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给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
有对夫妻老年得子,为防孩子被“祟”摸头,吃过年夜饭就用红纸包了8枚铜钱放在儿子枕边。果然,“祟”在夜深人静时出现在熟睡的孩子面前,正要伸爪摸孩子脑门时,枕边的铜钱发出了一道金光,“祟”被吓跑了。此事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钱给自己孩子“驱邪”和“压祟”。又因“祟”和“岁”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压祟钱”就被叫成了“压岁钱”。
至于“压岁钱”的作用,就连《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也给“证明”。书的第二十六卷中说到杨贵妃生子时,就谓“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儿子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从史料看,从汉代到清末,长辈在过年期间给晚辈包压岁钱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赐洗儿钱”一样,就是避邪去魔。
近代以来,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便应运而生……为什么钱能够担当避邪去魔的重任呢?这跟中国古代的货币一出现就有一种神秘色彩有关。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就是海贝、龟壳等天然材料。特别是龟壳,龟的长寿带给人们神秘莫测的色彩,再加上龟壳奇特形状又刺激着人丰富的想象力,因此用龟壳制成的钱币就自然而然地被古人视为灵异神物,它的身上便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如此一来,“钱”便成了人们占卜祸福凶吉的理想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将目光从龟壳等天然材料转向了金属材料,于是铜仿币、刀币、布币等等就出现了。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春节压岁钱的习俗的介绍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亲朋友辈来辞岁者,留饮啜,答以宫制荷包,盛以金银锞饰。”此风俗现在仍盛行于民间,但旧时对压岁钱重视程度远胜于今,不但给钱,而且很讲究。钱要讲究大钱、新钱,还必须用新大红线串穿起,或用红线将钱穿成鲤鱼形、如意形,也有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者,即谓“钱龙”之意。清代樊彬《燕都杂咏》:“油花纸窗换,扫舍又新年;户写宜春字,囊分压岁钱。”《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云:“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压岁钱”外,又有金银锞子,实际也是压岁钱。当然这种锞子只有豪贵之家才散得起。《清稗类钞·时令》:“除夕之晨,孝钦(清帝)偏礼神佛祖宗。礼毕,入宫者络绎不绝,计有孝钦之嗣女……既见孝钦,退至他室休息。午后二时,咸集于殿,依次由皇后率领行礼,即辞岁也。礼毕,各赏红缎、平金荷包一个,中装小银锞一锭,以押岁。”
清代宫廷、贵戚之家还赏送荷包,性质与押岁钱大致相同,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元旦,凡内廷行走之王公大臣,以及御前侍卫等,均赏八宝荷包,悬于胸前。”
压岁钱之习俗起于何时,不详。从古代小说记载情况看,以清代最盛。明代也似已有压岁钱的形式。《金瓶梅》第七十八回,比较详细地写了除夕情景:“看看到年除夕之日,窗梅痕月,檐雪滚风,竹爆千门万户,家家帖春胜,处处挂桃符。
西门庆置酒于后堂,合家大小月娘等,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西门大姐并女婿陈经济,都递了酒,两旁列坐。先是春梅、迎春、玉箫、兰香、如意儿五个磕头,然后小玉、绣春、小莺儿、元霄儿、中秋儿、秋菊磕头,其次有来昭妻一丈青惠庆、来保妻惠祥、来兴妻惠秀、来爵妻惠元,一般儿四个家人媳妇磕头,然后才是王经、春鸿、玳安、平安、来安、棋童儿、琴童儿、画童儿、来昭儿子铁棍儿、来保儿子僧宝儿、来兴女孩儿年儿来磕头。西门庆与吴月娘俱有手帕汗巾银钱赏赐。”未明写压岁钱,不知何故。
至于《红楼梦》中除夕分发压岁钱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明了了。第五十三回写除夕事最详细,而压岁钱又两次提及。先是除夕到、但离年日近,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宁荣二府,上下内外均忙忙碌碌。
宁府中尤氏早晨起来正收拾送荣府贾母的针钱礼物,“正值丫头来捧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总倾了二百二十多个锞子。’说着递上去。尤氏看了一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尤氏命:‘收了起来,叫兴儿将银锞子快快交进来。’ 丫头答应着去了。一除夕未到,押岁锞子却要尽早准备妥当,这除了说明贾府的豪华铺排,亦可看出压岁钱在除夕的重要位置。
之后次第写除夕之夜祭祖。祭毕饮茶。贾母回至荣府,“众人围随同至贾府正房中,亦是锦茵绣屏,焕然一新。当地火盆里焚着松柏香,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进来了,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让了一回,吃茶去后,贾母只送至内仪门便回来。
归了正座,贾敬、贾赦等领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家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礼,左右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男女小厮、两府丫环,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然后散了压岁钱、荷包、金银锞等物。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近年除夕散压岁钱势头有增无减,数量也呈日渐增多趋势。小孩支配钱财的意识较差,相反助长了小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并不是好事。
关于压岁钱的故事典故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
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
【给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日记12-03
潮汕春节的习俗02-13
关于春节的习俗02-21
青海的春节习俗03-11
江西春节习俗01-10
春节习俗的日记12-10
夏津的春节习俗06-20
春节的习俗及意义01-08
春节的习俗概述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