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长6米、宽0.5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采用70多种颜色,需要100多万针。绣制这幅“巨作”的不是“织女”,而是来自天津的一位47岁“绣男”张丕江。
大老爷们儿拿起绣针做“绣男”
在张丕江的家中,记者看到了这幅作品,要将它顺利展开,张丕江必须得请两个帮手。随着布卷的缓缓展开,一幅长6米、宽55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就出现在众人面前,历史的河流、船只、人物、院落、小桥流水在细致的针法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张丕江说,这幅绣品要求很高,连最普通的一棵树都要用6种颜色;一个人物高不足2厘米,但还要仔细地绣出衣裤、鞋子的轮廓,最后还要用黑线勾边,突出人的肢体和动作,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话说一个男子汉怎么迷上了十字绣?张丕江也说不上从何时开始拿起针线的,一向自强的他从小就给自己的衣服缝缝补补。2009年的一天,他在亲戚家做客,看到其正在专心致志地绣着十字绣,“那花和叶子的感觉很真切,颜色鲜艳,当时觉得心情舒畅。”当时张丕江就有了学绣十字绣的想法。买来了材料,身为“门外汉”的他却无从下手,只好硬着头皮到处请教,然后对着画数格子,一针一针绣了起来,尽管有时绣到深夜,头晕眼花、腰腿发酸,但看着白布上慢慢出现画的轮廓,也让张丕江从中收获了少有的成就感。
“男做女工,饿死祖宗”,张丕江的“奇怪”举动自然会引起身边人的议论,有人觉得他做这没出息,有人觉得他有些娘娘腔,不过这些丝毫都没有动摇他绣花的念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就是张丕江的想法。
3年绣成6米《清明上河图》
在摸索中,张丕江的手艺日趋娴熟,他对绣十字绣上了瘾,渐渐不满于小型的刺绣作品,把眼光投向了大型的十字绣作品。听说国画很难绣,张丕江想挑战一下自己。2011年,他花费1400元买来了《清明上河图》图样。
“绣一幅作品,特别是国画作品,必须要了解它的背景和含义。”这是张丕江对自己的要求。为此,他多方搜集资料,不断认真钻研:“这幅画是宋朝年间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通过十字绣,我把画上每一个人物的动作、神态都研究了一遍,深刻地体会到了画里的精妙。”
3年多的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张丕江的心思全放到了《清明上河图》上。“刺绣完成的那天,我是特别的激动!”说到动情之处,张丕江一时哽咽,泪水夺眶而出。张丕江说,这幅《清明上河图》既可以做成画轴,也可以用于收藏,如果有人喜欢,他愿意割爱,因为他想再绣一幅《富山春居图》十字绣。他认为,只要有梦想,就去追寻,如绣十字绣,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