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实战 > HR的10项实战经验

HR的10项实战经验

发布时间:2017-09-24编辑:1035

  10项实战经验帮助你快速成为成功HR经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具有战略性,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作为企业的HR经理,又将如何来应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呢???

  1、加快角色转型和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行政权力为主向服务支持转型,这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对自己在企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重新定位。

  他应该扮演: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师、变革与创新的推动者、知识型人才的激励开发商、员工职业生涯的导师,以及利益代言人等多重角色,完成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2、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

  人力资源整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战略性工程,要确保人才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培养战略思维的习惯。

  一方面要基于对企业战略和组织、工作系统的深入认识和透彻分析,使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另一方面还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对员工价值、内在需求和内在能力的深刻把握,帮助和引导员工尽可能融入企业文化,彻底避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毛病。

  3、树立投资观念和风险意识

  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绝不是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的概念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投资行为。

  既然是投资,就要有成本意识和收益意识。

  比如:在人才的甄选上,必须全面地考虑岗位需求和求职者的职业生涯构想,为企业挑选最合适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

  高收益与高风险是相伴而生的,关键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

  所以,必须树立人才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才流失的风险防范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

  4、倾听员工呼声

  倾听员工呼声是组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根基。

  不过,管理者往往对组织中的闲言碎语不予理睬。

  殊不知,实际上很多对企业发展有提示作用的信息,就隐藏在这些微弱的抱怨和感叹里。

  管理思想本无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适用与不适用的差别。

  在引进西方流行的考评方式、激励手段之前,应该仔细斟酌这些管理模式适用的文化背景,认真倾听员工的看法和切身感受。

  同时,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对组织的期望,总结、提炼出适用于本企业的独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5、树立营销观念

  善待自己的内部顾客——企业高层管理者、业务部门管理人员、企业员工。

  重点还是“服务”这两个字。

  通过为他们提供各种适销对路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其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使各方“顾客”都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提供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经营指标,以及人力资源状态指标,并向其传递先进的人力资源经营理念;

  为业务部门进行专业咨询与培训,提供建议和方案;

  与员工进行人性化沟通,帮助他们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并为优秀雇员提供继续深造的学习机会。

  6、提高非程序化决策能力

  管理学家西蒙将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无疑,要管理和开发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一定会经常遇到许多新颖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果只会套用管理大师的教条或公司文件来搪塞员工,显然是无济于事。

  此时,非程序化决策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要运用自己的直觉、学识、经验判断问题的性质,并给予及时、准确解决。

  但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非程序化决策能力理解为“胆识+运气”,它只不过是程序化决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且需要更深的功底才能运用得当。

  7、练就伯乐相马之才

  识人是降低人才流失风险、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确保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何弃第一印象产生的晕轮效应带来的干扰,突破高学历、高职称、深资历的界限?

  通晓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以及各种人性假设等相关知识必不可少。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人才的相关信息,建立动态的人才信息库,并梳理和归纳,从中提炼出能表征人才能力的参数。

  8、致力于塑造学习型企业

  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所以,打造学习型企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又一课题。

  第一,应剔除那些仅用来作为信息中转站的行政岗位,建立以信息和知识快速传递与共享为基础的“扁平化”组织架构,通过正规的信息传播渠道,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和各种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使他们明确其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应当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重塑企业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

  第三,应积极倡导与其它组织建立知识联盟,实现组织之间的学习和知识共享,避免因闭关自守而落后于时代,同时也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终身就业能力。

  9、精通“八小时外”管理

  对许多企业来说,员工所付出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最有价值的,而脑力劳动的效率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

  当员工精神萎靡不振时,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

  精神状态的好坏不仅与企业的工作设计和薪酬制度有关,还与同事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密不可分。

  可见,要激发员工的创造激情,单凭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这些硬件设施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身关注员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强化“八小时外”管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疏通人际关系,填补精神空虚。

  不容忽视的是,“八小时外”管理不同于正式的工作管理,因为这些关系都非常微妙,有的涉及个人隐私。

  所以,管理者应掌握处理这种事件的艺术和分寸,采用间接的疏导而非正面的干涉。

  10、人品端正,胸怀开阔

  不得不承认,每一项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都会烙上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与性格特征的印记。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是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特征的生动写照。

  有人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管理者人品不端正,处处为个人升迁着想,那么他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谋略只能带给企业和员工巨大的损失和深深的伤害。

  与此对应,大公无私、兢兢业业、满腔热血也未必就一定能得到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可,出力不讨好的事难免发生。

  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有一份良好的心态。试问:没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如何说服那些情绪化的员工呢?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