有了一番不同的感受。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可悲的小人物。故事很简单,孔乙己是个落魄的读书人,虽然写得一手好字,但是又不误正业,“改不了偷盗”的习惯,所以最后被打断了腿,悲惨地死去。初读文章,只觉得酸涩悲凉,细细想来,又发人深思。

  孔乙己的命运或许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因为他“好吃懒做,又不会营生”,最后沦落到以“偷盗”为生,因此,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咎由自取。但是,思来想去,总也不觉得他是个“盗贼”,也不觉得“面目可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性情温和羞涩,而且时刻都在维护读书人的“尊严”,常常以“君子固穷”,“读书人的事,能算作偷吗?”等话语作为说辞,面对人们的嘲讽,总以“颓唐不安”的.样子示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每每引起人们以此作梗,从中取乐。试想,如果他真的穷凶极恶,人们还敢对他如此吗?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小孩子,分茴香豆给他们,教文中做伙计的“我”写“茴”的四种写法。试想:如果我们不提他受什么“八股文章”的毒害,这样一个性格温和恬静,执着于书香世界,又喜欢小孩子的人,如果生活在当今时代,应该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吧,而且,无论如何,也总不至于沦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吧!

  文章中的孔乙己最大的问题是总也改不了“偷”,但是,他又偷了什么呢?不过是些书及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或许他也顺便偷些其他,但是,总归,他偷的东西也就只是够他买一些掺了水的酒和茴香豆而已,实在算不上“大偷”。而他竟因此却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以至于悲惨地死去。“先写服辨,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谁是真正的穷凶极恶,一看便知。这让我想起《城南旧事》中因要供弟弟上学,而被枪毙的小偷,英子说:“我分不出海跟天,我也分不出好人跟坏人”。他们为生活所迫,良知尚存,无论如何,都不能说什么“罪大恶极”,“咎由自取”吧!

  孔乙己读后感【4】

  读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心情不禁有些沉重。

  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却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终还是被冷漠的社会和麻木不仁的人们所吞噬。

  在酒馆里,长衫主顾鄙视的笑孔乙己穷酸;短衣帮麻木不仁地拿孔乙己的痛苦作为笑料;掌柜见孔乙己惨不成样的样子,没有人性的拿他取笑作乐……孔乙己当然是不幸的,分明是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在被人嘲笑时,却又死要面子,据理力争,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便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罢了,然而又读到后面,却又发现孔乙己是个善良、热心的人,还总使得旁人发笑、快活,但他自己却又一次又一次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严重的打击。

  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场,却也是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的秋天甚是悲凉。旁人鄙视、嘲笑孔乙己也就罢了,连“我”这样的一个小伙计也甚鄙视他,说话都不愿与他多讲几句话,足见这个社会对于孔乙己这样的不幸者是多么冷漠,人们是多么的麻木不仁。最后,“我”都没有亲眼所见或亲耳听到孔乙己的死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孔乙己看来是必死无疑。

  人们的自私麻木逐渐把自己本性中的善良和宽容泯灭了,人们同时也忘记了:一个人越是能宽容别人,就越是有爱心和同情心,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重。

  读完《孔乙己》,心中也感慨万千:人活在世上,必然会有坎坷,历经不幸,若是有能力,得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人;若没有能力,也不能对那些更加不幸的人投去冷笑与取笑。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尊重、友爱、给予帮助……

【孔乙己读后感-鲁迅】相关文章:

孔乙己读书笔记08-24

《孔乙己》读书笔记03-14

鲁迅的经典名言08-04

鲁迅的名言11-04

鲁迅的语录03-03

鲁迅的名言11-27

孔乙己教学反思范文07-25

孔乙己动作描写的句子11-11

《孔乙己》自测训练(上)03-08

孔乙己读后感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