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 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而知识创新又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决胜21世纪经济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大趋势。当前以美国为策源地和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仍然方兴未艾。世界各国均在致力于科技兴国,以科技强势来占领国际市场,以科技进步来维护民族经济。面对上述形势,加快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提升我国企业 竞争优势,强国富民的根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令人高兴的是,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 大会上,国家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标题中就连用了两次“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曾提出了两个"全面":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关键在创新。创新首先强调了理论创新,然后指出了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摆在首位,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就包括了"科技更加进步"这一要求。而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部分中就特别强调:"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差距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把握市场的脉搏,依靠不断的科技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无论是提高产品质量,或是实行产业升级,或是培育优势产业,除了要依靠制度创新外,还需要狠抓科技创新。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弱,主要在于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新产品开发慢,上不了档次和水平。而这又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促进了产业的技术改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技术依赖的程度较高等问题和矛盾在近年来开始凸现。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扭转,将使得中国众多企业未来不仅面临发展权问题,还将面临生存权问题。
实际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国际上,目前被认为属于“创新型国家”的有20多个,其中包括美国、日本、芬兰和韩国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比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获得的三方专利(指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芬兰、韩国等国家在10至15年的时间内,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在“第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说:“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科技水平与新型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国际上有关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国家中,居于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科技部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信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领域218个项目中,我国只有1项领先,27项与世界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安全等180项技术落后发达国家5年左右,集成电路、CPU和新材料等技术落后发达国家6-10年。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提供的数据,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
要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只有坚定地切实地实施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这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克服所有困难的关键。切实实施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实现我们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保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不够丰富,这种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中以科技立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这种战略的实施已经是我们自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是决定我们经济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决定我们能否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的根本。
【科技创新是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相关文章:
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09-25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11-06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10-31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05-06
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10-31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10-13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10-13
企业的推动力是创新思维09-10
企业服务创新动力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