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的论文
关于党建的论文1
摘要:“社区党建”是江泽民同志考察上海社区时提出的概念,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由此可见,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社区党建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进一步分析了社区治理的特征和困境,最后阐释了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契合点,说明了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党建 社区治理 基层党组织
“社区党建”是江泽民同志考察上海社区工作时提出的概念。这是首次把党建工作引入到社区。社区党建是指,街道党工委与社区的基层党组织为建设主体,结合辖区内各种类型的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的基层建设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科学把握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由此可见,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使党的工作扩大和更加能作用于社会为工作重点。在基层发挥好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应该成为社区建设的推动者。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
社区党建工作包含众多,其中首要的就是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深入学习体会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政策,党的路线,党的宗旨贯穿到社区的建设中,尤其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不断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求,按照社区的实际情况,对社区进行建设。促进良好的社区环境,把解决社区问题当作工作要点来进行处理;及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在萌发状态,维持社区稳定,化解邻里矛盾,创设和谐社区环境。
其次,要主动发展社区文化,以文化促建设,以文化创文明。在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导向作用的基础上,认真履行领导辖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领会各级党政部门文件精神,确保把社区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党员活动,促进群众对党的认知和认可。在强化宣传的基础上,挖掘社区文化资源,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党的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要结合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好的做法,好的榜样进行表彰和宣传,让群众有激情,激发社区文化活力。
再次,把社区服务放在第一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合理需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就要求党员能普遍联系群众,党组织更要把联系社区群众作为第一要务。因为只有联系好群众,党组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党组织活动才能取得成效。联系群众就要求服务群众,要把对群众的服务做好、做细、做实,听取群众的意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问题摆在第一位。
最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成效的各种成功经验进行有效推广,促进社会对社区党组织工作的认可度,提高党的群众基础。服务群众群众认可,是我们党的荣耀,也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服务,始终把党的服务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党组织更具生命力,从而扩大全党在社会的影响力。社区党组织尤其需要关注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等人员,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问题,为社会稳定夯实基础。
二、社区治理的特征和困境
社区治理不是随心所欲的群众自我管理,而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这其中有着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探寻这些特征,有利于从社区党建工作中探寻社区治理方法。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
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主阵地,其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些特点,可以把握社区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发展脉络。 笔者进行调研,发现社区治理的主要特点如下:
社区治理是属于地域性的基层社会治理。“块块管理”就是对地域性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通俗化表达。内涵就是,在城市中区县级行政区以下的街道、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物和行为实施一定的治理,这种治理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与“条条治理”有很大差别。另外,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和前沿阵地。社区治理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最为接近,社区党组织可以零距离接触社区内群众,及时了解民意和获悉群众需求,也能及时为群众提供服务,解决群众问题。社区治理的这一特征与党组织建设思路具有很强的契合性。
社区治理还是群众自治和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共治特点。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对社区治理的界定为居民或者是村民委员会辖区共同体。但是,由于社区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类型的社会共同体的服务管理,既可以是基层政权的职责范围,即:行政管理服务;也可以是基层群众自治的范围。所以社群治理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具有共同治理的属性。因此,在社区党建过程中调节好社区的行政管理服务,对促进社区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服务。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其治理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存在方式和手段就是社区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例如:面对贫困阶层的利益诉求,把诉求方向导入到社区,把这种诉求管理移到社区,不仅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辖区群众生活情况,还能及时帮助弱势群体;同时,老年人的诉求也转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等向社区转移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便于社区管理和为民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以服务促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与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相结合,把党建和社区治理有机统一。
(二)社区治理的困境
社区治理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分析我社区治理的发展脉络,对于在党建工作中寻找促进社区治理发展办法具有促进作用。就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情况来看,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社区治理模式更新滞后。由于社会结构矛盾的多元化趋势,社会改革和利益协调落后于问题的出现,所以社会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反映,这就导致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表现为社会管理和服务落后。同时,在人民法律意识觉醒的今天,对于纠纷解决,居民欲求着法律的完善,而一些权益保护机制的不完善就有可能使得社区治理出现困境,难以使居民问题及时和有效地进行解决,无形中就增加了社区治理困难。 其次,面对社会风险,社区治理的压力增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开放度的提高,社会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从静态的、封闭的管理体系转向了动态的、开放的管理系统。社会管理也开始触及到虚拟社会,即互联网。社区的治理和问题越来越公开,社区作为“块块管理”的形式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矛盾的也越来越公开,在社会治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群体仍然难以控制。这就导致社区治理的难度得到提高,如何做好社区的服务工作,让社区群众认可成为社区治理的首要任务。一旦出现问题,如何引导舆论都是社区治理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要做好防范工作和预案。充分应对社区治理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最后,社区治理也不能忽视环境问题。就目前来看,社会愈加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社区群众的精神文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步现象。较为突出的就是社区环境问题。爱护环境,尤其是爱护社区环境虽然逐渐成为社区群众的共识,但在社区治理中仍然要投入人力和物力。环境污染,尤其是社区的环境污染,最容易诱发社区群众的不满情绪,不利于文明城市建设。同时,社区环境问题,相对于其它工作也更能获得群众认可。因此,提高社区环境卫生对于社区党建工作是仍然大有可为。
三、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契合
通过前文我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具有很多共性。那么在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社区治理融入进去。在社区管理中就可以实现以党建促治理的工作模式。
一是社区党建要以社区治理为旨归。在社区的治理中主要是以服务促治理,而党组织的是模范先锋队,党组织具有服务功能。只有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才能使得社区治理中服务功能的提升。同时,党组织也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中,党组织也不能忽视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这是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管理的客观基础。社区党建就必须要围绕社区治理,离开了社区治理的党建就是空中楼阁。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要围绕在社区中的政治引领功能而展开。社区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我们党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让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各得其所。而且党组织的这种职责是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能代替的,所以基层党组织也要把社区治理当作促进自身建设的途径之一。把社区党建工作立足于社区治理上来,使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政策、认可党的政策从而拥护党的政策。
三是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组织服务社区的纽带。目前我国社会转型,人口流动、独居老人、贫富分化、社会救助等问题开始凸显,社区党组织如果能把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当作自己建设的着力点,那么对于社区治理具有很强的助力。社区居民不仅能通过党组织获得帮助,也能提高群众对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认可,有效扩大党组织的正面影响力,化解社区治理中面临的社会风险,促使社区建设在网络舆论中呈现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同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社区治理能力[J].理论周刊,20xx,(08).
[2]朱煜.党建对社区治理的作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xx.
[3]卢亚清.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社区党建工作[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3).
关于党建的论文2
一、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强化人才支撑
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班子,关键是有一好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因此要把选拔管理好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工作重点。
一是拓宽选人视野。要敢于创新,打破地域、单位、行业、身份限制,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在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上要大胆创新。可以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拔;也可以从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还可以从其他村优秀村干部中选调,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创新举措,从社会上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使社会上一批优秀人才进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使村党组织书记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还要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提前离岗干部职工到村、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任党组织书记。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将之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部门每年举行一次集中培训。各党委每年也要至少开展一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关键要实际、实用,有实效。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使基层党组织书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实地学习考察,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时效性。要注重整合城乡资源,发挥县级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好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学校、农业局的农广校等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
三是切实关心基层干部。特别要重点做好对村党组织书记关爱。首先是健全工资报酬增长机制。在稳定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同时,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工资待遇。对村干部基本报酬按不低于当年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标准确定,按时足额发放。其次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村党组织书记实施目标管理和述职测评。指导各乡镇党委制定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年底组织相关部门对村党组织书记考评。再次是建立基层干部成长激励机制。要打通基层干部政治上的“上升空间”,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重点培养,在适当的时机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能人投身基层工作。
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展示先进本色
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树立新理念,新思路,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党员在展示自身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创先争优。
一是强化党员主体意识,落实党员民主权利。要注重在让党员履行义务的同时,保障党员的权利,以此激发党员参与各项工作的热情。要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征求各级党代表、受各级党组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的进展情况也要及时向他们进行通报,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完善党务公开制度。
二是开展载体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设计开展切合实际的载体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有效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展示出党员的先进性。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各领域党员中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例如在农村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设岗定责,依岗承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活动,激发出党员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在街道社区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等活动,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党员挂牌服务等载体活动,展示党员在企业中的先进性。在机关开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机关党员的自身素质,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
三是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激发党员内在动力。要将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切入点,积极关心爱护党员,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才能使广大党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可以依托各类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积极开展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党员活动场所、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帮扶困难党员等服务,帮助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形成完善、便捷、高效的党内互助格局。
关于党建的论文3
一、北辰区“村改居”过程中的主要情况
(一)妥善处理集体资产,切实保障改制农民利益
规范“村改居”后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就要依法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转制后成立的社区居委会依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不再参与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但对集体经济组织履行监管职能。由于村改居后,原有村里的土地收为国家,统一规划,土地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集体经济的实力扩大,利于农民的利益保护。
(二)统一市政管理,逐步加大政府在公共事务上的投入
“村改居”后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的各项标准和控制指标,均纳入区里统一规划。为使“村改居”平稳过渡,原村委会辖区范围内公共管理的主体、范围和投入渠道按照城市化管理的要求,逐步加大投入,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三)保障改制农民的基本生活,逐步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村改居”后的社会保障方式统一纳入到镇里、区里的统一规划,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未满60岁的老人,统一给上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未上养老保险的老人,按月发放养老补贴,逐年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增加,解决了农民失地后的后顾之忧。此外,镇里、区里经常搞一些大型招聘会、工作技能培训会,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夯实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基层、在农村的代言人,做好党建工作,有利于提升我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在“村改居”过程中,由于原有辖域被打破,党组织的工作发生了转变,为了加强改革后的党建工作,北辰区农村党组织引入台账制度对辖域内的党员基层注册登记,每一个住进社区内的党员都会有社区专门人员上门登记,并且将每个党员手机号进行汇总,定期通过移动平台,向党员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二、“村改居”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首要问题:以党组织为核心做好各类组织的配套建设
由于“村改居”社区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工作头绪繁杂,任务繁重,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还未跟上形势发展的需求。有的社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党组织,原各村党支部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相应的,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治安等群众组织也未得到组建或不够健全。物业管理系统也比较混乱。因此,如何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因地制宜的建立起新型社区的组织体系,实现社区治理机构的重新组合与合理配置,理顺社区工作机制,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组织的配套建设,领导和推进社区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成了各级党组织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二)中心环节:创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体系
社区党建与农村党建在工作重点上是有质的差异的,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必须从行政村党组织的直接领导经济建设转变到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上来。在“村改居”的过程中,村民应与市民享有一样的社会保障权利。这就要求社区基层党组织尽快的建立起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为“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要维护好社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最明显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是社区居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破解这个难题关键要进行有效的疏导,强化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如果不能以人为本实现“村改居”社区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使党的工作陷于被动。
(三)长期课题:完成农民到居民的思想观念转变
“村改居”社区居民包括基层干部虽然人已经“洗脚上田”,却没有“换脑进程”,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仍有农村生活的惯性,自身素质还未能适应城市化要求,法制观念和现代市民意识仍不够强烈。农民向居民的转变不仅是单纯的身份转变,也是思想观念、行为意识的全面转换。这个进程的完成,需要有一个全面而有效的与现代城市接轨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作为转变的支撑,只有实现了这些转变,“村改居”后的社区才是社会主义文明社区。
(四)关键因素:创新党建工作和加强社会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在“村改居”过程中,党组织面临着如何从村党组织向城市社区党组织转变、衔接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村改居”中,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工作重心转移不到位,仍然将原有的行政村的党员作为教育管理的对象;党组织的干部素质不高,村改居后,大部分干部是原村里干部改任的,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社区管理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力度亟待加强,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如何从一个单纯领导职能的组织转变为兼有领导和指导双重作用的复合型党组织,如何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尚不明确。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有待加强。由于很多社区管理人员是以前的村委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上存在着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村干部本身素质普遍欠高,与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是“村改居”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区众多问题存在并且逐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夯实“村改居”后社区党建基础的对策思考
(一)改进领导方式,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必须实现在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的全面转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以巩固自己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注意协调与社区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驻区单位的关系,消除原农村党组织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思想,把领导重心转移到对社区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对居民服务工作进行引导,对重大问题和重要环节进行把关上来。要明确社区各类组织相互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责、权、利分明,各司其职。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内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对社区内的总体事务起宏观的领导作用。实现从以往的单独抓党务工作转向抓社区的全方位建设,从抓直接管理的党员队伍教育转向抓社区内所有党员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从抓管理为主转向管理和服务双管齐下。
(二)调动资源,构筑协调统一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与传统农村党建工作相比,在参与对象、工作主体、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区别,迫切需要调动一切社区力量,整合所有的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各方面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由社区党总支组织实施,成员由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和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组成。要针对社区的内在特性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活动,共商社区党建工作大事,组织开展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党建活动,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
(三)构建梯度管理模式,加大党员管理力度
为有效实现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可以构建梯度管理模式,根据人员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如建立在职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离退休党员党支部等。这样,一方面,党支部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可以实现对本支部党员更有效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另一方面,有助于党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发挥各支部特长和优势,通过创建各类载体,积极服务社区居民。各党支部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要根据党员群体的不同实际和特点,积极创新,不断探求新办法、新模式,保证不让一个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增强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服务社区是农村社区党组织新的职能定位,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规范的听取民意、疏通民情的常规制度。可以建立社区居民家访制度,定期对社区内的困难户、重点户、特殊户进行看望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健全各类社区服务组织,着力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在社区医疗、警务、物业等常设服务机构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和义工服务队等,不断拓展服务网络;通过增加再就业服务及面向老人、儿童、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不断拓宽服务内容。第三,努力打造融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党组织要根据本社区的特点,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组织群众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力宣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寓教于乐,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