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

时间:2021-04-28 09:14:44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社会实践从广义上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一般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从狭义上来界定,主要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新一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参与实践,兴起社会实践的热潮。1983年10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关于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八周年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得到各地和高校团组织、学生会的积极响应。1984年5月,团中央确定了社会实践要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此后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广泛的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得到延伸,由原来的“百村调查”、勤工助学、参观访问、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拓展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主线,引导青年理论联系实际的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着理论及成就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意义
1.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想政治教育补充。学校导学生参加接而抽象的有利于学生是大学生受教育的载体,是大学生思延伸,是课堂教育的必然延伸和有益过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指;践活动,使得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间知识运用到直接的、现实的生活中,知识的转化和理解。在实践中,他们才会真正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会感觉到平时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才会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实践与理论和运用之问的关系,从而推动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到基层中,深入到群众中,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对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科学地认识和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巾亲眼目睹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变革和变化,开拓自己的视野。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结合就业创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培养吃苦精神,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实践意识,认识差距,弥补不足,改变原有的冈娇生惯养而形成的怕吃苦思想。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困难。通过亲身体验,亲眼所见,了解农村和基层的现状和现实,从而使自身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重视。大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社会调查等的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寓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校学团组织高度重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
目前主要由团委、学生处在主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点上体现为高校团委和共他部门抓好重点实践队伍的组织、培训、指导工作;线上主要体现在以某一主题为主的多支实践队伍;而面上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愿的社会实践上。
(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强烈,参与意识增强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十分强烈,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希望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预期,大量的学生表达了想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在组织的面试中,很多学生表现出参与意识和对社会实践的深刻认识。说明大学生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意识在增强,也意识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极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社会实践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新中国成立6O周年之际,大学生社会实践围绕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发展变化所取得的成就,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团,围绕新医改方案,开展医疗合作政策宣讲、流行性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围绕节能减排,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源调查、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等活动;围绕农村教育落后状况,开展中小学辅导、支教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学生科技支农服务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四)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多样化
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实践由主题式向专题式转变
原来的实践形式主要是围绕某一上级部门确定的主题展开,现在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针对某一个专题开展,不同的专题因为地域和实践服务的对象不同而改变。专题式社会实践强调的是专业知识为前提下的满足某个需求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强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社会实践组队方式的.多样化
社会实践组队有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综合性实践队,有按专业组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队;有按生源地组成的生源地实践队;有按学生社团或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服务队;有按项目需求设置的项目队;有按硕士、博士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等等组队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开展。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缺乏全员共识,投入不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举办,联合发文下达通知,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却往往成为了共青团系统的事情。在笔者所查阅的多家学校关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通知文件中,也一般只有共青团所下达的通知,很少有其他部门联合下文或以学校的名义来下达的通知,可以说,从学校的组织和主办方来说,还是重视不够。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重视不够,更多的是应付了事;有的地方政府,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当作旅游、参观活动,把学生当作特殊客人给予高规格接待,而忽视了组织、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来办实事,没有注意到真正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教育和锻炼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家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也不够,有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游山玩水,有的家长怕他们受苦受累,不予支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表面上开展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只是一少部分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政府和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很少,从笔者接触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看,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耗资较大的项目,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只能以压缩时间、减少开支、减少参与人数等方法来满足实际的运作,很多学校通过以扶持重点实践队的形式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报道宣传,而忽视了大多数没有组织形式、没有经费支持的所谓自主社会实践。
(二)社会实践的功利性和短期性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短期性。每年各个高校及各级部门会对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评比,进行总结、表彰,这成为了学生和基层组织者参与的直接动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寻求媒体的报道成为了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学校评定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否,也看重的是是否有媒体的报道。往往出现学生每到一处,先拉开旗子合影留念,之后就是走马观花地走个形式,而社会实践的内涵、内容和实质反而受到忽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调查研究、技术支持、文化服务、理念宣传,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心得,相互间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及其总结却很少有人问津。社会实践有短期化的倾向,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时间里,组织者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一般只有三五天,走马观花式地为完成任务而已,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实际效果。
(三)参与率低,效果不明显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很强烈,希望能够参加社会实践,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了解社会和服务于社会。在由笔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报名中,有将近100多名学生报名,而实际能够有机会参加的只有十来个人,实际参与率低。在对学生的面试和访谈中,学生提到,“希望有社会实践的机会”,“社会实践的机会太少,很多同学想去而不能去”。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经费的问题,以及目前社会实践工作的机制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没有纳入到学校的实践教育体系中去,仅靠共青团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践的过程中,偏重于彤式,而忽视了实际效果,社会实践效果不明显。参与率低,导致了学生受教育面的缺失,同时,在实际中,流于形式、重于形式,缺乏结合学生专业和基层实际的科学的社会实践方案,使得社会实践在短时问里,很难发挥其作用。
四、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一)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纳人人才培养成本,按照课程化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把专业教师、两课教师组织起来,加强对社会实践内容、方式、方法的培训和指导,规定学fiCflJ学分,实施合理的考核和考查及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健康、顺利开展。全面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拓展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参观考察、文化下乡、义务支教、科技咨询、社区援助、知识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实践内容。
(二)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要发动多方的力量,建立稳定、多功能、多类型的实践基地。除了政府建立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等建立多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一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要充分调动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实践教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致力于为基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锻炼,建立与基地之间的长期联系与合作。
(三)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
应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平台,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学生实际相结合。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扎实深入,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专业化实践队伍。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教师专长,聘请他们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社会实践才能实现从理论学习、理论知识向实践检验和应用的转变。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实践教育的实质,要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扎实开展服务,力求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择业、创业相结合,特别是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为桥梁,促进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展示自己知识和才华的机会,也让企业能全面认识和考察毕业生,逐步拉近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距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和途径,尽早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加强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创新和创业的认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勇气,培育创新意识和拼搏的精神。

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文章:

暑期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08-26

大学生工厂社会实践报告12-17

大学生工地社会实践报告12-10

大学生导游社会实践报告12-03

大学生KFC社会实践报告12-03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1-28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1-08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1-04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1-03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