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

时间:2020-12-16 17:30:38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

  薛宝钗在大家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希望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

  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一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巨著,它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首要资料,经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日常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的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十分深厚,“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一个娇嫩多病的林黛玉, 但我更乐于去分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坦白说,在《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薛宝钗。 薛宝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保守、圆滑而又自私的。我觉得这并不能作为她的性格标签。大家都以袒护林黛玉的角度来看她,但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的话,薛宝钗的可爱也并不下于林黛玉。 薛宝钗,才不输黛玉,貌堪比可卿,能可替熙凤,巧齐平袭人。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薛宝钗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薛宝钗这个形像,不是要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标准女儿,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薛宝钗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从这首诗中,可见薛宝钗的才学: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临江仙?柳絮 可就是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引起了多少的骂名。其实世人不都是这样的心态吗?大家都厌弃宝钗的“上青云”,可现实生活中,真正又有几个人真的是两袖清风,无所顾忌,不攀高,不勾心斗角呢?一个女子,就不能有这样的志气吗?就凭这一句,就给宝钗硬加上“功利”地想夺得宝二奶奶的位子,岂不是有“文字狱”的意思?

  钗、黛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果。相反,宝钗对宝玉、黛玉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况且,在元妃送每个人礼物的时候有说过,宝钗因“金玉良缘”之说而故意远着宝玉,又看见只有她的礼物和宝玉的`相同,心中更觉没趣,幸而有一个林黛玉,使宝玉一心扑在黛玉身上,她才得以抽身。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她并不钟情于宝二奶奶吗?“情场冤家”终于和解,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阴谋诡计,而是用她忠诚信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拿她的“行为失检”作话柄,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动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回;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连宝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纳罕”。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宝、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宝钗不是相比而言,宝钗其实比宝玉、黛玉更为痛苦,因为他们毕竟真心相爱过,不管最终是泪尽而逝还是出家逃避。而宝钗却从未被人真心爱过,她只不过是一枚任被封建制度摆弄的棋子,一枚最后被用作打扫残局的棋子。她的痛苦与悲哀,比这两位抽身而去的,更令人感到同情。但她的痛苦,好像被世人忽略了。他们只记得黛玉的病焚诗稿,宝玉的泪洒潇湘,又有谁记得她的独守空闺,遗恨终身?会有人说,她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是她为了宝二奶奶的地位而至,我却不这么认为。她也不愿做那个名义上的二奶奶,那个背负骂名的“第三者”,她遵循的,只是父母之命不可违,她只是不会反抗,她也曾哭了一夜,但少有人去理解她的痛苦。

  毕竟《红楼梦》是一部极其深奥的书,对于我来说,仍是囫囵吞枣而已。相信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对它的认识将更深入一层。

  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二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解析】相关文章:

红楼梦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的英译赏析02-25

法语语法解析之指示代词用法解析08-29

法语语法解析之指示代词用法解析例句08-28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后感10-28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后感08-23

红楼梦之袭人莫轻看读后感作文1500字01-27

红楼梦部分词曲英译解析11-02

澳洲留学解析之昆士兰大学08-05

解析项目管理之范围管理10-08

考研英语之英语知识运用解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