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时间:2021-01-05 11:05:02 工作计划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我院的“三三”模式列入教育部重点课题案例,荣获宁波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服务经济贡献特等奖,正在申报省、国家教学成果奖。

大学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再思考高职的类型、学院的未来,目标越来越清晰,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总结,更要加强学习、宣传和辅导。

  一、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领导关于高职的讲话精神

  ——高教司张司长关于高职办学的三句话:

  1.高职院校的办学方法朝管理平台方向发展。这个平台是把企业的设备、师资、需求拿过来,把学校看成虚拟企业的一部分,让学生们在这个平台上学本事。这个平台也可以是走出去的,即在企业内为企业培养人。

  2.成系统,即实验、实训、实习要成系统;基础课也要成系统,二者交融。不是为了突出工学结合而片面加强实习实训,而是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实习实训。有的专业就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实习实训。基础课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要成系统,才能区别于培训。

  3.“双师结构”概念及折算方式的提出是高职人事、师资的重大改革。是教育部高教司首先提出的(是一支专兼队伍而不是一个人,是机制、制度建设)!

  要在适当的地方,鲜明地提出以上的三个思想。这也就是对高职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的清晰描述!

  ——认真学习领会:

  一是这三点是一个三维立体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单独强调哪一个方面都可能具有“风险”,又变成单纯培训、回到学科或难以真正(高质量)实现;但不要把这三句话变成公式,不是一个模板,更不是教条,是“活”的。

  需要边做边梳理边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有努力的目标,从形似神不似(刻意套用)到神似形不似(各具特色)

  二是可持续发展与就业导向(实用)之间是有矛盾的,难点是基础课程系统化、实践系统化以及相互交融点即度的把握,还有具体实现(实验实训条件与双师团队)尤其是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发挥作用和实效。

  解决和实现这个交融点是核心、是难点,体现出学校和专业真正的水平。

  三是符合学生3-5年未来发展才是真正的出发点,以毕业学生能否适应岗位需要、适应企业需要以及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要,也有一个度(可持续发展与就业导向)的把握。

  要切实关注学生,以生为本。

  为此我们应该认真探索、扎实工作,然后用心的总结。

  二、结合学院提出“做实做强、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针对“三三”模式落实细化,对照张司长讲话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项标志性工作

  (一)迎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工作验收

  一是按照项目任务书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所有项目建设工作,争取以优异的成绩首批通过验收;二是以七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提炼专业特色,以示范建设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准,带动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工作建议与要求:示范专业为分院一把手工程,项目责任人、专业负责人明确落实;项目指标一一对应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张尧学司长要求再修订。

  (二)实现国家、省教学成果奖突破

  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级教学成果奖,实现国家级奖项的突破,并在浙江省和宁波市力争更好成绩。

  工作建议与要求:以申报教学成果奖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提升、深化推进学院“三三”模式,专业(群)量化“三三”模式指标;巩固、深化教师职教能力培训测评工作,抓骨干示范,落实在课堂实施。

  (三)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宁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我院承担项目

  试验区“以项目研究推动教学改革”首批立项四个学校,我院承担项目课程研究实践,做好宁波市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的辐射带动工作,在项目课程实操微观层面做榜样,争取市政府的更大支持。

  工作建议与要求:教务处制订课程教材开发管理办法;示范建设专业拿出具体课程案例,确定介绍教师,准备讲解的提纲和PPT稿件;师资培训基地协助聘请专家和组织学员。

  四项具体主要工作

  (一)全力做好毕业生顶岗实习、配合做好就业工作

  合力:教务处、招生就业办、产学合作办、学工部、质管办、人事处、财务处以及分院

  必须坚持学校管理主体。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首先抓顶岗实习的单位跟踪管理。在继续抓好顶岗实习管理到位率基础上,工作重点应转为切实保证顶岗实习的学生的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的结合联系。

  调整专业方向和专业结构。首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对产业发展和社会就业形势的不利影响,根据岗位要求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次要符合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考虑我院专业总体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工作建议与要求:

  顶岗实习三个层面的标准,一是精细化标准,以北仑区及宁波市为主,要求统计每个学生的顶岗具体部门,了解学生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作为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具体任务;二是规范化标准,以杭州(绍兴)、温州、金华为主,跟踪学生单位到位,提供监控质量文件;三是基本标准,省内其他地方和省外,保证学生随时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单位。

  专业调整三个层面的要求:围绕就业竞争力,考虑招生量,一是应急就业(如外向型专业),二是应变就业(如订单专业),三是长效专业建设调整机制(如传统老专业、部分师资薄弱专业)。以分院为单位,各专业根据当前顶岗及就业情况,把专业按以上三类情况汇总,提出调整意见。

  建议各分院将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三”模式落实细化)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与实施。必须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平台下,系统化考虑设计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条内在的主线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顶岗实习的实施和管理以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有机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建议与要求:

  规范并切实发挥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充实、调整一线技术骨干指导人员,做好专业调研过程性记录,纳入ISO审核内容。

  以xxxx、xxxx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把学生技能、文化、素质等具体标准综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课程和学分中,纳入学生毕业评价标准。与学工部共同做好人文道德、健康与安全、职业规划等课程的实施。

  继续推进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推广戴耐德英语学习法,为学生搭建计算机多媒体语言训练平台,与计算机基础操作训练统筹考虑,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

  深化双证书教育,证书必须与专业核心技能相关,获取率要达到90%以上,作为毕业必备条件。支持试点美国PTC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培训工作、香港职业训练局电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认证。

  与学工部、招生就业办合作,专业建设纳入“学生名片工程”和“班集体项目化建设”项目,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与教学反馈常态化管理结合。

  与学工部合作将大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作为教学线与思政线共同融合的平台,更好发挥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作用。

  2、强化学生技能要求。工科专业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学生技能竞赛小组,文科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成立兴趣小组或其他组织,要有任务、有项目、有指导、有监控、有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指导技能小组、竞赛小组和兴趣小组等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

  工作建议与要求:

  竞赛目标:学生技能竞赛要力争省级前二名,并争取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竞赛项目:参加国家及浙江省教育和劳动主管部门组织竞赛(以文件为准),重点是参加“xx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机电设备、机械设计与制造、通信、电子信息4类4个竞赛项目(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产品造型设计及快速成型,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中的机电项目和电子项目。

  3、巩固、深化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测评。回归学生能力提高本位,即以教学效果评价,同时要与项目课程接轨,落实在上课。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工作建议与要求:

  与人事处配合以学院骨干班、青年骨干班培训为抓手,推出示范教师和课程;新来未测评教师本学期全部落实一对一培训名单和完成测评。

  与督导室配合,对上课落实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调研。

  与师资基地配合,案例选择与宣讲,学习行动引导教学方法。

  吸收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整体设计,与项目课程实施接轨,与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结合。

  4、推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七个示范专业项目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院的课程改革。

  工作建议与要求:

  项目课程实施:推进七个示范专业项目课程的具体实施,完善教学条件,总结经验。结合宁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工作,出版第二本课程改革案例集。

  项目课程推广:全院推广,按照“依据工作岗位定位专业目标、依据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设置、项目设计围绕工作任务”要求,重在开发方法指导,每个示范建设专业必须辅导带动一个相关专业群,作为必须完成任务落实;外语类、艺术类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强化实践环节系统化改革,推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系统改革工作;海天学院继续完善实施企业先导、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扩大在专业群推广度。

  精品课程建设:示范建设专业中建筑专业在省精品课程突破,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突破;有关分院需要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艺术类专业、财经类专业两年内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争取有突破。

  项目课程及教材:七个示范专业项目课程完成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设计新一轮修订,每个专业完成出版3本项目课程教材;非示范建设专业每个专业形成工作逻辑主线清晰的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3门项目课程,编写3门项目课程校本教材。

  5、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主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运行与管理取得明显突破。满足现有学生教学要求,较好解决生产与教学的矛盾,企业参与,运行机制顺畅,可持续发展。

  工作建议与要求:

  示范建设专业以及海天学院以张司长提出的“实验、实训、实习要成系统”为要求各有侧重:

  计算机类专业重点解决依托数字科技园管理平台,如何系统设计与实施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校企双重环境下落实。

  模具工程中心重点解决学生参加生产任务课程化安排问题,明确资产管理和校企双方人员分工(双师团队建设)。产品设计中心的技术研发与专业教师的融入以及承担相关专业部分教学任务。

  电子工艺生产线重点完善生产线与专业实践环节系统衔接的设计与实施,并考虑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运作与管理,双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建筑专业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衔接,校内基地的企业环境布置与教学项目开发实施,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落实,重树“把教室建在工地上,学生在真正的工地建真正的楼”的理念。

  物流专业固化企业轮岗实训基地,细化大二企业轮岗实训与校内大一实训的衔接以及与大三毕业前顶岗实习岗位任务的对接与区分,总结提炼专业实践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

  国际商务: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错位),重点是校企合作平台下的专业课程(文科专业)特别是实训、实习以及到最后顶岗的系统设计,关注基础课程的系统设计和度(与专业课程的交融)的把握,再总结提炼人才培养方案。

  海天大楼重点解决整体实践环境与实践项目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创设企业环境和企业氛围,以鲜明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改造课程和教学、落实日常管理。

  各分院(含非示范专业):

  以专业群为单位,落实建设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数量,以及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内容。

  以分院二级管理为单位,落实专人,全部使用高校实验室软件系统作为实验室规范日常管理和数据上报工具,建立设备管理和利用率统计为主的考核制度。

  6、“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有效运行。与人事部门配合,建立起“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出企业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实效。

  工作建议与要求:

  与人事处、财务处配合,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要求,明确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的的数量比例要求、分工协作要求,原则上各二级学院30%以上的课时津贴要用于兼职教师。

  各专业对以实践为主的、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专业课必须逐一明确并在学期初上报该门课程的教学进程表。

  以教育部新评估方案提出的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课时量按一半计算,如一周30课时按15课时计算),示范建设专业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其他专业逐步从1:0.5起步。

  7、组织申报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将在我院专业总体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推选申报,适应宁波市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工作建议与要求:采取申报答辩办法,要求专业有社会需求,在本市高职院校中有竞争实力、有特色。

  (三)配合做好纪念办学五十周年、建院十周年的庆典工作

  合力:招生就业办、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办公室以及分院

  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纪念办学五十周年、建院十周年的庆典工作,使之成为学生班集体项目化建设和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载体。

  工作建议与要求:教务处将关注校庆服务项目承担专业的教学功能是否实现,关注项目申报方案的“实训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关注专业教师(包括兼职教师)是否参与指导,关注是否由师生共同完成。同时全力提供各种方便与服务。

  (四)评估数据平台与ISO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

  合力:教务处、办公室、人事处、质管办、图书馆、学生处以及分院

  工作建议与要求:

  1、推进评估数据平台与ISO质量管理的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改革管理与数据平台质量管理相结合,为2010年后的评估打好基础。

  2、将教学例会工作重点转向专项工作研讨和教学管理队伍培训,注重调查研究以及方法指导和做法探讨。

  3、修订完善二级分院绩效目标,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内涵要求及其条件要求,强化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

  4、完善拓展教务系统弹性管理和个性管理功能,搭建网络平台,实施动态监控,提升管理效率。

  教务处(项目管理办公室)处内工作分工安排

  附:教务处(项目管理办公室)处内工作分工

  1.分管工作分工

  郑卫东:主持工作,负责示范建设专业,专业规划、建设与改革,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黄伟文:负责教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学生技能竞赛,协助招生计划安排,处内考核;

  何方明:负责设备管理,协助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主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

  应德烨:负责创新项目管理,示范建设专业项目任务监控,协助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管理;

  王维平:负责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协助公共计算机、公共英语课程管理。

  2.处内主要工作人员安排

  教务处:毕蓉(教改、职教培训),周艺红(教学运行,协助教改),吴宏坤(设备、实践教学),梁律(教务系统等) 、胡国庆(考务等)、应晓丹(学籍、教材等)、赖林弟(公共课教学、协助教务运行等);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陈宇晓(日常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赖红辉(日常管理、资产管理)、金裕祥(电教设备)、汪韵(录像)。

【大学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精选】相关文章:

中学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11-13

教务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12-22

小学教务处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精选6篇)12-22

2022职业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12-30

教务处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12-22

2022学校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2-30

小学教务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通用5篇)12-22

幼儿园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12-22

2022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范文(通用5篇)12-22

2022教务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