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20-11-28 10:03:55 朝花夕拾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三篇

  导语:《呐喊》中,鲁迅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在反动势力压榨下的生活艰苦的不幸者,鲁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不注重金钱和地位,更多的是那些人精神上的愚味、麻木。以下是小编爲大家分享的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三篇,欢迎借鉴!

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三篇

  篇一: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

  我在班里植周的时候,小朋友们很吵,我就说“你们再吵,我就在黑板上记下你们的名字?她中等个儿,留着短发,穿着朴素,是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正的想一想,却有了些感触,世界越来越现实了,大家都被迫的跟着自己的利益驶向远方。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了另外一个生命?

  书中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与年轻时的所见所闻。我喜欢的其中两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两篇都写了鲁迅先生对童年时的回忆,有喜有忧,令人回味无穷。

  这本书很好,让我们见到原来世界的腐败:阿Q的愚昧,童年的回忆,祥林嫂的可怜。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他原本是在日本做医生的,他想爲人们治疗疾病,但有一天他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被俄国兵抓去做探路人,被日本人抓去并刺杀,而一旁的中国人却袖手旁观时,他才明白过来學医虽然能治病,但改变不了人的思想。于是他放弃學医,开始写作。他敢骂,骂那黑暗的旧社會是多么的腐败让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以往的耻辱:被敌寇逼着在条约上签字;让他们烧杀掠抢,还留下了惨不忍睹的大屠杀!"康梁"的反抗被可耻的清政府拦住,一个个像绑在树上的人一样无法回击。这就是我们的耻辱啊!

  鲁迅先生以笔做剑,刺穿了黑暗的旧社會让人们感受到光明。如今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全是这些革命人士用鲜血换来的啊!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篇二: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

  《呐喊》给我们描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他希望人们振作起来,希望清醒的中国人民能够唤醒麻木的其他民众,故而以呐喊为名。

  《呐喊》都是以贫苦大众为主人公,而且不同的篇目树立的形象也不一样,都是当时社会中的典型,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乙己》一篇,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於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於匠心。特色之二在於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夥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呐喊,在这个时代,同样需要;呐喊,在这个时代,同样重要。

  鲁迅先生小说里的主人公形象在我们的社会不复存在,也让先生的遗愿得以实现。我们这一代要继续努力,更好的建设祖国,把中国变成民主富强的世界大国。

  篇三: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

  想带孩子们读经典,上次读了《城南旧事》,學生阅读兴趣浓厚,感悟很深,这次带他们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呐喊》分爲两部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爲主的散文集。它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能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的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青年时的鲁迅充满壮志,希望中国能摆脱旧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但遭受的挫折却令他逐渐感到绝望和寂寞。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文中塑造了愚昧、无知、欺弱怕强的阿Q和赵太爷,正是封建统治下国民的缩影。作者把阿Q的得意症结归究于"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从而滋生了一批愚昧、无知、妄自尊大的国民。当时的国民,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奴役,一旦得势,便恃强凌弱;一旦挨打,便用"精神胜利法"来疗伤。鲁迅先生不愧爲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其以笔爲刃,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话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地揭露和批判。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冷峻"外表下的鲁迅,却又散发着人性的灵光,如《阿長与《山海经》中的女佣人阿長,让人感到浓浓的暖意。文中先抑后扬,首先交待阿長長得过于肥胖,睡态不佳,并谋害我了隐鼠导致我对她的厌恶。但大字不识的她爲给我买《山海经》却费尽了周折。由此而使我对她充满了敬意。阿長是中国封建社會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善良、苦命、愚昧,但对鲁迅却给予了深深的爱。文中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呐喊》交待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缘故及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即通过文字来唤醒麻木的人们,挽救沉睡的祖国,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的孤寂、彷徨、觉醒、奋起。

【呐喊朝花夕拾读后感三篇】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06-22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11-22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11-22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11-12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08-18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5篇)09-29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5篇09-29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4篇01-23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集锦5篇)09-30

读《朝花夕拾呐喊》有感2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