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现代科学技术数字化的原因及其表现
答:(1)原因:
①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数字化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前者是加工信号。加工信号对于有杂波和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和电路条件来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说,数字化信号适用于易产生杂波和波形失真的录像机及远距离传送使用。数字化信号传送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②数字化信号需要使用集成电路(IC)和大规模集成电路(ISI),而且计算机易于处理数字化信号。数字化信号还适用于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
③数字化信号处理电路简单。它没有模拟电路里的各种调整,因而电路工作稳定、技术人员能够从日常的调整工作中解放出来。
④数字化信号易于进行压缩。这一点对于数字化摄像机来说,是主要的优点。
(2)表现:
①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②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象、看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1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③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
④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变化。有人把信息社会的经济说成是数字经济,这足以证明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不同学派的争鸣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⑴联系历史,古希腊辩论盛行,古希腊文明文化影响久远;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繁荣,至今有些学说对世界都有影响;儒家独霸后民族思想渐趋僵化。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革命路线也是在争论中确立的。因此,组织鼓励学派争鸣,打破固有偏见,就事论事坚决抛开学术外的影响因素,从而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点,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科学学派的形成是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大科学时代科学复杂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学派具有内聚性、整体性、传承性等特点使科学学派成为科学研究高效率的组织形式,对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学的现有条件下,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学派,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不同学派的争论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经历史活动过程中的自然的产物,它在各种不同科学概念、方法、解释和应用之间,创造了一种内在的必要张力,从而保持了科学进步的动力学机制,科学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过去认为是科学的,现在可能认为不是科学了、科学需要辩证,需要不同学派的争鸣,有助于科学和谐统一地发展。
(4)科学的本质是求真,不同学派的争鸣,有助于科学长期稳定地发展,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没有绝对的,所以需要不同学派争鸣,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求真务实,让科学不断超越极限,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试述科学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
答:(1)科学鼓舞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对知识的追求,并作为智力进步的杠杆推动了科学自身的发展,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
(2)科学刺激人们求知欲的无限扩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诱使人们妄想一举揭开一切宇宙之谜,达到终极的认识。科学的发展总是一面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一面却又不时把人们诱向那独断论的歧途。
(3) 科学技术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科学和技术使人类赢得了一种崭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启蒙运动所呼唤的理性精神,全面地深入社会文化及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层面。科学的理性精神,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 而且也深刻地表现在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上。效率协作精神深入人心。这是在近代科学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的重要的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的革命带来了生产效率巨大增长,而对生产效率和效益的追求,又促进了生产管理方式中协作精神的发展。因此,科学技术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都对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 科学对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具体对精神文明的作用表现:认识水平,科学上每取得一个新的知识,都使人们为取得新认识提供认识工具, 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人类智力资源的社会储备。科学技术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胸怀,启迪人们的心智; 认识方法,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识方法不断发展; 道德观念, 一方面人们的伦理观念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伦理观念作为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试述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和科学事实的特点
答:(1)科学认识是人们对自然系统和自然界演化过程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直观的、直线式的,不是把对象静止地一次映照在镜面或照相机上,而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科学认识是人们在科学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人们变革世界的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动力和源泉。科学认识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实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三个要素组成的,是这三个要素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动态过程。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是通过科学实践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的,在实践过程中既有物质变换的关系,又有信息转换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这种物质变换和信息转换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中介环节实现的。
(2)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科学事实是以观察记录为基础,在一定的科学概念框架中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解释。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对科学事实的这种认识,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中经验事实就已具有的而只有在科学的观察、实验中才明确显现出来的语言性的领会和把握。科学事实的解释性表现在它的抽象性特征上。科学事实的解释性与事实性的辨证统一能够合理解释科学事实的发展变化,“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是对“观察渗透理论”命题的深化,可以帮助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
怎样理解科学理论评价的实质及其意义
答:(1)实质:科学理论评价,是判断科学理论优劣的过程,就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是否合乎理性的考察,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之为理性检验。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当经得起理性的检验。理性的检验会发现理论的欠合理和欠完备之处,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指出方向。而经不起理性检验的理论则没有资格和必要经受进一步的经验检验。不考虑评价者的个性、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科学理论的评价主要包括相关性评价、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四个方面。
(2)意义:科学理论评价,受科学家的评价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确定性的一面。科学理论通常把不同的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以一种或多种自然现象解释另外的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就是说,科学家揭示某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必须从自然本身去寻找,通过科学理论评价,使得人类不断认识自然,从而不断改造自然,促进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科学理论评价有助于科学研究者、实践者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方法论建议,以对科学理论评价的实践有所启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评价是对真理正确与否的考察,不断为科学实践提供新的科学理论观点,服务于科学实践,促进科学实践的发展。
试述科学的性质,特征及其与技术的关系
答:⑴科学的性质:是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⑵对于科学的特征,随着人类的进步,有不同的观点,目前一般认为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①理性客观:从事科学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为前提,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
②可证伪: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但若这门学问有部份有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的证明这部分的错误,的确是错的,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③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任何理论都有适用的范围,任何理论的预测结果都只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是正确的。
④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
(3)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1)相同点:科学与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2)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 首先是预见性方面的区别
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
②其次是规划方面的区别
由于科学是难以预料的,所以科学也是难以进行规划的, 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
③其三是积累方面的区别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由于技术(原创性技术除外)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所以它一般都可以按规划的时间在短期内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