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的扉页是季先生纯朴的照片,穿着褪了色的衬衫,斜侧面更加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的瘦削形象。温总理曾说过:“先生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这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个纯朴的形象,着实让人感到亲切。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一】
这本书的序很独特,是由先生自己作序的。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是名家来写,为的是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季先生在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教书育人的我,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的头脑,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季先生在书中写道:“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这句话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本书从“读书”与“做人”两个基本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学术严谨、为人纯良的大家风范。这里面有他的读书心得,有他对师友的缅怀追忆,有他对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后辈的谆谆教诲。
季老谈读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其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诚挚与崇敬。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季先生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读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的笔调述之,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如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季老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等钻进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季老认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智慧、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要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努力做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另外,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合上书页,心里的崇敬、感言、伤痛、震撼仍然无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因先生有桂林一枝般的人格、独特绝世的美!
“做一个正直、勤奋、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这是集团公司总裁刘德树赠书——《读书与做人》中写给青年员工的题词,更是对我们的期望。通读此书后,我对自己将要成为怎样的人有了坚定的认识。
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没有正直的品格,就没有一切成功可言。尤其是对于财务工作者,更要以正直作为工作的第一准则,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
勤奋是一个人行事成功的基本要素。“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一切好的想法才能够执行,才有成功可言。只有勤奋,财务工作才能做到细致,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勇敢是做事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的关键决定因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适当的勇敢,大胆去想,财务工作才能创新,有新的思路、新的想法。
懂得感恩,我们才知道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才能够拥有一颗宽容心。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
在《读书与做人》一书中,我不仅学到了季羡林大师严谨、勤奋的治学风范,而且为他渊博深厚的知识所折服。尤其是季羡林先生对从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提出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建议。作为财务人员也应该这样,不仅要深入研究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要多方面了解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将眼光放远,研究才能深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我刚刚入司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一无所知,因此对一些工作的要求并不理解。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对公司业务和长期战略规划熟知后,我开始渐渐明确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岗位的要求,工作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精力用在刀刃上,避免做许多无用功。
季羡林先生的学习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他在书中提到的“学习簿”。初入公司,对工作内容需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刚开始觉得内容太多并且很容易遗忘,于是我开始把工作内容和方法分项记录下来,每项工作方法的细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详细记录。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将自己对这部分工作的理解与领导同事进行探讨分享,将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完善,并补充记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青年员工,我们应当不断努力学习,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在自己的岗位上勇敢向前、拼搏进取,“做一个正直、勤奋、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
第一节马哲课上老师布置了这学期的作业要求,交上一篇读后感,时间很充裕,我选了一本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读了之后对自己帮助很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扉页是季老纯朴的照片,穿着老式褪了色的衬衫,45度的侧面更加完美的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瘦削的形象。不由得想起温总理写给季老94岁诞辰的贺电:先生苦学不倦,笔耕不辍,著作丰富,学问深刻,用力甚勤,掘获甚广,是为人中麟凤。先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尤为人之楷模。先生的人品身为我所景仰。温总理贴切的贺电是亿万人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幅具有亲和力,纯朴的形象,怎能没有喊一声爷爷的冲动呢?
独特的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虚掩的独特在于自己作序。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是名家来写,往往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可是季老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夺得不可胜数。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应该多读书,充实头脑,摒弃没有思想没有见解,只顾吃喝玩乐只顾谈情说爱的那种现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多读书,吸收书中表达的正确思想,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读书与做人。季老在书中分为两部分阐述: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也没什么诀窍,俗语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季老的诀窍!先看看他的生平读书上面的收获或是成绩。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问,发表沦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篇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
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众多的官衔众多的地位,是他勤奋学习的结果,但这一定是他拥有做人本分的真理指引着他走到这一步。
读书:“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我老老师;在中国是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看过我也看了看季老喜欢的书:史记,世说新语,感觉时代久远,年龄代沟了,现在我不喜欢看学术性的书了。喜欢看看抒情散文,有点堕落,但是很是会思考人生就业考研等现实面临的问题。
做人:从古至今,说到做人的故事道理很多,孔子也说过做人的重要性。季老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一位长者,如同家长朋友在家聊家常,让人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当我们在担心现代难出大师的时候,却见大师多得是。有自封的,学生捧得,也有名副其实的。季老却不喜欢人家称他是大师。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标尺,谁已经成为了大师已经变得心照不宣。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我们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但是大众认可的做人理论: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真实有力的名言啊,还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朴实无华,轻轻细述,心平气和的接受。
多读书,多思考,与时俱进。一个完成作业的机会,一个自我成长自我进取的方式。收获颇多,尤其是人格上的,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啊!以后不再带着包裹读书了,认真的充实完善自己,爱上读书的感觉!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二】
我记忆犹新,去年10月的一天,站工会建立的图书阅览室对职工免费开放了.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和几个平时喜欢看书的同事约好去“抢沙发”,面对书架上飘着油墨清香的4000册新书,我们像肚子饿得咕咕叫的人走进琳琅满目的自助餐厅,兴奋地挑选自己对味的大餐…
可惜,我读书的热情火苗渐渐地气息微弱.因为今年迎检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回到家里,被繁杂事务劳累了一天的身心,仿佛只有对着电视里的肥皂剧或者网络上的娱乐新闻才能得到放松.
7月份,工会组织读书感言活动,购置了50本好书推荐我们阅读,我挑选了季羡林大师所著的《读书与做人》.季老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被奉为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以前,我闲散地读过几篇他的散文,知道他几部作品被收录在语文教科书中,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读他的专辑,这次终于“先下手为强”,抢了本自己喜欢的书.
白天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我就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一个月来,季老通过他的书每天在我耳边谆谆教导,告诉我“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正如他所说:“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飞升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读了季老的书,我像补充了营养,几方面都有很深的感悟.
对于成功,季老以一生经历告诉我们,总结他的成就,“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二战结束后,季羡林游学德国10年回国,任职北京大学.按当时惯例,归国博士只能先当副教授,若干年才能转正,可他一周后就被聘为正教授,兼任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所创纪录,至今无人超越.归国不久,季羡林学术功底和独特魅力在胡适与陈援庵(辅仁大学—北师大前身校长)的学术论争中得以显现.两位学术界泰斗,对汉语“浮屠”与“佛”字谁先谁后这个问题争论激烈,季羡林以对吐火罗文等佛经传播的原文语音演变研究为基础,著成《浮屠与佛》一文刊发于最高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平息了争论.
他的实力不仅在于通晓西域古文字上,更体现于他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对文化交流和思想方法的科学研究.最杰出的成果是他晚年的学术专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该著作从探究各民族加工食用糖的工艺入手,通过对各种语言进行比较,描绘出了一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史,在方法论和史论上都别开生面.
对于学习,季老也将经验在《学外语》一文中和盘托出,方法只有3种,第一是尽快接触,让学习在运用中深化;第二是天资与勤奋,后者占绝大比重;第三是不要妄想捷径,学习中没有“御道”(“御道”就是皇帝走的道路,是引用欧洲古代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答国王问时说的话).季羡林一生通晓十几种外语,诀窍就是19世纪一位德国语言学家的办法,“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们推下水去.如果他们淹不死,游泳就学会了”.他在德国学习了近十种语言,没有一种是靠老师讲解语法与单词的,都是直接“到水里”阅读原文.由于勤奋与执著,季羡林没被“淹没”,反而成为了“游泳健将”!
对于做人,串联他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出,季老提倡的是一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乐观向上、虚怀若谷的人生.他在散文中写了很多想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文章,还写了很多他怀念的老师和同学、同事、朋友,如董秋芳、吴宓、朱光潜、陈寅恪等国内师友,以及被他称为“教授父亲” 的恩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与他相处了11年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与他发生了一段爱情的`女孩伊姆加德等国外友人.在回忆这些亲人、师友时,他的文字饱蘸深情,充盈着自己感恩、报恩之心和思念之情.季老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成就,更重要的在于他的高尚操守.他拒绝虚名,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大桂冠,这与时下张悟本之流挖空心思炮制桂冠、甚至不惜自封大师的追名逐利之徒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人生活感悟,季老留给我们的更是字字珠玑.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时间尤其珍贵,要争分夺秒,但个人处境不同,对一些人来说就有一个怎样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问题.”
季老的书看完了,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用“没有时间”或“太累了”,来为自己荒废读书时间而进行辩解了.“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我要学习传承季羡林先生珍惜时间的“边角废料”以及勤勉学习工作的优良作风,告慰季老著书育人的在天之灵.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03-16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03-23
季羡林《怀念母亲》的读后感10-30
季羡林语录09-12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02-15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10篇05-24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篇06-03
读书与做人名言12-27
季羡林人生格言09-30
季羡林经典励志语录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