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故事

时间:2021-01-17 18:14:12 对联 我要投稿

有关对联的故事

有关对联的故事1

  一、一个才主,是一个有文学的人,因为他平时是个吸血虫,惹怒全村的老百姓,都恨他,每年过年贴对联第二天准是提前就给他撕了。这一年他想了个办法,上联写:福无双至,下联写:祸不单行。腊月三十深夜,有人去撕他的对联,去了一看,哎呀!这对不可撕,留着。大年初一人们都去看好看的对联。可当去了之后,啊!变了;上联福无双至今日至,下联;祸不单行昨日行白天了,也无人在撕去。才主高兴地过了一个年。

有关对联的故事

  二、一个屠夫,过年写对,因为无有文化,也无钱财,过去写对用钱才能写对联,左思右想,这该怎么办?哎呀,有了,用了一个吃饭碗的坐坨儿,在红纸上一个圈套一个圈往下用嚜印。这边用毛笔沾嚜乱写一起。贴在了强上。大年初一,村里人一看,哎呀!这写是什么?屠夫解说:“上联是,左攀肠右攀肠肠肠不断,下联是,猪脊粱掺板骨一通相连。”人们听了也无可对答,觉的是乎也有道理。

  三、有一户人家,一个男子,四十岁,父母健在,前妻留有孩子,这个男子一心想说本村的一个小女子二十岁,太不像话,父母极力反对,可无耐他们双方都愿,领了结婚证书。找了一个良辰吉日嫁娶。帐房先生写婚对联,那男子却早以编好了让帐房先生照他的编写:上联,早上枣糕中午面,下联,不管老俩愿不愿。门头,天生一对。结婚以后,生了两个双生女孩,妻子却因为产后风而亡。俩女儿,一个就叫,天生,一个叫,一对。这个天生一对,却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应对了。

有关对联的故事2

  那时我上初一。初中时代的我,语文成绩还算可圈可点吧。业余时间喜欢收集一些好玩的文字:像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词佳句,都会搜罗一些。

  适逢03年春节前后,我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找同学作伴,挨家挨户抄对联去吧?要不闲着干嘛?

  于是,拿着期末考试得年级第二名奖的大笔记本,叫上山哥(一个关系不错的发小),走家串户去抄别人家门口贴的对联了(而且还能拣到一些没有燃烧的炮,用来收集火药)。因为手拿着本子,写字不方便,所以

  每到一家,他就弯腰,让我在他背上写,引得过路人非常好奇地驻足观望。三四天的时间里,就抄了300多副对联,收获颇丰。

  12年过去了,时间把记忆这杯茶都冲淡了,那个本子早就不知所踪,对联也早就随着茶水被泼得干干净净,但是,跟山哥一块串门抄对联的乐趣以及对对联的兴趣没有遗忘和减少。现在,仍然记得一些对联以及和对联有关的的故事。

  比如,明朝大学士解缙小时候与父亲到长江边游泳,父亲把衣服挂在江边的一颗老树上,然后对解缙说道:缙儿,为父给你出一上联,你来对下联。听好:千年老树当衣架!聪颖的解缙远望开阔的江面和与父亲沐浴长江的情景,很快作答:万里长江作浴盆!引得老父击节赞赏。

  又如,清朝乾隆皇帝曾到过在一座名叫八方桥的小桥上,随口赋联: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瞧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他让随行的大臣对。反应敏捷的和珅于是见机逢迎地对道:万岁爷,爷万岁,跪在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引得乾隆皇帝哈哈大笑,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媚态十足的和珅。

  后来又受电视剧《九岁县太爷》(曹骏主演)影响,对对联兴趣愈加浓厚。兴趣归兴趣,只可惜不会作对联,有时候明明有感觉,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词汇而不能成言,很堵心。

  慢慢地,随着词汇量的积累,对对偶手法有了一点感觉。同学好友有知道我了解点文学常识,有的会给我出对子考我。

  比如,上个月,中学同学、当电力工程师的通哥给我出了个问题:我给你出上联: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你来对下联。

  左思右想,感觉理屈词穷,索性就问度娘吧。结果,度娘没有现成的答案。虽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发现有何以笙箫默这个百科词条,说是一部小说,已经拍成了电视剧,仍然叫《何以笙箫默》。

  我回复通哥:你给我出的,是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呀?他说:你才发现啊,out了考考你,看你能对出下联来吗?

  于是开始仔细观察这10个字:既然,是连词,下联的这个位置也得是连词;何以,是疑问词,下联的这个位置也得是疑问词;琴、瑟、笙、箫,分别是古代的四种乐器,下联的对应位置也得是乐器吧?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这到底什么意思呢?

  思来想去,凑合着对道:倘若丝竹去,但愿钟磬来。告诉通哥后,他问道:怎么对的?于是我就具体地告诉他,词性怎么对应,乐器怎么对应,道理怎么对应,主要是道理的对应。

  我还专门看了看热播剧《何以笙箫默》的剧情简介。关于故事情节,网上多的是,没必要在这里赘述了,需要赘述的是剧情所说明的道理:幸福来了(琴瑟起),为什么还要沉默(笙箫默)?要奋起直追,勇敢抓住幸福。(不知道我感悟得对不对?)这是我感悟出来的上联要表达的道理。

  我的下联倘若丝竹去,但愿钟磬来,则表达了一个很通俗的道理:如果旧爱离去了(丝竹去),希望新爱到来(钟磬来)。上联中,琴、瑟、笙、箫都是乐器;下联中,丝、竹、钟、磬,仍然是乐器。

  通哥回复了一个字:善!

  曾把自己对的对联发到博客里,受到了博友的好评。不过,再怎么受好评,毕竟是业余水平。虽然如此,倒也满心欢喜,希望能接受点儿更实际的测验或挑战,以求在锻炼中提高。

有关对联的故事3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有关对联的故事4

  郭沫若从小聪明过人,6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他的私塾老师,嗜好垂钓,即便是严冬季节也不间歇,时常吟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以自乐。

  一天,老师钓鱼归来,余兴未尽,就在黑板上写下“钓鱼”二字,对学生说: “你们看这‘钓鱼’二字,前一字是动词,后一字是名词,组成了动宾结构的词组,也是一句话,又是一副对联的上联。现在我要求你们按照同样的格式,再配上一句话,组成一副对联,谁能对出来?”

  郭沫若刚看过《杨香打虎》这本书,想到“打虎”二字与“钓鱼”的句式差不多少,于是站起身,脱口而出: “打虎。”

  “对得好!”老师没想到6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敏锐的才思,当即肯定了郭沫若的回答。 “钓鱼”和“打虎”是十分工整的短联。

  还有一次,一些学生趁着老师去钓鱼,偷偷地跑到学校后面的寺庙里,偷吃老和尚种的桃子,郭沫若也参与了此次行动。和尚发现后,找到老师反映情况。老师非常生气,想狠狠地教训一下偷桃的学生不可。于是,他拿着戒尺,板着面孔,训斥道: “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冷眼巡视学生的表情,看大家紧张得不行。他又缓缓地说: “我上面出的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谁能对出下联,谁就可以免罚。”

  郭沫若站起身,大胆地问: “若是对得工整呢?”老师挥着戒尺,眯着眼睛说: “可以全免,一个也不处罚。”

  郭沫若一听,高兴地走向黑板,在老师的上联旁写道:“他年攀桂步蟾官,必定有我。”

  老师看后,惊喜万分,一边用戒尺轻轻拍打着自己的手,一边连声说好,他让郭沫若回到座位上去,郑重地对所有学生宣布: “由于郭鼎堂(郭沫若字鼎堂)下联对得好,偷桃子的事情不予追究,但是今后不准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郭沫若的文学才华初显端倪。此后,同学们对他倍加钦佩。

有关对联的故事5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有关对联的故事6

  明代江西吉水出了一个著名学者,名叫解缙。他通晓琴棋书画,谙熟诗词曲赋,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尤其善对对联,留下了许多佳话。

  解缙,出身在一个贫寒家庭,从小就立志刻苦读书,欲大济天下。

  解缙九岁那年,塾师带他到江中去洗澡。塾师脱下衣服挂在树叉上,随口出对:

  千年古树当衣架

  解缙望着滔滔江水,应声答对:

  万里长江作浴盆

  洗完了澡,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遇见一位过客,向他们打听一户人家的住处。过客话音刚落,解缙用手朝街心一指,吟道:“杨柳东西摆,石狮左右蹲,红杏墙头出,绿荫有家门。”过客见他小小年纪才思敏捷,十分称赞,就问他是谁家的孩子,父母做什么营生。解缙笑盈盈地说出一副对联:

  父亲肩挑日月

  母亲手转乾坤

  过客想了半天,莫名究竟。塾师笑着告诉他:“先生有所不知,他家以卖豆腐为生,母亲终日推磨磨豆腐,父亲挑着豆腐沿街叫卖,不正是‘肩挑日月、手转乾坤’么?”过客一听,赞叹不已。

  解缙家的对门住着的是一个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的缙绅赵员外。

  有一年腊月三十,赵员外府上张灯结彩,杀鸡宰鹅,准备欢度春节。解缙家却是家徒四壁,铁锅冷灶。解缙心想,过年了,也该帖副春联庆贺一番。他望了一眼对门赵员外家那片青翠葱茏的竹园,取出笔墨纸砚,提笔写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大年初一,赵员外出门看见这副春联,大为恼火,穷人过年,还穷快乐。他叫来奴仆,下令把满园翠竹砍得精光。解缙看到这个情景,明白这是赵员外阴暗心理使然,心中既十分痛恨又十分痛快,他又在对联的末尾各加上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赵员外一见,怒气冲天,下令把竹蔸连根统统拔掉。解缙一见,又在对联的末尾各添加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赵员外见了气得说不出话来,把自己的胡须拔下了一大把。

  从此,解缙的名声传遍了吉水一带。

  吉水有位赋闲在家的尚书,听说解缙对联好生了得,却不相信,故意派人请来解缙,准备出几个上联要他答对,要他当众出丑。

  尚书派人请来解缙,却不让他从大门进府,而是从一条低窄的夹道里进去。解缙拒而不入。尚书闻讯后走出府门,吟出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昂首挺胸,应声对答下联:

  大鹏有志恨天低

  尚书只得邀他从大门走进官邸。

  走进客厅,刚一落座,尚书一位幕僚已经吟出一则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应声对答下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又出一则上联: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朝尚书望了一眼,只见他身穿大红官袍,顺口吟出下联:

  落锅螃蟹着红袍

  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毫不客气,立即反击: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在座的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老爷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

  吉水有位颇出名的秀才,人称红秀才,听说解缙诗词属对精通,很想与他比试比试。一天,红秀才找到解缙说:“我昨天来亲戚家做客,先乘牛车,后乘驴子,最后乘马,还是马跑得快;来到主人门前,马一叫,鸡鸭受惊乱飞,被天空中的老鹰抓去一只。于是我想到一副对联,特写出来,向世兄请教。对联是: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一看就知道:这上联隐含着他文思敏捷,行文来得快的意思;这下联暗喻他是老鹰,是会抓小鸡的。意思是将要把解缙当作小鸡一样抓住。解缙治学严谨,向来就看不惯那些徒具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却又喜欢卖弄才华的人,他哈哈一笑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于是提笔写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红秀才看罢,顿时满脸羞愧,气得浑身发抖,可又无言以对,于是拂袖而去。

有关对联的故事7

  “为了一个承诺,要用几年、几十年乃至一辈子来兑现”,这样的事也许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但其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对一个人意志和毅力的考验,却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

  王平凡,这个让我感动、让我怀念的名字,向我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王平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和我一起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老战友。他身高不及1.6米,体重不过百斤,但干起事来却坚定执着,一往无前。记得当时他在市郊一个村子蹲点,经过调查认定支部书记有经济问题,由此得罪了乡村领导,遭到一些人的围攻诬告,并要求市委给他处分。可他坚持己见,仗义执言,宁肯背处分也决不屈服。后经市上派人调查,他的意见属实,才撤销了那个村书记的职务,还给他了一个清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远在农村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双儿女,他从此开始了又当爹又当娘的生活。同事们看他困难,给他介绍了市中医医院一位丧偶的女医生,希望他们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女方叫苗素娥,也有一个儿子。可是谈的并不顺利,开始女方嫌他儿女多,后又嫌他个子低,继而又嫌他收入少,谈谈停停,时冷时热。但在谈了九个月之后,在大家的撮合下,还是成功了。组织部同志高兴地说:“好事多磨,谈得越困难,以后会越幸福”。大家嘱我以此为题拟一幅对联,以表祝贺。

  我钻在房内冥思苦索,拟出了一幅超长对联:上联为“艰苦谈婚九个月,数次翻波浪,有道是好事多磨”;下联是“眉开眼笑一辈子,情深似河海,真乃算瓜熟蒂落”。至于横额,我们的老部长调侃似地说:“就叫‘水到渠成’吧!”大家哈哈一笑,予以认可。

  婚礼在市委大院的一间单身宿舍内举行。婚礼前一天,我们当着他两人的面,将对联宣读了一遍,干部科长田希哲说:“听清楚了吗?‘眉开眼笑一辈子’,做得到吗?”苗素娥笑着看王平凡,平凡没有笑,反而昂起头认真地说:“做得到,一定能做得到。素娥你说哪!”苗素娥点了点头。田希哲拍掌说:“好!有承诺就要兑现,我们大家作证。”

  婚后生活也很幸福,三个孩子在他们的呵护中长大,他们又有了一个小女儿。可是到了七十年代,在开挖防空洞义务劳动时的一个事故中,苗素娥头部受重伤,起居困难,瞬时把这个家庭推向痛苦的深渊。虽然经多次交涉,医院按工伤对待,但所有的家务劳动,包括照顾幼小的孩子,都落在平凡一个人身上。他当时在区上担任着科协主席,上班工作任务繁重,下班还得急急忙忙回家照顾妻儿。妻子在病中,脾气又不好,时常对他发脾气,可他体谅她,默默地忍受着,时常以笑脸相迎。有一段,素娥的额头长了一个瘊子,平凡为了让她高兴,提出:“你长得那么漂亮,咱把这个瘊子动手术切掉行吗?”没想到素娥竟勃然大怒:“你嫌我长得丑,难看?我偏不切,你爱看不看。”平凡赶忙赔笑:“我哪里嫌你难看,我天天看你还看不够呢。不切就不切。”平凡在实践中学会了做饭、洗衣、熬药、看孩子,把家庭管理的倒也像个样子。

  可是,沉重的生活压力也有让他难以承受的时候。有些话不能给妻子说,也不敢给儿子说,只能藏在心里。实在憋得难受,就找老战友聊一聊。有一年春节,他到我家来说:“素娥对我发脾气了,我到你这儿避一避。”我说:“老战友,你结婚时那副对联,还记得吗?‘眉开眼笑一辈子’,现在你才五十余岁,顶多算半辈子啊!”他赶忙笑着说:“那还会忘!就是到你这儿透透气儿。”在我家整整两个小时,他从妻子说到儿子,从做饭说到熬药,从在单位受的气说到在家里的苦和累,几乎无我插嘴的时候。最后我说:“你这桩婚姻是我们促成的,你后悔吗?”他说:“你说啥呀!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什么时候都会感谢你们这些老战友的。我这个遇事一根筋的牛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认定了苗素娥,这辈子是不会变的。”说着站起来,“没事了,我回家啊!”

  又过了几年,又一个不幸落在了平凡身上,他患了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脑梗塞。原来灵活的身子突然变得迟钝起来,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可是他告诫自己:“平凡,你不能倒下。素娥需要你照顾,她那个儿子神经也不正常,还要你关心。”

  有一次,平凡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春天,他到北坡的金顶寺下散步,刚过了渭河渠突然犯病,头昏目眩,四肢无力。他勉强趴伏在桥栏杆上,期望有所缓解,可是心脏又开始剧烈疼痛。他望着桥下奔腾的渠水,真想一头栽下去一了百了。可是他想到家里的素娥,还眼巴巴地盼望着他回来熬药,那一副中药还放在饭桌上……一股强大的毅力开始支撑着他,他一步一步地往家挪动。这里离他家只有一里多路程,可是他却走了整整一个小时。进了家门,苗素娥看他脸色煞白,问她出了什么事?他说:“没事,有点累。”然后又支撑着身子熬药去了。就这样,平凡一直管着这个家,一年,两年,三年……八年过去了,他就这么坚持着,不但没有倒下,身子反而慢慢好起来。直到上世纪末,终于陪苗素娥走完了她最后的日子

  当我们几个老战友到家里看望时,个个惊呆了。他和素娥的儿子一起,仍然住着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家里物什堆得乱七八糟,几无插脚之地。我说:“这么多年了,你就没有想到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他苦笑着说:“想过,可是哪来的钱啊!按说我们两人工资也不少,可是都吃了药了。”我说:“素娥走了,你也可以轻松一些,安排一下你今后的生活了。”他顿了顿说:“难呀,素娥的儿子还在家住着,我不能不管啊!”

  20xx年春,一个消息传来,说平凡病危。我们急忙赶到医院看望,是食道癌晚期。他那本来疲弱的身体已经只剩下一副瘦小的骨架了。他眼望着我们,似乎想要说什么,可是已经无力说出了。我们安慰说:“你不要难受,你这辈子活得不亏。你一诺千钧,以超常的意志和毅力,走完了完美的一生,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又过了一个星期,平凡永远离开了我们。

有关对联的故事8

 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

  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

  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三、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

  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

  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有关对联的故事9

  李白中秋对年尾

  天宝元年, 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徵李白入京。自此李白常伴玄宗左右, 起草文诰诏令, 引起一些朝中权贵嫉妒万分, 总想找机会令李白出丑。某日, 正值十五。 一班权贵同朝中文武重臣, 陪玄宗赏月之时,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出了一条上联, 要李白即时应对: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对一两条对子, 当然难不到李白, 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今夕年尾, 明朝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满朝文武无不满口称赞。

有关对联的故事10

  七岁李沁妙联对张说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 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选拔人才活动, 在神童比试中, 人才辈出。特别是其中九岁的员滕, 口齿伶俐, 聪敏过人, 所向披靡。玄宗大喜, 问及左右大臣, 还有没有这样的神童, 一位大臣说道:员滕的表弟李沁, 年方七岁, 才学不在员滕之下。玄宗闻言, 便命人快马带李沁入宫。李沁到达后, 玄宗正和张说下棋。玄宗见李沁稚气未脱, 有些失望, 便命张说出一上联, 要李沁当场应对:

  方若棋盘, 圆若棋子, 动若棋生, 静若棋死;

  张说说完, 便命李沁对出下联, 并且要在下联避开"棋子"二字。李沁听完上联, 专心想了片刻, 缓缓地道:

有关对联的故事11

  诸葛亮对联反讥周瑜

  诸葛亮十七八岁时已经风度翩翩, 聪明绝顶, 黄承彦想将女儿许配给他, 但诸葛亮因黄小姐传闻貌丑而拒绝。一日, 诸葛亮登门拜访黄承彦, 见一些用木头做成, 装了机关的狗, 老虎及驴, 正在如同真的一样在干活。诸葛亮一问之下, 方知是黄小姐所製。诸葛亮立时走到黄承彦面前施礼说:学生今天特来拜见岳父大人, 就此成就了姻缘。周瑜闻得此事, 在江东会同诸葛亮商议破曹大计时, 出联讥讽诸葛亮:

  有目也是"目丑", 无目也是丑, 去掉"目丑"边目, 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 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罢, 心中有气, 但仍然不动声色。在周瑜意气风发之时, 才吟道:

  有木也是桥, 无木也是乔, 去掉桥边木, 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 难保铜雀不锁娇。

  注:铜雀乃曹操所建铜雀台, 是他的妃嫔瞭望他的陵墓之用。

【有关对联的故事】相关文章:

有趣对联故事01-16

有关对联的故事:姻联选婿传佳话12-13

有趣的对联故事13篇12-13

有关虎年春节的对联01-23

有关春节的好对联12-10

有关开业的祝福对联08-01

冬奥会有关的对联01-26

有关有趣的对联精选12-14

有关励志的对联82条03-16

有关虎年春节对联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