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0-07-30 14:46:22 西游记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家长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长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家长西游记读后感1

  又到了暑假,再次看到电视画面上播放的《西游记》,虽然每年都会播出,但每次都会百看不厌,每看一次除了画面中精彩的打斗场面外,还能让人们收获到更深更多的东西。于是再一次拿出女儿正在阅读的《西游记》,读起来同样让我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作者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到了当时社会中深层次的那种呼唤,也同样对唐僧师徒那种团结向前、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

  本书讲述了唐僧以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历经了八十一个磨难又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也许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尽力去做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家长西游记读后感2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唐僧能取回真经,不仅仅是因为有三个勇敢的徒弟,更主要的是他本人有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无论是遇到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还是各种美女诱惑他,他都毫不动摇,抱定一个信念,不悲观,不气馁,最后取得了胜利。取经路上的千难万险,千辛万苦,靠的是什么?我想,一是勇气,二是智慧。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孙悟空等人都是毫无俱色,又斗智又斗勇,想方设法打败了一个个妖魔鬼怪,赢得了一片片赞叹声。俗话说:团结一心,其力断金。孙悟空等人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虽也有矛盾,但最后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保师傅,上天入地,遍寻各方神怪,甚至不惜劳动南海观音与西天佛祖帮助,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团结,就没有最后四人终成正果。

  《西游记》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认为,除了学习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不悲观,不气馁,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精神外,更要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昌盛,努力学习,炼好一身本领,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忠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身的美好果实的人。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读书。

  家长西游记读后感3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悟空学道过程也颇值得一读,但这次我所注意的却非经典的“敲三下”,后门学艺。而是本回开头一段:“(悟空被收下后)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这段话,以往读时不过匆匆扫过,此次细细回味,不觉颇有收获。但看菩提祖师收下悟空后,并没有立刻“授道”,而首先第一件,让其学言语礼貌,学言语这倒不难理解,总要先做到顺利沟通吧,而学礼貌,大而言之,可见古人学习先学做人,这从孔子提出的“六艺”中就可以看到;小而言之,这实际也是一种沟通,要想和人打交道,首先要有礼貌。可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却越来越忽视这一点,别说有的学生之间有时候脏话连篇,就是对老师说话,少数学生也是丝毫没有敬意,我就不止一次看到或者听到学生对老师以恶劣的态度说话。可是平心而论,这种结果是谁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和大人“横”惯了;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和许多家长都不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只要你成绩好,让我干什么,哪怕叫你亲爹亲妈都没问题。但是到了将来走向社会,你就会发现,如果不懂“礼仪”,可谓寸步难行,又要通过无数次碰壁补上这一课。西方人就很重视这一点,吃西餐的种种礼仪可谓名目繁杂,而信徒们吃饭前的祷告,即使只是一种形式,日久天长,也必然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推而广之,孩子就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接着往下看,悟空所做之事,除了讲经论道这一正式功课外,还要习字、焚香,这两件事,在我看来都是雅事,总会想起林黛玉。这还不算,接下来,还要做扫地、锄草、烧火、挑水等园丁和杂役的工作。也就是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一干就干了六七年。也就是说,在正式学“道”之前,悟空干了六七年“无谓”的工作。这和和尚修道的过程颇为相似。我不禁想到,如果菩提祖师收的是现在的学生,即使空有一肚子“道”,也教不出一个孙悟空。现在一切都要求“快”,慢工出细活是要饿死的,不说“道”,如果一门手艺需要很多工序,需要很长时间,不用看,除非政府保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要失传的,比如前一段时间在报上看到的无锡惠山泥人工艺和电视上演的装裱工艺。虽然这些工艺现在都可以机械化了,但是手工的东西中有一些内涵是机械永远也无法做出来的,好比衣服可以用现在的烘干机烘干,但永远也不能有太阳的香气。我想,缺失的就是融入其中的感情吧——自然对人的施舍,做工艺时的心情和亲人们的殷殷挂念。所以,现在不是没有天才,而是没有人愿意让当天才,因为当天才必要付出非常人的代价。此外,看起来悟空这六七年什么也没学到,但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学“道”。佛家说,“禅”是什么?禅就是吃饭睡觉。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又想到了郭靖。马钰给郭靖教了什么?相比较他的七个师傅所传授的刀法、剑法、鞭法等等而言,什么也没教,只教给了他呼吸和睡觉。但又教给了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从郭靖的武功突飞猛进就可以看出。所以,道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就可以悟道。所以,在七年后,悟空终能识得妙音,才得到真传。

  悟空学道,虽口内说着“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但却不停追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恰巧,这周国旗下的讲话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大意是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人生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姑且不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换个角度想,如果可以长生,(忽然想起了史铁生,史铁生要学数学,肯定能学得非常好,那个逻辑推理呀,不说了,跑题了)天哪,这个想法是多么的诱人,如果可以长生,首先,我可以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生,得到了理学学位,还可以读文学学位,然后再学音乐、美术,提高文化修养,即使我想做全世界知识最渊博的人,也不是不可能,至于职业嘛,先当几十年老师,然后去搞几十年自由职业,然后再用几十年环游世界,其次,我不用像现在一样做事的时候畏首畏尾,因为我有时间去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还可以尝试我现在许多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蹦极。然后,我还可以经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说不定真能见到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一定,哈哈。

  不过,在继续想象之前,我还是不得不提醒自己,醒醒吧,长生就真的那么好吗?就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来说吧,如果秦始皇可以长生,那么他必能活到现在,他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吗?首先,他所一直拥有最大的权力一定会被不计其数的人所觊觎,因为想做皇帝宝座的人实在太多,连孙悟空都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情壮语。远的不说,几百年前,康熙落了个死得不明不白,连传位诏书是真是假都至今不明的下场吗?而他也就当了61年皇帝。所以,秦始皇想一直当皇帝估计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周围忠于他的人早晚会离开这个世界,舍他而去,所以到最后,他只能落得个下台的下场。那下台之后,他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吗?姑且不考虑他的性格等诸多因素,即使他想颐养天年估计也不可能,总会有人对他不放心,怕他像拿破仑一样东山再起,当然也不能杀死他(因为他已“得长生”),所以必会对其严密监视,他也就只能像过着被软禁的日子。到了今天,即使没人再提防他了,恐怕他也要住到动物园或者博物院,说明牌为“活得最久的人”。

  其实,这样的想象在《格列佛游记》中就已经有了,不管怎么样,即使他就是个普通人,但由于他周围的同时代的人总会离开他,所以孤独和寂寞是最难忍受的,所以长生的人最后只能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生不如死,这时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死亡,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样看来,长生实在不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

  另外,菩提祖师明明已经知道悟空非长生不学,还非要一次又一次故弄玄虚,顾左右而言他。如果是开玩笑,不大符合其身份;如果是要瞒众人耳目,可为何半夜时分,只有悟空在眼前时,仍然“打市语”?让人觉得有几分卖弄之嫌。

  (菩提)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祖师道:“,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神仙尚且如此,何况我乎?

  只此一件小事,菩提祖师已知悟空身上少不了是非,定要赶悟空下山。“你从那里来,便回那里去”“哪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虽说自保之心不免,但总是人家看得远。

【家长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04-15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03-11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范文12-22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9-25

西游记的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07-09

西游记初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6-30

2021小学《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03-26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450字(精选24篇)03-26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300字(精选5篇)04-17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300字(精选5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