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
在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1
(1)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①能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列小标题。
②能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有自己的见解。
③能领悟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文章稍作准备,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不少于300字/分钟。能背诵学过或读过的喜爱的优秀诗文(包括教材所指定的课文)。
(3)学会浏览,能根据需要通过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各种资料。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自读书笔记的.习惯。
[难点与对策]
(1)给文章分段,写段意。要学会较合理地分段,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规律:一是确定分段的依据(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的推移等等);二是找出标志,它们可能是文章的标题,一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等等。要写段意,可抓住以下三原则:抓准重点,概括要点,精简语言,概括段意的方法主要有:归并各节意思,摘取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略加修改。我们应该注意,分段和写段意都不是阅读的目的,只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手段而已。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复习一些重点课文,同时精选一些既符合训练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短文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以记事为主的文章,可以抓主要事件分析,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思想意义;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可以分析人物的外表与,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概括中心。当然,都不要放过文章的标题和文章议论、抒情的句段。
(3)语文总复习很容易进入“耗时、重负、低效”的怪圈,在阅读方面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在教给学生一定学习方法后,多引导点拨,多变换角度和方式,让学生自己潜入浮出,自己独立咀嚼、体会。不应该强求一致,教师更不可把自己的认识、结论强加给学生。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2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4、前后矛盾;
5、语序不当;
6、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原因—结果4概括—具体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
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三十三、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2表讽刺或否定3表特定称谓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5特殊含义
三十四、破折号用法:1表注释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延续4表话题转换5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表内容省略2表语言断续3表话未说完4表心情矛盾5表思维跳跃6表思索正在进行
三十六、其他:
(一)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小学小升初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小学小升初语文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3
一、基础知识:
(mén)扪心自问(mēng)蒙头转向(mā)抹桌子(méng)蒙蔽
造句:
扪心自问,我们对这件事负有责任。
最近,她被工作弄得蒙头转向。
都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她连抹桌子这样简单的活都不会做。
我们都被他的谎话所蒙蔽了,结果错怪了好了。
二、文学常识:
(一)你知道吗?
请写出下面诗句的'节令。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2)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去衢千里明。(中秋节)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
(4)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重阳节)
(二)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2、诗歌的前两句着重描写了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简单的几笔将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3、诗歌的后两句着重写人,主要突出了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4
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
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5
一、字词:
1、他受上级的差(chāi)遣来到这所城市工作。
2、由于他的过错,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在法庭上,他留下了忏(chàn)悔的眼泪。
3、在这个场(chánɡ)院里,叔叔每天做的就是不停地翻晒粮食。
4、这个养鸡场(chǎnɡ)的规模很大,可以满足周边的居民一天的需求
5、昨夜的一场(chǎnɡ)雨,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的第一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是所感。
2、诗中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别是: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
3、点出全诗主旨的一个字是:愁。
(二)、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般温暖的`阳光。
2、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3、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4、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赞美母爱或是亲情的呢?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6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列表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7
一、字词:
1、小明在宿(sù)舍说了一宿(xiǔ)有关星宿(xiù)的常识。
2、在排练时那几名小号(hà)手挨了批评,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
3、我们都知道大藏(zàng)经收藏(cáng)在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
4、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这样的氛围对工作很有利。
二、文学常识积累:
1、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②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③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④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⑤“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⑥“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④穷:尽。
⑤“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
⑥“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相关文章:
小升初语文复习的知识点01-29
小升初语文必备知识点复习精选02-01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之阅读01-30
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汇总01-23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01-13
关于小升初语文的部分复习知识点01-26
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资料率真孔子01-10
小升初语文复习考点知识点整理02-17
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