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产养殖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摘要:磷作为水产动物不可或缺的矿物营养元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磷是藻类的主要营养物,是水体污染关键因素,所以磷排放制约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水产动物磷需求量、利用率,以及影响磷吸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水产养殖中磷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的论文

  过去的10年,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迅速,FAO数据显示20xx年世界水产养殖总量仅为4.99kt,而20xx年已达到7.02kt,其中我国水产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70%[1]。然而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并严重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磷作为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被认为是水体污染的关键因数[2],然而磷作为水产动物的必需营养物质,在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中不可或缺,可通过营养调控来减少水产动物磷的排放。本文拟通过对水产动物磷营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水产养殖磷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1磷的营养作用

  磷是饲料无机盐的主要组成成分,其直接参与到骨骼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同时是动物细胞核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磷还组成Na2HPO4/Na2H2PO4缓冲对,调节动物体酸碱平衡,参与构成体内大部分酶。对于鱼类来讲,肠的消化吸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小肠的营养物质转运主要依靠Na+、K+-ATPase分解ATP产生能力,而磷是ATP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水生动物的消化吸收[3],所以当鱼类磷缺乏时,会导致生长缓慢、骨骼变形、游动缓慢。此外在磷缺乏情况下,游离脂肪酸酯化形成脂酰辅酶A会被抑制,降低脂肪供能[4],同时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糖异生作用增强,使脂肪利用率降低[5],最终导致体脂增加。在水产养殖中,甲壳类对盐度的适应和对渗透压调节主要受碱性磷酸酶影响,此外碱性磷酸酶(AKP)是甲壳类生长发育和蜕皮的关键酶[6],而磷是AKP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磷是甲壳类动物表皮的关键成分,尤其在蜕皮后期,其可刺激内表皮的生产和外骨骼的矿化,与外表皮相邻的致密层中丰富的磷为诱导和控制碳酸钙沉积提供密切的空间关系。由于蜕皮后期,外骨骼磷含量最高,所以脱壳会导致甲壳类损失大量的磷,必须及时补充。

  2磷代谢

  甲壳类动物消化系统中矿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为中肠,鱼类主要在肠道进行吸收。消化道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依赖Na+和磷酸盐转运载体[7]。此外,水生动物还可以通过鳃和体表进行矿物质的吸收,然而水产动物通过鳃和皮肤对磷的吸收利用有限,Phillips等(1957)的研究发现,溪红点鲑在96h内从水体中获取的磷仅占鱼体磷含量的1/3000[8]。水产动物在饲料和水体中获得的矿物质,最终通过粪尿进行排泄,在淡水中水产动物高渗排出,不断通过鳃排出小离子,是通过吸收而不是通过喝水来排泄大量稀释的尿液。与此相反,在海水中的水产动物由于失水(但从环境获得单价离子)以致必需喝水。这些多余吸收的盐分主要通过鳃上特殊的氯细胞和鳃盖上皮的主动转运细胞来排泄,而肾脏主要通过尿排泄少量的二价离子,其余盐通过粪便排出[9]。

  3水产动物磷需求量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磷利用率不同,一般而言,有胃鱼的磷利用率高于无胃鱼,故而不同鱼类对磷需求量各异,同时甲壳类动物对磷需求也不尽相同。表1为常见水产动物对磷的需求量,然而由于影响水产动物磷需求因数较多,不同的试验水体环境,试验方法各不相同,得出结论不完全一致。目前,研究者评判对鱼类钙磷需要量一般以生长性能、血清磷含量、骨骼磷含量等作为指标。

  4水生动物对磷的利用率

  大量文献显示,不同的鱼类对磷的表观利用率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其在消化系统上的差异所致。目前世界水产中主要养殖的三类鱼,鲤科(草鱼、鲤鱼等)为无胃鱼种、丽鱼科(罗非鱼等)和鲑科(虹鳟等)为有胃鱼种,胃蛋白酶和盐酸均由胃壁细胞分泌,而磷化合物需要酸性环境溶解吸收,故而鲤科鱼类不能很好地消化利用溶解度的磷化合物。Hua(20xx)的研究表明,丽鱼科和鲑科鱼类对磷酸氢钙的消化率可达62%~64%,然而鲤科鱼类对其消化仅有30%[22],这也与鲤科鱼类的肠道结构相对较短,影响磷的消化率有关。甲壳类动物磷主要吸收部位在中肠中的肝胰腺中,而肝胰腺中的几种刷状腺膜载体的活性都依赖于pH[23],但部分甲壳类动物如对虾的消化区域呈弱碱性,这使对虾在对不同磷源的生物利用率差异巨大,对酸性磷源利用率显著高于碱性磷源。凡纳滨对虾对磷酸二氢钠利用率为95%和68.2%,但对磷酸氢二钠的利用率仅为45%和19.1%,对碳酸氢钙的利用率为45%,而对磷酸三钙的利用率仅有15%[24]。

  5影响水产动物磷利用率因素

  5.1磷源

  在水产饲料中,不同磷源的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的动物性磷源有鱼粉、肉骨粉。有研究表明,将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源的饲粮总磷水平超过了维持鱼类良好生长的最低需求[25],然而鱼粉中磷主要存在形式磷酸三钙复合物对大部分水产动物来说都是很难利用的。植物性磷源为大豆等植物原料中所含的植酸磷,但除开罗非鱼等少数鱼种大肠中有产生植酸酶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植酸磷外[26],多数水产动物对植酸酶的利用率较低。无机磷源包括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钙等,水产动物对其的利用率与其溶解度和pH相关,溶解度越高,利用率越大,因此酸性磷源更容易被吸收利用[24]。通常情况下鱼类对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磷酸盐中的磷利用率最高,其次为磷酸氢钙,最差为磷酸三钙[27,28],同时,鱼类对无机磷源的利用度要高于鱼粉中磷利用率,甲壳类对无机磷源的利用有单盐基的磷源优于二盐基的磷源,如对虾对磷酸二氢钠的利用优于磷酸氢钙[29],此外甲壳类动物对不同磷源的利用率还和其前胃pH相关[30]。同时对于海洋生物来说,细胞内高浓度钾离子,细胞外高浓度钠离子,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差可以激活ATP酶,有利于海洋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因此海水动物对磷酸二氢钾的利用率最高。

  5.2钙磷比

  钙和磷在动物代谢中有着密切的关系,钙磷比对磷的利用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当钙磷比适宜时,水产生物生长最快。Davis(1994)研究发现,虽然凡纳滨对虾对磷酸二氢钙的表观消化率(46.3%)显著低于磷酸二氢钾(68.1%),但其生长性能却好于磷酸二氢钾组,可能是因为磷酸二氢钙组的饲粮中钙磷比维持在一个适宜水平[29]。罗文佳(20xx)经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31]。罗非鱼最适钙磷比为1:1.8[32],真鲷鱼为1:2[33],草鱼为1:3~2[34],红海鲷为1:2[35],日本鳗为1:1[36],墨吉明对虾为1.3:1[37],中国名对虾1:1.7[38]。这可能是因为水产动物肌肉中钙磷比是恒定的,与肌肉钙磷比相吻合的对水产动物生长有较好的效果[38]。但对同一种鱼类的钙磷比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李爱杰(1998)研究表明鲤的最适比例为1:2[39],而林浩然(1999)研究报道鲤鱼最适比例为1:2~2:1[33],这可能与水产动物能直接通过鳃和体表从水环境中摄取钙相关。故而有学者认为水体中钙含量适宜的条件下,鱼类的生长与钙磷比无必然联系[40]。此外,饲粮中钙水平还会显著影响甲壳类动物对磷吸收。Kai-minCheng等(20xx)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在无钙饲粮中,添加0.77%的有效磷就能满足生长,而当饲粮中添加1%钙时,饲粮中需添加1.22%的有效磷;当添加2%钙时,对虾生长缓慢[41],但钙水平对水产动物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5.3植酸酶

  大部分水产动物体内不能产生植酸酶,故而植物性原料中所含植酸磷很难被水产动物利用,同时植酸易在消化道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抑制对饲料中磷的利用,而不被利用的磷在水体中容易引起水体富华,造成环境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水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有效分解饲料中的植酸,可产生无机磷,提高水产动物对其利用率[42],并减少磷排放[43],可以替代部分无机磷酸盐,节约饲料成本。周金敏(20xx)的研究表明,在斑点叉尾鮰饲粮中添加400g/t植酸酶,可提高总磷消化率16.71%,但将磷酸二氢钙用量减少60%,植酸酶的对磷消化率的提高反而下降[44]。虽然植酸酶不能完全取代无机磷,但可以有效降低其使用量。植酸酶作为酶制剂,pH值、温度、添加方式以及不同鱼类由于消化道差异对其活性均有较大影响。

  5.4其他

  无机磷源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氟残留,而较高的氟含量会严重干扰磷代谢。有研究证明,磷酸氢钙的生物学利用率与其中氟含量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0.97[45]。VD可以显著提高钠依赖型的转运机制[46],从而提高对磷利用率。在鳗鱼[47]、鲶鱼[48]、虹鳟[49]上的研究均有类似结果。由于水产动物对磷的吸收受pH影响,故而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以促进肠道对阳离子吸附[50]。sarker[51](20xx)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可以提高黄鰤鱼对鱼粉中磷酸三钙盐的利用。

  6结语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磷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通过饲料手段降低磷排放,研究水产动物磷需求,可以更精确地为水产动物提供磷营养,减少水体污染,保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产养殖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产养殖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论文 篇1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部分地区水环境的恶化。因此,大力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已成为当下的要务。

  1.基本概念

  (1)养殖原理水产生态养殖的基本条件是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强调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改造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来预防和控制养殖病害,从而提高养殖生物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生态养殖与人工养殖的主要区别在于“共生互补”,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施养殖模式。

  (2)技术关键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形态、食性、生长、繁殖、习性)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对养殖系统(养殖设施、养殖品种、养殖环境)实施有效控制。技术关键点主要为良种选育、生态平衡、科学选用绿色饲料和药物等,以改善养殖生物的生态环境,生物品质,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

  2.养殖技术

  (1)苗种选育水产苗种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生态养殖的最终效益,因此选择苗种时必须选择品种纯正,健康优质的苗种。如选择海参苗时以肉眼观察,品质良好的参苗肉刺坚挺,体色发亮,体态呈自然伸展且在苗池池底、网片、池壁均匀分布,排便呈条状;如参苗体色发黑、缺少光泽则为劣质苗(用药不当或已感染疾病)。育苗过程中应对水质、饲料、药物处理进行严格检验,避免高温育苗,严禁使用抗生素等禁用药品。放养海参时则要考虑到海参对盐度的敏感度,要精确测定盐度,必要时应带參圈水试苗,确定成活率之后再引苗。优质苗种则品相健康、色泽明亮、逆水性强、规格统一。一般可采用多品种混养方式进行合理放养,充分利用水环境中的各类资源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为后期养殖养护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进行选育和改良时一定要选育经济效益好、食用价值高、抗病害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生长周期短的苗种,要保证苗种选育的多元化。

生态养殖技术下的水产养殖应用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9-3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要:纵观我国当前的水产养殖现状,仍以传统养殖技术为主,已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实际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具有环保、科学、效率高等优势特征,可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排水系统;栖息场所;增氧设备

  1水产养殖的技术特点分析

  1.1苗种选择

  在实际的水产养殖过程中,苗种选择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但却对后续的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具有着较为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可见其重要程度。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近亲繁殖的苗种,而是要选择健硕、无病的苗种,还要重点考虑其经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水产养殖行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

  1.2饲料喂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投放也是较为关键的环节,饲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苗种的生长发育,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技术人员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喂食方式也要具有合理性,尽量避免喂养过饱和不足,科学规划时间。饲料的规格和质量,均应与生物的生长情况相互适应,并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来取确定喂养量和喂养规格、时间,从而为苗种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供优质条件。

  1.3药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病害问题,针对该问题,技术人员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所使用的药物应符合国家规定,反之则会危害苗种的健康生长,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在用药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进行合理配置,精准把握用量,从而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9-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水产品的消费量不断攀升,养殖规模也大幅度扩张。但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以及环境水质的污染,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病害发生的时间增长、规模增大,病害种类增加,使得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工作难度加大,病害的发生给水产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不但关系到水产养殖能否健康发展,还关系到水产品的品质是否安全,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因此,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研究迫在眉睫。

  一、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特点

  1、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多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巨大改善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植被破坏、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严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威胁。水产养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近年来出现的病害种类越来越多,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病害等大量出现,病害防治的难度和成本都在不断加大。

  2、水产养殖病害爆发频率高

  全国环境污染的加剧造成了水质下降,一些工业企业对水域的污染使得大量细菌滋生,导致水产养殖病害的爆发频率大大提高。以往水产养殖病害的爆发高峰期一般在春夏交替之时或夏秋两个季节,但是现在几乎全年都会爆发病害,病害爆发的频率大大提高。

  3、水产养殖病害波及范围广

  目前全国水产养殖规模巨大,很多地区都形成了养殖聚集地,大量的养殖地相互联系。病害一旦在某一地区爆发,很容易通过水质相互传染,造成大范围的病害发生,给水产品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与对策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 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也越来越频繁出现在餐桌上。近年来,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不断加重,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人们也开始对水产品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基于此,分析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来源及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水产养殖; 药物残留; 问题

  水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鲜美的味道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也正因此,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进步与发展,水产养殖中用药不规范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已影响到国内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所以,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1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来源

  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是指在水产品的养殖及加工过程中,为预防水产品发生各种疾病、在疾病发生后的救治及出于其他目的而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在进入水产品体内后,因某些原因致使一些药物无法排出体外,却在体内不断累积,形成药物残留。药物残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为控制养殖的水产品发生爆发性疾病而使用药物,致使药物残留;为清洁养殖环境而在养殖场中喷洒消毒剂或杀虫剂,污染养殖环境,且这些消毒药物在水产品体内富集,形成药物残留;饲料制作中无意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或者人为在饲料中添加渔药;因为某些水产品的保鲜要求,使用法律规定之外的防腐剂或保鲜剂,造成药物残留。

  2 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带来的危害

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分析的论文

标签:英语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22
【yjbys.com - 英语毕业论文】

  一、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中,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实训法等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将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模拟活动,教师根据教材中要完成的课堂任务,通过创设、模拟逼真的情景,安排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将课堂任务中需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机地融入其中,用对话和动作表达出来,最后由观察者(学生担任)和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定和反馈。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的实用语言,又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做中学,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职场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5Let’sDoSomeShopping(基础模块第一册)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英文购物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常见商品的英文名称及购物过程中常用的重点句型,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熟记常见商品的英文名称及购物的重点句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明确角色分工(售货员、顾客、收银员、观察员),轮流到课前布置好的收银台、试衣室等购物场所(在教室的讲台上)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观看,记下参加表演的同学在扮演过程中的闪光点及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之处。表演一结束,每组的观察员就汇总各组的记录,各抒己见,相互评价,教师与学生选出最佳扮演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教师点评。学生在逼真的购物情景活动中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口语交际得到真正有效实践,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