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故事的读后感
《红楼梦》借贾府的兴势衰败来印证那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的封建王朝的命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红楼梦读后感篇1
一部旷世奇作掀起了一场时代的热潮;一首绝韵的史诗唤醒了一种葬花的美妙。
在这部古典名着中,那顽世不恭痴狂的贾宝玉,心思缜密,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热情善良,却又不答心机的薛宝钗,还有那巧舌如簧、最善察言观色的王熙凤,她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的贾宝玉,此生却不爱“江山”爱“美人”,那种古怪的性情似好非好,似坏又非坏。他视功名如粪土,有着文人的洒脱与个性,却始终离不开世俗的牵绊,这还真是个碌碌庸庸、无所作为之辈。
而那自幼丧母,家道中落的孤女林黛玉,更是命运坎坷。不仅体弱多病还多愁善感,最后竟因心爱之人与她人成亲而在病榻惨死。黛玉虽才华横溢,但封建社会却阻了她才华的施展,竟让她这身好文采随棺而去。
从最初的无限风光到后来的吐血而亡,凤姐的这一生可真是大起大落。当初她百般算计,借丫鬟秋桐和大观园众多丫鬟之口——借刀杀人,将那贾琏私自取进门的尤二姐致于死地;而现如今,凤姐却因银钱不周,无法为贾母操办风光丧事而遭众人嫌弃、责骂,最终心怀怨恨,吐血而亡。这还真是一报还一报,前日她借众人之口杀死尤二姐,今日她也死在了这难堵的悠悠之口中。
薛宝钗的为人着实让人着摸不透。她看似单纯无害,却是个颇具心机的人。从那“金玉良缘”的开始,就注定了她和宝玉的命运。宝钗不像黛玉那样,只知道哭,她的秉性倒和凤姐有些相像——都是善于迎合贾母心意的人,但她却不和凤姐一样刁钻泼辣。因此,薛宝钗的性子是大观园众姐妹中最奇怪的了。
贾母的丫鬟她都各有各的个性。先说袭人,她本就合王夫人心意,又是宝玉房中的贴身丫鬟,虽有时颇俱善心,但心到底在宝玉身上。在当得知宝玉要娶宝钗时,处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宝钗总比黛玉好相处,但又怕宝玉对黛玉念念不忘,宝玉要是因此有个闪失,自己也落不着个好处。
而丫鬟晴雯却是当时封建社会女子中罕见的人物。她虽有丫鬟的命,但却性情刚烈,不肯讨好巴结主子,直来直去。晴雯若生在世族大家庭里,必当是一代女中豪杰。
《红楼梦》借贾府的兴势衰败来印证那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的封建王朝的命运。这部数百年前的传世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来品读这部让人为之动容的巨作。
红楼梦读后感篇2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篇3
袭人转过了头,对着宝玉微微一笑,黛玉瞅了宝玉一眼,宝玉也只一笑,那边的宝钗一句话没说,只有些深意的看着,贾母笑的却合不上嘴了。
林妹妹是娇弱的,温和一笑,便足以让宝玉充当护花使者,她多愁善感的轻撇秀眉,含着眼泪将逝去的桃花埋葬。而她从小与女子厮混在一起的宝哥哥,亦是陪着她一起看孤落飘零。
《红楼梦》有两大阵营,一是宝钗,二是黛玉。
应该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最高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
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红肿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么?”她被定为贾宝玉的红颜知己。
贾宝玉最后怎么说?他说: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细读品味,就会发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空泛而美好的愿望。
说到底,惟其艰难,主人公的受难,更能凸显宝黛二人爱情的价值感。我们并不能偏激的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要重要一点点,不多,就一点点。
袭人可以说是里面最可怜的一个角色,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头,日后宝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时还会笑称袭人是嫂子,可见黛玉对这事也是有看法的。
当我看到袭人开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让黛玉搬出去的时候,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软弱,首鼠两端。可她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怜悯自己。
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故事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红楼梦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着之首的《红楼梦》。它真不愧为是一本奇书,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在这本书中,林黛玉、薛宝钗无疑分别是《红楼梦》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爱情悲据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让贾宝玉娶了戴黄金锁的薛宝钗,以至于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写得特别精彩,故事环环相扣,我时常投入不己。读了它,我还真懂得不少道理。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黛玉离世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特别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耍,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分要好,这在当时是社会所不能容的。不过,作为当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人物里我最喜欢的女一号,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人物!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也闺成大礼。宝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悲,一边喜;一边哭泣,一边欢笑;一边热闹,一边冷清;一边管弦丝竹闹翻天,一边傀瘣魍魉把魄牵。我读到悲处悲,读到喜处更悲,给心灵以巨大的的震撼。我恨不得钻到书里,跟宝玉说一声,那不是黛玉。
我读了《红楼梦》后就非常佩服曹雪芹,他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说话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我要学习他的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故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 红楼梦》读后感01-20
《红楼梦》读后感03-02
【荐】红楼梦的读后感12-10
红楼梦的读后感【热】12-10
【推荐】红楼梦的读后感12-10
红楼梦的读后感【推荐】12-10
红楼梦的读后感【热门】12-10
红楼梦名著的读后感02-22
【热门】红楼梦的读后感12-10
红楼梦的读后感【荐】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