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静息电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一般在—100至—10mV,其特征是:
①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
②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
③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两侧不同极性的电荷积聚的结果,通常把这种静息时位于膜两侧电荷(外正内负)分布的状态称为极化。当膜电位绝对值增大时,称为超极化;反之,称为去极化;细胞在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于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远大于Na+,K+顺浓度梯度外流,并达到电—化学平衡。
3、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参与静息电位生成。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静息电位
1、 定义: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的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表现为细胞膜内相对于膜外为负,典型范围大约在—100mV到—10mV之间,但具体数值因细胞类型而异。
2、形成条件与机制:
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前提条件。细胞内高浓度的钾离子(K+)和细胞外高浓度的钠离子(Na+)、氯离子(Cl—)等形成了天然的电荷梯度。
膜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K+)有较高的通透性,而对钠离子(Na+)的通透性非常低。因此,钾离子倾向于顺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直至外流的钾离子电荷与内部正电荷相等,形成一个动态平衡,这个平衡点即为钾离子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
不消耗能量:静息电位的建立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如ATP)。
特征:
稳定性:静息电位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
内负外正: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维持细胞的极化状态。
数值差异:不同类型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有所不同,例如,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70mV,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可能为—90mV。
相关术语:
极化:描述细胞膜内外电荷分布状态,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极化。
超极化:细胞膜内负电位增加,即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去极化:膜内电位变得更接近或超过膜外电位,静息电位减小或变为正。
复极化:细胞经历去极化后,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静息电位】相关文章: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呼吸03-2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血液03-2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梅毒03-2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血压03-2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人格03-25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癫痫03-25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呕血的临床特性03-25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微循环11-0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抗酸药03-23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局麻药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