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时间:2020-08-28 17:59:5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3篇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3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一)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读后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鲜明地解剖了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这一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赏识教育要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

  我们还必须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其能自由的成长,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我一定严于律己,不断进步,做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二)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一切为了儿童的价值观: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儿童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缺乏完全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没有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能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把教师的教育设计误认为是为儿童设计的,教师的意志误认为是儿童的意志,教师的兴趣误认为是儿童的兴趣。现在,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是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而我们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视了教育主体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备课,以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揣度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是有所欠缺的,并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就是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调动孩子的快乐情绪,运用能激发孩子快乐情绪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主动地去学习。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话在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儿童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儿童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儿童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儿童进行打磨。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可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儿童进行裁剪、打磨。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实现,这一点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就是儿童自己,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有教师都应力争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相信“儿童的独立性”。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三)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明确指出“师本”教育体系的不足,旗帜鲜明地、大胆的提出当今教育应该走“生本”教育之路。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发现:

  一、生本教育体系的特点:

  1、它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因而具有彻底性。

  2、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因而较以前的研究有更多的根本性和鲜明性。

  3、它提出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有较强的课操作性。

  二、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

  1、从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

  2、从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

  3、从行为观赏上:全面依靠学生。

  就像郭教授在书中所言:“快乐的感受是人生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当一种教育体系能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快乐、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它呢?

  纵观过去的“师本”教育体系下的整个教育过程,无不是只关注教师的“精彩”,很少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演员、主角,又是导演,而学生充其量只能算个观众,教师演什么、怎么演,学生不知道;学生想什么、怎么想,教师不知道,整个“教与学”严重脱节。在这种体系中,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动力,更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何谈幸福感;学习任务不是靠学习者来完成,而是靠“教者”来实现。可以说,完全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体系。因此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能得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怎能得到提高。

  放眼当今世界,国与国、人与人的关系,已远远不是从前那种单一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横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综合能力上”,我们培养出的只会做几个“考试题”的人才,也只能成为社会的废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改变“师本”教育体系,尽快想办法把中国的教育体系引领到符合教育规律的轨道上来。

  当然,“师本”思想对国人的影响可以说“根深蒂固”,欲改之,很难一蹴而就。那么怎么办呢?笔者认为:

  一、坚持“生本”理念

  坚持“生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关注教师的“精彩”转移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来;把关注教师的能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也就是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力求当个好观众,多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彻底改革目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目前的人才选拔,还是把重点放在“考试”这一环节上。“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思想仍然随着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彻底改革而困扰着广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制度”这条指挥棒,可以说是目前“削足适履”式教育的罪魁祸首,因为,所有的家长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成龙”、“成凤”的先决条件就是学会“考试”。因此“师本”体系很难打破,“生本”理念很难实现。要想改变如此现状,唯有一法,那就是彻底改革目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三、高度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奥修把这样一句称为伟大的铸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的状态,忘我的工作,工作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就会疼,脚就会被时时记起,就很难把路走好。因此,当今,就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子,我们急切需要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可以想象,当我们的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们会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动力自然也起了作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空前提高。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说就是“生本教育”。

  四、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当好后勤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相信是最好的尊重。在“生本”教育体系中,要求教师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不要重演过去“教师设套让学生钻”的教学模式,依靠学生,交权与学生,做好学生的后勤,把好学生的成长关。特别应该提出的是,这一环节中,教师面对多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准备不充分,可能会经常挂在黑板上,这是正常现象。这也正说明你的学生“学习了”、“发展了”,“生本”教育体系起作用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它体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成功。

  五、正确看待“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就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目前看来,这一方法已得到证实,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有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现在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等都与“生本”教育的方法大同小异,其基本理念完全相同,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的强大生命力。

  六、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师本”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可以说,学生的分数就是教师的能力体现。而“生本”教育则不同,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因此,在这种体系下,我们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更多的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各自特长的发展。

  认真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确实有太多、太深的东西去思考。有些为了迎合新形势,即使穿上“生本”的新鞋,走的还是“师本”的老路,“师本”的幽灵在其内心深处总是挥之不去。我们说: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不是喊出来的,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落实好“生本”理念的任务迫在眉睫,但路还很长,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3篇】相关文章:

浅谈我看生本教育的观点11-2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本教育10-16

浅谈生本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12-02

浅谈上海高中教育走向“全面育人”11-23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究的论文10-30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论文08-22

浅谈音乐教育的生态学走向10-19

生本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论文10-30

职中计算机专业的生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06-19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