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都很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很多HR管理者也都在大力倡导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果是——几乎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几乎是没有任何效果,有的还有负效果。因为,在我们支离破碎的管理知识结构下,几乎所有企业、所有HR管理者都把培训当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唯一手段。
一家电子企业的董事长对我说:姚老师,我的企业也年年都请高手老师为干部员工培训,但是培训三年了,想在内部提拔一个能做副总经理的人都找不到。我的企业想上市,但是缺乏管理人才啊。
一家具企业老板也非常重视员工培训。每年都邀请中山大学教授来为干部做培训,还成立了商业学校,每周一、三、五晚上都固定进行学习培训,大多时间都是老板言传身教,但是,至今却连一个能写内部流程的人都找不到,就连部门职能是什么都没有人说得出来。
前不久,我应邀为一家集团企业干部做管理基础培训,课堂效果评分平均都在96分以上,在培训了10堂课后就举行了一次半开卷的书面考试,但是,及格的人连一半都没到,课堂上教给大家的方法,居然没有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去加以运用。其他的就不用说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很多企业、很多讲师都会遇到。但是,为什么这些人听课时一个个激情昂扬、频频颔首,而在下课后却依然故我?为什么这些人在课堂上听着感动、课后想着激动,而在工作中却就是不动?为什么很多管理者都对企业管理高位觊觎不已,都在抱怨薪水不高、老板有眼无珠,但就是不愿改变自己、不愿学习成长和提升?这,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无效。
按照人的劣根性逻辑,所有人都拒绝被改变。但是,所有人几乎又都不愿自我改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临机会和激励时,都曾会信誓旦旦、都会慷慨陈词,但到最后又都会鸦雀无声、不了了之。缺乏成长的意识、缺乏成功的欲望,更缺乏的是一种壮士断腕、破釜沉舟式的外因激发。人要真正接受改变的前提,除非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灾难或刺激。昔日的越王的卧薪尝胆和精卫填海就做了一个最好的佐证。
在以上三个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企业有一定规模,处于成熟期,薪资福利都处于行业的中上水平。但是管理却都相对落后,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也就是说,员工不用做任何努力,只要你能保持在那个位置上都能获得不错的报酬,这份报酬也足以让他们安身立命。饱食终日自然是难得激情了。退一万步来说,在现今的就业环境下,就是失去了这份工作,他们也是一点都不会着急。所以,很多人一次次将自己决心束之高阁。
对于企业来说,与其长期进行这种自欺欺人式的人力资源开发,还不如进行“反向思维”尝试实施“危机管理”来激发内部人力资源。通过机制的改变来激发员工的生存意识、荣誉意识和成就意识,从而达到一种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