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02 12:38:4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通用11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宗璞《红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通用11篇)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1

  昨晚,现代中国文赏的课上匆匆读了老师印发下来的《红豆》,而后又断断续续听了一些讲解。课不该白上,若是不写些什么记下来,便会觉得这时间是亏了的,于是决定大略地写下一些东西。

  《红豆》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

  对于江玫,通读整篇文章之后,我对她的感觉是:单纯、热情、勇敢、坚定。并不是多么完美的女子,至少她给我的感觉还没有超过韩新月,当然,那是长篇小说,可能刻画的更细致一些,给人的感受更深些。喜爱弹琴的姑娘,从小便失去父亲的姑娘,在被革命的浪潮袭击之前,在爱情降临之前,干净单纯得像一潭世外桃源深处的水。

  齐虹,银行家少爷,一个在物理与音乐世界之外便像在梦中神游的人。他恨所有人,除了江玫。大概是先天的个性,倔强到像魔鬼一样的脾气,让人读着读着便觉得恐惧起来。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江玫超乎存在性的爱,过于浪漫主义的爱,他甚至嫉妒起江玫的室友——肖素,他嫉妒江玫和肖素过好的关系,甚至不止一次地为此和江玫吵翻。自认为他是过度自私的,他的爱并不假,只可惜他并不知道怎么去爱。他肯为了江玫比家人晚一步飞去美国,他在江玫家偷了江玫17岁时的照片,因为江玫拒绝去他家做客,他便通过照片向家人介绍这个他爱到骨子里的姑娘,甚至为了能和她在一起并且让其免受革命伤害,要带她去美国上学。

  江玫不肯去,尤其是在知晓自己的父亲并不是病死而是因为革命被抓走后,在素姐被带走后,在母亲选择相信她的选择后。

  齐虹只要有江玫就够了,而江玫还需要她的祖国、她的母亲、走她父亲未走完的路——亦是她自己选择的路。

  “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齐虹在请求遭拒后忿忿地讲了这一句。

  “姑娘,你是我的。”“我第一次看见你,就是那个下雪天,你记得么?我看见你了,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和你在一起...”“谁能不看见你!你像太阳一样发着光,谁能不看见你!”这是决定在一起那天齐虹讲给江玫的话。

  “我宁愿听说你死了,也不愿知道你活得不像个人。”小姑娘说话的语气也终于恶狠狠起来。

  爱本该是最美好的东西,可是很多时候,爱被时代加上烙印,便决定了两人撕裂之后分道扬镳。

  无产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的自在。

  在齐虹眼中,江玫这么可爱的姑娘不该去趟革命的浑水。而在江玫眼中,齐虹便只是那种在乱时逃离祖国的贪生怕死的人,那种在某些方面永远不会和她有一致看法的人。

  不过是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命运。

  相交线的命运,不该拿对错来判断,来了,便来了,走,就走吧。

  只是在八年后,再次拿出那个装有两颗红豆的黑色丝绒盒子时,脸色仍然会不住地变了颜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老师说,虽是小说,多少还是有宗璞的个人经历在里面,也因此在后来曾被打成右派。

  痛苦的爱情,有人会记得那些痛苦中掺杂过的幸福,那些不能相见的时间中的煎熬,那些以为彼此就此消失后的失落。

  可是有些时候,我们只能继续走。把爱的恨的思念的,全都嚼烂,咽下去,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2

  两粒小小的红豆,却牵起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恋情。

  江玫和齐虹,两位青涩的大学生,相爱了。江玫聪明机灵,齐虹玉树临风,看似郎才女貌,看似才子佳人,看似天造地设,堪称完美的一对。但这场恋爱却注定要在那动荡着的,天崩地裂着的大变局中决裂。江玫一心为党为国,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的未来是光明的。齐虹却深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倡导个人主义,不管任何斗争,只求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这样,两个理想截然不同的人,爱着,吵着,都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变对方的想法,可是在大变革的前夜,伴随着已被撕成碎片的飞机票与雪花的飞舞,他们的努力宣告失败,他们终究还是分离了。只留下两颗红豆,见证着,诉说着这段恋情。

  爱情与理想的选择,或许是《红豆》隐隐透露出来的一种思考。江玫和齐虹,如此完美的一对,最后却因理想的南辕北辙而拆散。江玫在分离后成为了党委会的干部,实现了自己心中革命的理想,而齐虹,小说中虽然没有说到他分手后的结局,但可以猜想到,去到美国的他,应该也是继续着自己喜欢的事业,与世无争,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对于两人,分手后的结局其实都是皆大欢喜的。

  我们和江玫齐虹一样,都是大学生,我们在大学生活里会有着自己想要去奋斗的理想,同时也有可能邂逅一场美丽的爱情,自然而然,我们也会面对像齐虹与江玫一样的苦恼,那便是爱情与理想,究竟该选哪个。

  在美剧《老友记》结局中,瑞秋和罗斯重燃爱情之火,瑞秋本可选择去法国发展自己的服装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在登机的那一刻,选择了爱情,重新回到了罗斯的身边,让人感动不已,虽然她自己的理想的实现暂时搁浅,但却收获到无比的幸福,无比的快乐。

  所以说,在爱情与理想之间,如果我们选择了理想,就要有承受抛弃爱情所带来的煎熬的能力,如果我们选择了爱情,就要有接受理想破灭所带来的的痛苦的能力。

  其实,爱情是美好的,理想同样也是美好的,爱情与理想究竟该选谁,答案只有自己的内心知道。江玫和齐虹,瑞秋和罗斯,一对选择理想,一对选择爱情,但结局都是美好的。所以,无论选择了什么,都要勇于接受。懂得随遇而安的人,才能把收获最大化,把失去最小化。

  当然,选择理想的人,要明白一句话:分别,或许是意味着更好地相遇,凤凰涅盘之时,你会遇见更好的那个他/她;选择爱情的人,也要明白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抛弃理想,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失败了,好好珍惜你的另一半,携手与他/她共创更美好的,属于你们两个人的未来。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3

  读罢《红豆》,掩卷沉思。因这些日子看多了《西游记》,所以沉思的结果不可避免的染上了佛家的色彩。自然江玫的这段故事本身并无宗教色彩,但是中间的某些过程是与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历程在根本上是相似的。江玫投身革命的历程很像佛家的一场“修行”。看破红尘不是因为从来没有进入红尘,而是在滚滚红尘中走过一遭,该经历的欢乐悲哀都经历过了,但未被欢乐蛊惑,也没有在痛苦中迷失,不论遭遇了什么,始终都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在哪里。江玫也是一个凡人,她会沉醉于甜蜜的爱情,但她始终没有在爱情中丧失自己。就算是佛,也不是生来就救苦救难,只是天生比别人多些悲悯;同样,共产党员,不是生来就能为革命奔走呼号流血牺牲,只是天生比别的人多些坚定善良。

  当时流行的很多革命小说都把女革命家男性化钢铁化和符号化了,似乎她们并不需要爱情,似乎她们需要的只是志同道合的战友。而且她们投身革命,信念忽然就坚定了,很不符合情理;或者是从一开始就视男人、爱情这些东西为洪水猛兽。这样的女革命战士太没有人情味儿了。尽管最后江玫和齐虹最后生离了,江玫说自己不后悔,但是八年了江玫也没有忘记他,可能还爱着他。江玫的故事写的好就在于它真实、合乎情理。

  《红豆》行文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与纠缠,爱情这条线索是对共产主义奋斗线索起一个反面的衬托。从着文的笔墨来看,写爱情的笔墨是要多于江玫的共产主义奋斗的,但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写爱情的时候隐隐约约有共产主义的影子萦绕在江玫心头,同样也作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二人的爱情中间。

  江玫的共产主义奋斗思想主要是在萧素的影响下萌生和发展的,“她总是给人安慰、知识和力量”、“她隐约觉得萧素正在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做着工作,萧素的生活适合千百万人联系在一起的,非常炽热,似乎连石头也能温暖”。同时又因为江玫母亲处境的艰难及教导影响了江玫思想的发展,如“那和她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这一生欢乐是多么少”、“好像有什么隐秘的悲哀在染白她那一头丰盛的头发”,隐秘一词用的很有深意。“母亲有时会流着泪说:“大家都该过好日子,谁也不该屈死”,母亲是隐忍的,她的每一句话里都似乎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只是她不想让江玫过早的来承担。母亲隐忍的就是父亲真正的死因,父亲真正的死因也是最后让她坚定下来的最后一根稻草“彷徨挣扎的痛苦离开了她,放佛有一种大力量支持着她走自己选择的路”;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江玫自己的善良无私,如“小鸟儿,你是一个好女孩子,虽然天地窄小,却纯洁善良”,再如“她知道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制度应该被打倒。她那善良的少女的心,希望大家都过好的生活”、“共产当在她心里,已经成为一盏导向幸福自由的灯,灯光虽然还模糊,但毕竟是看得见了的”。

  江齐二人爱情的产生可能就是那一眼的对视,很浪漫,二人都喜欢弹钢琴、喜欢贝多芬。“当幸福开始上演,悲剧就在倒计时”这略显不详的话语用来形容他们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分歧,比如对自由的看法,对人民的.看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爱,爱情的发生并不像以往的革命文章中宣传的那样需要志同道合,“江玫隐约觉得,在某些方面,她和齐虹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可是她并没有去多想这个,她只欢喜和他在一起,遏制不住地愿意和他在一起”。他们或许是有缘无份,能相互吸引但是注定以悲剧收场,“他们的爱情就建筑在这些并不存在的童话,终究要萎谢的花朵,要散的云,会缺的月上面”,所以她和齐虹的分别是注定了的无可挽回。尽管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千疮百孔注定分别,但江玫会一直爱着齐虹,一直会记着他直到她死,“忘掉他,忘掉他,我死了,就自然会忘掉”,但,毕竟江玫不是古代话本小说中的红拂、文君不顾一切,为爱奋不顾身,她是新女性,她有自己的追求和事业,九死未悔,不会为了男人丧失自我,甚至她对齐虹说:“我宁愿你死了,也不愿意你活得不像一个人”这句话运用于她的爱情同样适合,她宁愿自己的爱情死掉,也不愿意自己因为爱情活得不像一个人。“她渴望着把青春贡献给为了整个人类解放的事业,她渴望着生活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动”、“她最后对齐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后悔,江玫果然没有后悔”。

  这样,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然后等着让时间治愈这一切。也许从没放下过,更不会有忘记那么潇洒,可不管怎么样,已经路过的,便只能是路过了。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4

  《红豆》这部短篇小说是作者通过倒叙或者是回忆的方式描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女青年江玫和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齐虹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这部小说它想要表现的是江玫被她的室友萧索带领着走向了革命,并且最后还成了一个优秀的党的工作者。但是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真的完全把它当作了一个有着革命性质的爱情小说。

  作者也许本来想把齐虹塑造成一个丑恶、自私、可恶的资产阶级分子,并且他可能会成为阻碍江玫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的障碍物。实践上的作品中的齐虹是一个有着清秀的外表,并且懂音乐、会弹钢琴、喜爱读外国文学作品,并且家庭条件又十分优越,这样一个齐虹,在我的心里我是十分喜欢他的,虽然他有时候会对江玫不好,尤其是当江玫要去参加革命时,他会生气的摔东西,我只是觉得他完全是因为太喜爱江玫,他的自私是对爱的自私,并不是因为他是资产阶级才自私。对于江玫,作者把她写成一个执着与革命,并且最终会为了革命而放弃爱情。其实作者笔下的江玫,在对于爱情的纯洁以及对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这些优秀的品质我是十分欣赏的,但是我却不赞同作者笔下的她放弃爱情选择革命,作品中的江玫或者说在那个时代的作者都觉得阶级立场不同,爱情必然会走向破灭。其实我个人认为阶级立场和个人的爱情是没有冲突的,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革命与爱情写得如此的矛盾与艰难,也许是为了迎合那个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口号,片面地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而刻意忽略文艺本身应有的价值。并且我十分不赞同《红豆的问题在哪里》一个座谈会上某些同志认为江玫和齐虹是因为有共同的基础才相恋的。我个人觉得他们会相恋是因为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如他们都喜欢音乐。我觉得在那个年代的同志们把爱情想得太复杂了,把作者小说中的爱情直接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相挂钩。我也不赞同某些同志认为江玫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爱情至上主义者”,我觉得如果她真的是爱情至上的话,为什么最后她会为了革命放弃爱情,她那么喜爱齐虹,她其实大可以把自己的母亲带上与齐虹一起离开。并且在作品中,作者早就已经提到江玫会放弃爱情,如在齐虹找江玫出去玩时,他说要带她去“绝域”,这个是童话《潘皮得》中的神仙领域,这时作者提到“他们的爱情就建筑在这些并不存在的童话,终究要萎谢的花朵,要散的云,会缺的月上面。” 以及让他们相恋的红豆发夹被齐虹摔碎,还有江玫父亲的真正死因,这些都告诉了我们他们绝对不会在一起,以及革命终究还是战胜了爱情。

  至于萧索,这个女主角江玫的室友,以及作为领导江玫走向革命的人,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她,虽然她十分的善良,对江玫又好,并且为了给江玫的母亲治病她甚至不惜去买血挣钱,她的这一做法让我很疑惑,我当时在想,为什么连女儿江玫都没有想到要去买血给母亲挣钱,她怎么会想到,难道为了他人的生命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不顾?后来在早材料中,我渐渐明白萧索作为这个小说中党的形象的化身,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十分辉煌、有勇气、认真、努力的党的光辉形象,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党是十分伟大的,为了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党会尽自己最大得努力,党员也会自我牺牲来挽救人民的利益。其实我不赞同有些人说萧索没有给江玫正确的政治领导,在小说中的她让江玫见到了一个积极、勇敢、为他人勇于牺牲自我的形象,我觉得这种精神上的引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上的领导对上比政治领导更重要。

  对于这部小说我也不赞同文美惠在《从“红豆”看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倾向》中所说的认为作者的感情战胜了理智。我觉得应该是作者的理智战胜了感情,虽然她所塑造的齐虹这一丑陋的形象没有到达时代对她的要求,但是她最后还是将我们带回到了江玫“革命”胜利,她放弃了爱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但是我赞同她所说的“”红豆”是一篇艺术性较强的小说,语言流利,结构也比较严密,人物写得比较细致”,我觉得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写得很好,她准确的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会让人不自觉的人物文种的江玫以及齐虹是真实的存在过的,她们的爱情也是真实的发生过的。她这样的写作技巧是现当代很多作家都到不到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总的来说,《红豆》这部小说真实的表现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下,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求“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向我们展示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真的是不同的阶级立场会将美好的爱情扼杀。向我们说明了那个时代不同阶级立场革命者在感情上的矛盾与复杂,向我们揭示了真实的人性的挣扎。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5

  《红豆》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

  对于江玫,通读整篇文章之后,我对她的感觉是:单纯、热情、勇敢、坚定。并不是多么完美的女子,至少她给我的感觉还没有超过《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新月,当然,那是长篇小说,可能刻画的更细致一些,给人的感受更深些。喜爱弹琴的姑娘,从小便失去父亲的姑娘,在被革命的浪潮袭击之前,在爱情降临之前,干净单纯得像一潭世外桃源深处的水。

  齐虹,银行家少爷,一个在物理与音乐世界之外便像在梦中神游的人。他恨所有人,除了江玫。大概是先天的个性,倔强到像魔鬼一样的脾气,让人读着读着便觉得恐惧起来。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江玫超乎存在性的爱,过于浪漫主义的爱,他甚至嫉妒起江玫的室友——肖素,他嫉妒江玫和肖素过好的关系,甚至不止一次地为此和江玫吵翻。自认为他是过度自私的,他的爱并不假,只可惜他并不知道怎么去爱。他肯为了江玫比家人晚一步飞去美国,他在江玫家偷了江玫17岁时的照片,因为江玫拒绝去他家做客,他便通过照片向家人介绍这个他爱到骨子里的姑娘,甚至为了能和她在一起并且让其免受革命伤害,要带她去美国上学。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6

  曾读过这样的一句话:“我用整个宇宙,换你一颗红豆!”这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又或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得出这样的浪漫情怀。回顾历史,其实,类似的情话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记忆,会让所有懂情的人,或是憧憬爱情的人都跃跃欲试。

  红豆,又称相思豆,王维曾经写过一首诗,应该是人尽皆知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很美的诗句,其实在当时写来是当做赠别诗的,可是后来的人却把它当成是一片写相思的佳作,也许就在那时,就已经奠定了红豆在爱情之路上独有的地位了吧。我喜欢读这样的诗,一个女孩的情怀,也可以在这些诗句慢慢萌芽,慢慢壮大。 读宗璞的《红豆》,整篇文章都充斥着淡淡的思念,也有一点点的遗憾。在那个战火纷飞,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方向的年代来说,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在夹缝中生存,就像一株顽强的种子,被遗落在某一个不知名的墙缝中,虽有雨露,但是不多;虽有阳光,但也不强。所以,最后的悲剧也无可厚非。两个人信仰,在一开始的时候已经发生分歧,但心中有一个执念,使得两个人都放不下。一个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田园牧歌;另外一个却向往动荡的社会可以安定下来,总觉的自己的身上有一个不俗的使命。或许就因为这样的分歧,他们就渐行渐远,慢慢淡出彼此的记忆中。

  这样的故事,其实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归根到底,就是红豆和宇宙的选择。就取决于当事人选的是什么。很遗憾,很多红豆会渐渐黯然失色,很多宇宙会慢慢缩小,于是在后来的时光中,就不断的后悔着,回忆着,想象着如果当时的选择是另外一个,会不会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结局呢?其实不管最终的选择是什么,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只在记忆的长河中留下一抹淡淡的微光,伴随着人的一生。

  关于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不现在的人怎么会得选择恐惧症呢!所以,关于红豆和宇宙之间的PK,会是今后难以分出胜负的一场战役,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红豆是向往,宇宙也是向往,取舍何其难也!所以要有一个清醒的意识,再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然后再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7

  《红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单纯,善良,勇往无前,坚持自己信仰的江玫。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她们随时代飘流的命运,写她们真挚的追求、失落与获得的欢欣。拥有高度文化的中国上层知识分子。

  江玫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生,在时代冲击和好友萧萧的影响下,萌生了对革命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的渴望。但是,这导致了他和齐虹爱情的危机。江玫很是矛盾,她舍不得他们的感情,又放不下自己的追求。最后她终于做出 了选择,放弃了自己爱情,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中。

  作者赋予了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江玫放弃了唯美的爱情,执着于自己革命追求。对于江玫而言,爱情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她的人生“已不是可为之生亦为之死的首要目标.它已经让位于国家利益基础上的个人事业及与此相关的人生价值。”她不再是爱情生活中完全的从者。她渴望感情的支持,但是前期是个体独立。。《红豆》当然保留了那个时代过分的单纯感,但却以它的诚挚和时代真实性,获得了久远的艺术生命。它如同一个并不消逝的青年时代的梦,始终保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里。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8

  初看题目,不禁想到诗人王维的那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而宗璞的这篇《红豆》,有关爱情,却又不仅仅只讲爱情。

  这是关于一个名叫江玫的女生,从一个只沉浸在自己单纯无染的小世界里的文艺少女,最终成长为一个好的党的工作者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她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份互相扶持信任的亲情、一份患难见真情的友情、一份美好却又有分歧的爱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心智渐渐成熟,并最终选择了她不后悔的道路前进的江玫,不理解革命只知自己“风花雪月”的资本家的儿子齐虹,坚强乐观有理想有抱负献身革命的江玫的引路人萧素。同时,其间描写的校园情景、情节也让人对大学充满了深深地憧憬。

  江玫与母亲无疑是相互扶持信任的。当江玫告诉母亲齐虹要去美国,而齐虹马上回应要带江玫一块去时,她们母女的对话:“孩子,你会去吗?”“您说呢?妈妈!”“我放心你”还有她回答齐虹的一厢情愿:“母亲放心我自己做决定。她知道我不会去。”无不体现了母女两人长久的相依为命和对对方的了解与信任。而也正是这一份亲情,让江玫更加坚定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母亲,是江玫坚强的后盾。

  整篇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萧素。她给人以一种非常正面的形象。她那白中透红的胖胖的面孔无不透露着积极、乐观、向上,给人以正能量,让人不禁深受她的吸引,被她折服。江玫与萧素无疑是有一份很深的友谊的。同时,江玫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着萧素,信任着萧素的。萧素可以说是江玫认识自我,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引路人。“江玫很想看见她那白中透红的胖胖的面孔,她总是给人安慰、知识和力量……她还有着更丰富的东西”萧素让江玫参加诗歌朗诵会,让江玫懂得了“我今天忽然懂得了大伙在一起的意思,那就是大家有一样的认识,一样的希望,爱同样的东西,也恨同样的东西。”而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江玫母亲的贫血症加重之时,萧素满不在乎的说:“我卖了血。不只我一个人,还有几个伙伴。”和萧素被抓进警察局后江玫的反应:“江玫觉得天旋地转,两腿在没有一点力气,一下子就坐在地上了。”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友谊。她们已不仅仅只是朋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亲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一种姐妹之情了吧?

  全文始终贯穿的就是江玫与齐虹的爱情线。才子佳人,互相吸引,最终顺理成章的在一起。只可惜他们在才气上能互相吸引欣赏,但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他们却始终存在不合、间隙。宗璞在全文就不时反复的暗示着这点。“江玫隐约觉得,在某些方面,她和齐虹的看法永远不会一致。”“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来有着一个奇怪的空隙,这是任何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所不会感到的。而在江玫,这空隙是那样尖锐,那样明显,使她在夜里痛苦得睡不着。”“她想:这种生活和感情是齐虹永远不会懂的。她也没有一点告诉给他的欲望。”江玫和齐虹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人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齐虹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不懂得人间疾苦,因此不理解革命。而从小见惯了尔虞我诈,造成了齐虹对人的失望、不信任,因此过于封闭,甚至潜移默化的自私。相反的,江玫并没有接触到这些。只是在后来时局动荡,母亲病重,萧素被抓的情况下从她的象牙塔里醒来,渐渐成长成熟,而母亲和萧素的引导,帮助,父亲的离去,更是让她关心民间疾苦,理解革命、渴望改变,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所以,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注定有分歧,不完美,并最终导致两人分手,从此相隔两地,不再见面。

  宗璞的《红豆》,是我看同时代的的小说中较有感触,比较喜欢的。尽管她的主题还是讲述的是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正确的革命)的故事。但是她另辟蹊径,从爱情这个角度入手,将人物塑造的真实可感。江玫的抉择并不是像个冷血之人那般简单果断的。在爱情与前进道路上的抉择是无奈、是犹豫、是痛苦的。在最终选择了为了信仰而分手,她也是先难受后慢慢的平复的。这样的塑造,就像现实中大多数恋人们分手时的心理那般,让人看了心有触动。同时,当江玫说出那句“我不后悔”时,那种为了信仰勇于舍弃、付出的精神让人赞赏、钦佩。

  思及此,联系自己。脑中恍然有“舍得”一词晃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抉择永远是艰难的。因此,每做一件事我们都要想想什么最重要的,然后敢于舍弃次要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得,真正有所成。希望今后的我,不论做什么事,都能三次而后行,并且在最后,能大声的微笑着说出“我不后悔!”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9

  “红豆”在文学中象征着爱情、相思。“红豆”在《红豆》全文中出现的次数共五次,每次的描写基本上也是一笔带过,但“红豆”在故事中是江玫与齐虹爱情的信物,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小说更以“红豆”为起点讲叙了江玫与齐虹之间的爱情故事。《红豆》全文以江玫回到毕业六年的大学任党委会干部开篇。

  江玫再次回到了当学生时住的房间,墙上嵌的耶稣苦像使江玫感到惊诧,江玫取出了耶稣像后的洞中那个黑丝绒盒子,颤抖地打开了它,盒中那两粒“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的红豆将江玫的记忆带回了八年前。那时的江玫上大学二年级,在一九四八那动荡翻天覆地的一年,江玫白天上课弹琴,晚上坐图书馆看参考书。一天江玫从练琴室出来,遇到了迎面走来的齐虹,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彼此之间便已相互吸引了,后来江玫去弹琴时天天在路上与齐虹相遇,两人便开始相念了。江玫的同屋萧素是革命的地下工作者,与齐虹是同班同学,在萧素的影响下,江玫开始关心政治,参与游行活动,但身为资产阶级银行家儿子的齐虹厌恶革命活动,也不屑关心政治,江玫与齐虹之间的分歧也逐渐加深。萧素因为参与革命活动被捕,而此时齐虹告诉江玫他将去美国,并要求江玫和他一同去,江玫感到心酸。母亲在这时告诉了江玫,她父亲是被屈死的,就在当天江玫在面对齐虹再次要求自己和他一同去玫国的情况下和齐虹分手了,便决定投身革命。最后齐虹没能说服江玫和自己一起去美国,便撕碎了给江玫的飞机票,只身前往了机场。

  整篇小说中涉及到的具体人物共有五个,江玫、齐虹、萧素、江玫的母亲、传达室的老赵,除老赵的形象简洁一点外,其他每个人的形象都很丰富,都是有“故事”的人。文中对江玫的母亲描述得不多,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嫌恶做官的和有钱人。

  萧素是江玫的同屋,与齐虹是同班同学,上大四,学物理的,江玫认为她还有着更丰富的东西,但江玫一时想不出。萧素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而且是个热心兼有爱心的人,为了帮江玫的母亲治病,她背着江玫去抽血。萧素是革命的地下工作者,她对江玫的人生决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说的女主人公江玫由一名单纯似水的女孩成长为一名革命工作者,是一个完美得让人有些许心痛的蜕变。“江玫从练琴室里走出来,哼着刚弹过的调子。那雪花使她感到非常新鲜,她那年青的心充满了欢快。她走在两排粉妆玉琢的短松墙之间,简直想去弹动那雪白的树枝,让整个世界都跳起舞来。她伸出了右手,自己马上觉得不好意思,连忙缩了回来,掠了掠鬓发,??”,这段文字中展现的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带有一点天真、一点浪漫。萧素给江玫起的绰号叫“小鸟儿”,“小鸟儿”应是欢快的,是自由的,恰如江玫给人的感觉一样,我猜想萧素当时心里应是这么想的吧。萧素说江玫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说她清高,说她不食人间烟火。“谁能不看见你!你像太阳一样发着光,谁能不看见你!”这是齐虹对江玫说的。如此一个清高,无邪,散发着光芒的女孩,最终也为社会形势所感染,投身革命,感觉有点可悲、可惜、可叹、可敬!为改变政治格局,改变社会面貌,不知有多少像江玫这样的人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革命。然而江玫与齐虹之间的爱情却不被人所看好。江玫的母亲不喜欢齐虹,她反问母亲,“他怎么不好?他哪里不好?”萧素劝她忘了齐虹,她迟钝地说:“忘掉他―忘掉他―我死了,就自然会忘掉。”在爱情面前,江玫也是执着的,不然她在回忆这段爱情的时候也不会落泪了。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齐虹,我觉得他的人如同他的名“虹”一样,给人一种绚烂梦幻的感觉。文中对齐虹的出场描写较为细致,“江玫看见他有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从齐虹的身上体现了一股冷峻的气息,但他清秀的容貌与独特的气息却给江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她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江玫与齐虹之间纠缠的感情在这一刻开始萌芽了。齐虹是学物理的,却弹得一手好琴,温文而雅的他与他那银行家少爷的身份似乎也不调合。齐虹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不真实的莫然,齐虹对江玫说:“物理和音乐能把我带到一个真正的世界去,科学的、美的世界,不像咱们活着的这个世界,这样空虚,这样紊乱,这样丑恶!”他不相信这个真实的世界,他对周围的一切(除江玫外)都显得那么冷漠,他似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人一般都难以与人相处,也难以让人理解。萧素说,“齐虹憎恨人,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彼此都是互相利用。他有的是疯狂的占有的爱,事实上,他爱的还是自己。”而江玫可能是懂得齐虹的人,可他们在某些方面,,他们的想法永远也不会一致。似乎他们今后的分歧与分离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了。齐虹在某些方面是自私的,他的灵魂深处可能就如同萧素所说的一样,是残暴野蛮的,可他对江玫的爱却是单纯的。他对江玫的占有欲很强,害怕失去江玫,也害怕伤害江玫,这一切是缘自他对

  自己的不自信、对这个社会的不自信。当他要求江玫与他一起去美国时曾说:“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这话粗鲁、残暴,不禁让人毛骨悚然,但却透露着齐虹对这份爱情的执著与无奈。“我原来预备你走的,你知道么?你看,我预备了车,飞机票也买好了。不过,我看了出来,那样做,你会恨我一辈子。”齐虹与江玫离别时的这番话,与他先前的霸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齐虹最终还是对这份爱情放手了,而不是放弃,爱不是霸道地占有,齐虹对江玫爱的深厚也在这时体现了出来,我觉得齐虹的形象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升华。

  我认为江玫与齐虹两人在爱情这条路上都走得很艰辛,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仅靠两人之间的爱念而支撑着。这份爱情注定了是不会有结果的,在爱情的面前,两人最后也都做出了选择,或许有些可惜,但这似乎也是最正确的决定,就像江玫最后对齐虹所说的:“我不后悔。”因为人生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等待着她。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10

  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位勤劳朴实的老婆婆,她的厨艺很好,会做美味的红豆粥。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一天老婆婆正在地里忙活着。突然,不好了,一只饥渴难耐的大老虎呲牙咧嘴地向老婆婆逼近。老婆婆吓坏了,忽然灵机一动,说:“老虎啊老虎,我死了倒是没什么,可惜喝不上香喷喷的红豆粥了。等到冬天下雪缺吃又少喝,那时你再来吃我,如何?”老虎一听心中乐,吃了脆脆的老太婆,还有热乎乎的、香喷喷的红豆粥喝,真是不错!于是,老虎转身离开了,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炎热的夏天悠悠过,天高云淡的秋天也走过,冬天转眼就来到了。北风呼呼吹,雪花满天飞,老太婆独自伤心流泪。她的哭声传遍了整个屋子。这时,一颗栗子一跳一跳地跑到了老太婆跟前。“老婆婆,老婆婆,你为什么这么伤心?”“等我喝了红豆粥,老虎就要吃掉我,哎呀呀,这可怎么办呀?”栗子说:“如果你给我一碗红豆粥,我就有办法。不让老虎吃掉你。”老婆婆马上给栗子盛了满满一大碗香喷喷的红豆粥。栗子咕噜咕噜地喝完粥躲在了灶炕里。

  随后,乌龟、臭粑粑、锥子、石臼、草席和背架都陆续走到老婆婆跟前,说的是同样的话,老婆婆都是给他们盛了满满一大碗香喷喷的红豆粥,他们都咕噜咕噜喝完粥,分别是躲在了水缸里,趴在了厨房的灶台前,溜到了臭粑粑后面,躲在了厨房的门框上方,躺在了厨房门前和躲在了院子里的柿子树下。读到这里,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些东西真是太自私了,老婆婆在危难关头,还为他们做红豆粥,而他们呢?光说不做,自私胆小。

  可是事情不是我想的这样,出乎我的意料。这些小物件看着虽小,但他们在关键时刻,还派上了大用场。

  大老虎“如约而至”。老婆婆按计划行事,把大老虎请进屋。大老虎一心想吃掉老婆婆,想也没想就随老婆婆进了屋,它慢慢走进厨房,缩着身子坐在灶火旁。

  灶炕里栗子炸开了壳,蹦出来狠狠地撞在老虎眼睛上。老虎想去洗脸,藏在水缸里的乌龟一口咬住了它的鼻子。老虎疼的退后两步正好踩在臭粑粑上,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时,锥子跳起来使劲往老虎屁股上戳,石臼从门框上跳下来,砸的老虎头破血流。老虎大叫一声晕倒了。草席赶快把老虎卷起来,背架把老虎扔到背上,撒腿就跑,把老虎扔到了深深的江水里。

  从此,老婆婆和帮助过她的朋友们依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不由得想起了学校里天天唱的一首红歌《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我一直在想,在我们现在高科技时代,难道不需要团结了吗?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 篇11

  在这个暑假,老师给我推荐了许多好书,妈妈也给我买了许多我爱看的书,但我最有感触,最喜欢的,还是《小红豆与友谊危机》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小红豆的学校迎来了许多新同学,她的好闺蜜汉娜也认识了新朋友——“雪糕三明治”。一开始,小红豆也不是很介意他俩在一起玩。渐渐地,他们的来往次数频繁起来,而忽略了小红豆的感受。她很气愤,和汉娜的友谊破碎了。

  我觉得,你认识了新朋友,可以把他(她)介绍给你原来的老朋友,然后大家一起玩,不要忽略某一个人。比如我四年级下学期,老师叫大家互换座位,经过几次调换,小祯坐到了我的后面,于是我就和他一起玩耍,有不会的互相讨论和请教,下课后一起聊天、玩游戏……我和他几乎天天都在一起玩,却忽略了原先的好朋友小舒的感受。我和小祯聊天时,小舒有事叫我,我聊得太高兴,没听到,她只好叹叹气,自己做自己的了。我和小舒回宿舍时,我都和他讲小祯怎么样,干了什么,小舒不好意思打断我,只好勉强地挤出笑容听我滔滔不绝。

  久而久之,我渐渐地感觉到我和小舒之间产生了一层隔膜。后来,我把小祯介绍给了小舒,小舒先是还有些顾虑,但很快就玩熟了。有时我和小舒会一起捉弄一下小祯,有时小祯会吓吓我们,我们之间从不发生很大的争执,我们的友情一直都很坚固。

  有时候你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这是《小红豆与友谊危机》教给我的道理,我铭记在心!

【宗璞《红豆》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豆的读书笔记怎么写11-26

宗璞经典语录10-28

宗璞名人名言11-18

红豆西米露08-27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红豆的营养价值08-18

红豆观察日记10-18

观察红豆日记11-24

红豆双皮奶的做法09-14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