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是需要创业者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创业是件很痛苦的事儿,并且会让创业者不得安宁。越是伟大的创业想法越是会带来挥之不去的痛苦,让创业者彻夜难眠。只有在创业思路逐渐明朗成型后,痛苦可能才会稍微减轻一点。但是创业者所要承受的困扰,付出的汗水甚至流下的泪水却不会就此结束。
如何创业1
在这个信息铺天盖地,员工越发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年代,员工管理变得不再那么简单,得到下属的拥护实属不易,更不要谈什么团队积极性,团队工作热情了。没有追随者的企业高管是可悲的,他们必须想办法调动团队积极性,激发出他们投身于公司目标的热情并付诸行动。如果你是领导,先请反思下这个问题:怎么回答“你凭什么领导我?”
“领导”一词,最准确的可能是“影响力”。在生活和职场中,更多的是影响别人。这个影响,包括你的下属、包括跨部门同级的人、包括你上级的人,只要你能影响到他们就好。因此,影响别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这才是领导的秘密。并不是所谓的职位或者职务,或者某种特权。那么如何做一个领导呢?
首先,要学会领导自己。
要想有效地影响别人,首先要从有效地领导自己开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了解自己的人,明白自己的优劣势,才会扬长避短,才能获得过人的成就并为事业提速。如果你深入研究了自己的缺点,你就会以更加真实可信的面貌出现,对批评和其他人的缺点也会更加宽容。 管理好自己的时候,才取得了领导的资格,在组织中成为最好的成员。其他成员多少有些放纵,而你是最好的成员,所以大家会信任你,大家才敢把命运寄托在你—一个首先能管理好自己的人身上。比如你不占便宜,大家才敢把钱交给你管理。
第二,保持一个探索的心。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把一个人的知识比作一个圆的面积,他对他的未知的觉察便是这个圆的周长。有学习能力的人始终带着一种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才能不断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那么著名的人都还在不停的探索成长,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奋勇向前呢?不获取新的知识,遇到问题什么都不懂,作为领导,关键时候别人都看着你,你却什么也不会,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你呢?怎么带领好手下呢?
第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很多人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看看古代那些有作为的大政治家,很多都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知人善任,纳谏如流,才取得成功的。
如何创业2
一、将创业资金数额减到最低
别举债,别投下家庭储蓄,成功机会只有20~30%的新事业,不值得你这样冒险。你计划的事业要由现有的构想和你个人才华及专长做起,而且只需要少许现金。
二、学习销售自己
身为小企业经营者,人们买的是你,不是你的产品。只要你知道如何销售自己,初期投资并不需要准备大笔资金。开业30天内,你就可以找到客户,现金60天内就会进来,帮助推动企业成长。
三、对客户要大方
新事业不宜对顾客收费过高,甚至提供免费服务给顾客,让他们知道我能做什么。就算后来没有签约,他们也会介绍其他客户给我。有时,你得用小鱼钓大鱼。
四、开始时最好能由家中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
我曾在卧房一角,以一桌、一椅、一台小电脑,开创顾问公司。5年内,公司收人超过50万,有自己的办公室和12位员工。一切从小规模开始,逐渐扩大。
五、从第一天开始一切电脑化
打字机及人工作业方式,在目前市场上已无竞争力,书信往返、会计、市场、文书、销售都不例外。从第一天开始营业即要使用电脑。
六、长时间工作
把会计、书信等行政工作留到夜晚。这些事绝对不能占用朝九晚五的时段。这个黄金时段只能用来建立人际关系,作简报,打电话,或与客户面对面交谈。和客户谈了一天,回家后才从事不能产生收人的工作。
七、爱你的顾客
永远有礼貌地和顾客说话,不论他们有时多么令你生气。记住,顾客不仅是国王和王后,还是独裁。没有人比小企业经营者更清楚这一点,要尽力使顾客满意。我的做法是介绍上虽指明服务项目,但我经常多做,超出顾客期望。经常超越合约项目,提供更多服务,超过顾客期望,这便是小企业主最好的广告方式。
八、开始不成功也要继续努力
绝对不要放弃,成功经常就在失败的另一侧。失败代表你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失败次数增加,努力的时间够长,途中做出聪明的选择,你终会成功的。
九、独自经营
开始创业时,避免邀其他人合伙。合伙就像婚姻,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束缚吗?更何况,统计显示婚姻的合伙关系,两对中就有一对以离婚收场。一般来说,如果你想创业,最好自己来。当然,这得由你自己决定。
十、安排休闲时间
尽管待办事项堆积如山,也要强迫自己星期六或星期日休息一天。你损失的那一天,会因为下周生产力增加而加倍补回,而且家人和顾客也希望你这样做,因为休假使人愉快。抽出时间运动,和家人出游,或甚至看场电影,让你暂时忘记业务,工作反而更有效率。
十一、女性创业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女性创业有几个必备的心理准备,要把握几个要素;要敢于承担风险,要有冒险精神,这样才有可能开创出未来局面;能够把握时势,目光敏锐,顺势而起;能够结合个人理想与组织目标建立企业,能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可能形成共同的远景;能够让企业成长,并且获得利润。
因为性别的局限,女性在自己创业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也会遭遇一些问题。首先是人脉问题,女性在商业上人脉一般不如男性,大部分女性天性不喜欢应酬,社交的圈子有限。女性在工作之余,一般很少另结人缘,这些特性对事业会有负面影响。不过在原行业做到高级职位的女性,则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次是专业知识问题,管理需要全面的知识结构,部分女性以前没有担任过管理职位而选择创业,需要补充大量的知识。然后是坚强的意志力,这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否则难以开拓出新局面,而女性在这方面特别需要亲友的支持。
女性创业必须兼顾多重角色,家庭的责任与负担并不会因之而减少,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例如,我身旁一位长辈,她在当了20年家庭主妇之后,重新投入职场,加盟一家餐厅的经营,由于她的认真负责、业绩卓着,很快的就在一年后又开了第二家店。
但是伴随新局面而来的,是更长的工作时间,其家人对于她日渐减少的家庭互动时间,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尤其她的先生也抱怨连连,不习惯自己的太太从一个家庭主妇一跃而成事业女强人。这个问题对我这位长辈带来很大的困扰。
如何创业3
早些年,毕业便创业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还是新鲜事,今年,尊重个性、不走寻常路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记者采访中发现,不恋北上广,主动选择二、三线城市成为不少学生的新选择;不仅将目光聚焦于国家部委与企事业单位,还将关注点放在支教、村官这样看似艰苦更能扎根大地、深刻了解中国的岗位,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时尚范儿。
如果说,早些年,骤然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让毕业大学生以及其家庭、社会与行业产业都有些措手不及,近些年来,逐年持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却也倒逼出一种新的可能,毕业生就业观日趋理性、更为科学与多元化的就业心态出现。同时,高校也不再简单地关注“就业率”,只是追求一个好看的就业数字,而是从更深层次考虑,将就业与育人相结合,帮助毕业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确自己的个性特长,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从而提升就业“满意度”与个性化的就业匹配度。
实现高质量就业,让就业压力变为大学生个人成长、高校育人理念提升、社会成才观与就业观渐趋理性的发展动力,成为社会共识。
如今,“创客”已经不是新鲜词,不少高校毕业生都将成为一名高水平、可以将创新成果服务社会的“创客”,作为自己未来就业与成才的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无人直升机研发制造团队“天峋创新”创业团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卡摩创业咖啡厅的logo设计团队“Camel Time”,都是大学校园里的“创业明星”。
今年2月3日,天津大学宣怀学院成立,旨在为立志创业的学子量身订制个性化私人培养方案。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介绍说,宣怀学院为“创客”们开设了从理论到实战的全方位训练的“创业课”,顺利完成课程与实践学习的同学可以在主修专业之外免费修双学位,获得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方向)的辅修学位证书。同时,学院执行“千导计划”,聘请创新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从科技成果专利保护、成果转化、创业心理疏导、创业咨询到创业资金支持的一条龙服务。
与天津大学的做法相仿,武汉大学也广开就业渠道,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学校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开展自主研究课题、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以20xx年为例,该专项经费共支持学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0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65项。学校还建立健全校内外对接的孵化体系,从校内实践中心、创业团队孵化器到珞珈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扶持链条,从场地、资金、政策、培训等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仍然较大,形成‘让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积极意义。”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应惟伟认为。
同时,呼唤理性的创业观,是当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不少高校负责人强调,不该以创业者阶段性的成功与否论创业教育的成败,失败的创业经历对准备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当人们把失败的创业经历当做军功章和犒赏,为创业失败者鼓掌而不仅是为成功的创业者鼓掌时,创业所需要的氛围才算真正形成。
就业不是“一锤子买卖”,就业培训与人才培养相贯通
几天前,即将于明年6月毕业的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刘双终于收到了自己心仪的国内一家知名证券公司的录用通知。当被记者问及求职经验,他笑着说,“唯一称得上的经验就是有备而来。大学四年,学校始终在帮每位同学为自己的求职目标做准备。”
在大学四年全程,学校不仅帮助每位同学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贯穿整个本科培养阶段的全程化职业教育课程,也让每一位同学对个性特征与行业需求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不断发现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目标职业之间的差距,从而适时调整,不断接近梦想。
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毕业季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经过大一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大二锁定兴趣职业,大三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大四掌握求职方法并初步完成角色转换的全过程,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朱海琴认为。为此,江西财经大学建立了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将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的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类活动和比赛有机结合,在大学的各阶段分年级、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就业能力。
“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也介绍: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演讲、辩论、跨文化交际等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推动人才跨学科培养,使得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养成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再次,搭建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改革任务和自身学科特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跨国界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
高校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在不久前的20xx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专门强调。
从200X年秋天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出现了一支“特工”队伍—— “1+X”就业指导小组。“我们在每个学院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岗,专门负责本学院授课、指导、市场、服务、研究等就业相关工作。”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介绍,“学校通过加强队伍的稳定性和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鼓励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就业工作。”
每个毕业生的职业取向、个人兴趣与专长都不同,如何从泛泛的针对群体的就业服务转为聚焦于毕业生个体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成为当下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的方向。
为此,“学校在学院层面建立了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实现就业工作从学校层面深入到学院层面、从关注毕业生整体深入到关心毕业生个体的转变。这些就业指导专任教师在学生人生选择的转角处提供温暖的心灵陪伴、贴心的交流沟通、适时的专业指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们与每一位学生相伴、相知、相长,为每一位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量身打造的‘私人订制’服务,使他们能够满意开心地毕业。”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介绍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高校还建立了帮助毕业生“做实事、解难事”的帮扶体系。对学生、双困学生实行了“一对一”就业援助,同时,高度关注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就业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主动为其提供就业帮扶和指导,确保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需要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就业难”问题,仍然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用工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不相适应,一方面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难以实现满意就业;另一方面却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工需求。“招聘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
教育界人士认为,探索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让高校在追求就业率的同时,探索提升就业满意率与匹配度的方法与路径,同时确保“扶上马,送一程”,不仅关心毕业生在毕业关口的去向,还关注走上就业岗位之后的适应性,从而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性以及全过程关照。未来,需要高校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