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做到“三看一查”。
“三看”课文:看注释,看简析;一查:查工具书。了解孟子的生平和主张,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划标出疑难词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⑵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⑵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寡道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预习检测
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3、小组讨论,质疑解惑: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
⑴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⑵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去,离开。今义:往,到)
池非不深(护城河。今指水塘)
⑶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
以天下之所顺(用)环而攻之(代词)天时不如地利(有利)
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⑷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采用四面保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4、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1、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这也是“和”
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更透彻。
3、“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得根本。
当堂反馈
1、本文的主旨句()
2、表明战争三要素的句子()
3、解释黑体字及句子:
亲戚畔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板书】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
【练习题】
一、解词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2、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
多助之至()
3、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填空
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练习题答案〗
一、解词
1、凭,用。
2、的,代词,到。
3、有利,锐利。
二、填空
1、儒,仁政,亚圣。
2、记录孟子政治思想。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绿》教学设计06-15
穷人教学设计07-11
长城教学设计07-11
荷花教学设计07-11
匆匆教学设计07-05
尊严教学设计07-05
木兰诗教学设计06-14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07-13
苏武传教学设计07-1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