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模拟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时间:2024-11-01 23:44:42 偲颖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年教师资格模拟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离不开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教师资格模拟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4年教师资格模拟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过程

  B.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

  D.学习目标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4.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自编的( )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等道德发展的问题。

  A.对偶故事法

  B.临床法

  C.两难故事法

  D.行为疗法

  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阿特金森

  C.维纳

  D.维果斯基

  6.迁移的实质是( )过程。

  A.新旧经验的整合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的重组

  7.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A.具体迁移

  B.一般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8 .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

  A.想象的道德情感

  B.情境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理性的道德情感

  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10.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 )阶段。

  A.求生期

  B.巩固期

  C.更新期

  D.成熟期

  1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

  认知策略中的( )。

  A.谋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1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4.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2~13岁

  15.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

  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近因律

  16.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强化法

  D.处罚法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目标

  B.教学结果

  C.教学测量

  D.教学评论

  18.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外部动机

  D.远景性内部动机

  20.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牛表现出来,这是( )。

  A.知识的迁移

  B.技能的迁移

  C.行为规范的迁移

  D.学习经验的迁移

  二、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21.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 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2.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_____。

  2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但只有_____这一课题是各本书共有的。

  24.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的接受学习。

  26.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

  27.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___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是_____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8.“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29.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_____后果而受到强化,心理学上称之为替代强化。

  30.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___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32.接受学习不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33.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改变。

  34.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35.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36.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予分散复习。

  37.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只存在差异,没有共同点。

  38.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39.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40.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有效措施。

  4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4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4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45.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论述题(10分)

  46.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们的哈哈大笑。

  问题: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师,如何处理为好?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C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3.C 【解析】冲动型认知风格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因此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4.A 【解析】皮亚杰采用自编的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问题。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他使用的是两难故事法。

  5.B 【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6.A 【解析】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不仅对以后经验的获得产生影响,而且对先前获得的、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也会产生影响。不断获得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个整合的心理结构,并不断发展,从而稳定地调节人的行为。

  7.A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8.C 【解析】直觉的道德情感是指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其产生非常迅速,因而当事人往往不能明显意识到这个过程。

  9.A 【解析】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以及中间几排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的前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的这一区域;其他位置尤其是后面座位的学生则难以参与,并且更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

  10.D 【解析】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阶段,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

  11.D 【解析】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12.B 【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3.C 【解析】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从而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4.C 【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15.B 【解析】效果律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指在尝试一错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16.A 【解析】行为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之一。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17.A 【解析】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18.C 【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19.D 【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20.C 【解析】爱劳动是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在家养成而后在学校中表现出来,属于行为规范的迁移。

  二、填空题

  21.物理 22.客观描述 23.学习 24.教学媒体

  25.有意义 26.消退法 27.行为人本 28.替代性强化

  29.奖励性 30.联合群体

  三、判断题

  31.√ 【解析】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32.× 【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接受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由此可见,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矛盾,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3.× 【解析】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只有将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4.× 【解析】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

  35.× 【解析】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36.× 【解析】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37.× 【解析】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1)开始进步快;(2)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3)后期进步较慢;(4)总的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

  38.√ 【解析】这是奥苏伯尔的观点,他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39.√ 【解析】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40.× 【解析】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即防止疾病只是健康的一部分,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几个层面的健康。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42.【答案要点】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方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43.【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能简单地作为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44.【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45.【答案要点】(1)精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f]学科中的基本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就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在宏观上,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该案例中,这些学生主要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即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这一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己实现的需要。案例中的学生显然没有达到自己实现的阶段。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己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对一些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他们有所改进,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

  C.需要

  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能力倾向

  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

  B.记忆过程

  C.思维特征

  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气质

  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

  B.15岁

  C.17岁

  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

  B.交往

  C.游戏

  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

  B.多愁善感型

  C.掩蔽现象型

  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教师资格模拟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相关文章: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03-09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模拟考试试题03-09

2017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03-09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03-09

2017教师资格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03-10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题03-08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模拟考试题03-10

201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2-26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