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的时候,在公司担任要务的管理人员A突然离职了。公司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A处在很关键的一个位置上。A是单方面的提出离职,没有任何的前期准备和交接手续。为此,大家都议论纷纷,谁也没有答案。
半个月后,到了发放工资的日子,因为小A负责一部分人员的工资发放,公司B领导要求下属小Z在A主动与她联系时,帮助转达他因为A没有任何形式的离职而感到很气愤。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Z的想象,A的反应很是剧烈,甚至用上了“开战”,“工资不要了”等激烈的言论。甚至没多久,A又运用了发公开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分析一:离职后究竟要保持良好关系还是撕破脸面?
离职,究竟是为了撕破脸面还是为了保持更久的联系,寻找未来合作的机会?
大多数人的做法,会像文中的A一样,单方面解约,致企业利益于不顾,而且在公司找他寻求原因和明确的答复的时候,他反应很是激烈。认为是公司在和自己过不去。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比较公正的角度上去谈离职这件事带来的影响,而是选择在更大的程度上进行pk!
离职,并不代表着你和企业已经是一刀两断了,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机会,会有合作的可能。所以说,离职面谈有很重要的意义。
积极地观点:不是去强调个人的能力来完成持续的努力,而是以组织的能力来应对问题,当A有了这样的离职诉求之后,更应该把个人情况和组织沟通,以组织的能力去得到解决。
分析二:对于上下级关系来说,要不要把这样的反应,这样的情绪带给下级?
对于小Z来说,A是她的领导,B也是她的领导,当两位领导有些争论的时候,已经离职得A要不要把这些消极的情绪带给下属?
很多人是这么做的:我离职了,就拼命说公司的不好,告诉一切我可以告知的人,因为我的离职而在企业内部产生一定的影响,达到报复企业的目的。
其实,上下级关系的核心就是指令的针对性:指令的针对性就是要把话说的得体。无论你是否承受着一些委屈,为难,无论你是否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制约,把这样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是万万不可的。无论离职与否,对企业的尊重,对在职员工说话的得体,也代表着个人的素质。
指令针对性的基石:自己的体系有没有,能不能应变,能不能激发自己和他人,看到更大的价值。
分析三:对于领导力的阐述,领导力的表现体现在哪里?
领导力体现在:对离职下级反应的预见。对小Z有无按照自己要求去做的预见。所谓的领导力,就是让自己的指令得体。得体的含义是什么?就是理解了能执行,别人不理解也能执行。这就叫得体的最高境界;另一个解释就是别人执行对了,对领导是有帮助的,别人执行错了,对领导有更大的帮助,才叫得体。
分析四:作为下属的小Z,应该怎样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事情?
一般人的做法:受到这样那样情况的干扰,或者是盲目的偏袒一方或者另一方。而更为多角度的去看,多角度要对人,对事,对大背景有自己的判断才是最正确的做法。首先来说,站在公司立场上,A的离职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A没有反思因为自己造成的损失,这首先就是不对的。还和企业领导进行PK,显然是做的很不好的。与人与己都是不利的。
对这件事的判断:这种情况,在企业里,较真的领导会因为这事而打官司,而A所在的企业没有这么做。从A的角度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想必A是有些误解,以为领导对自己在这个发工资日的为难是为了省去自己应得的工资,其实因为这些想法而产生的偏见,PK,是对企业的一种误解,也是看轻自己的一种表现。
站在下级的角度学习领导力的表现:认识到预见的重要性,更明确预见度和平日的实践是息息相关的。时刻都要有预见,并不断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预见能力。缺少预见。其实还是证明自己实践的比较少,没有想到最坏的程度上去。应该相信领导有这样的能力解决这次的冲突。
分析五:遇到事情该怎么做?---我们说的从容。
做事情太急躁。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对于别人安排的任务,总想着赶紧做完,用自己的动作去完成,而没有把事情放在大背景下,放在当事人的状态,情绪下去考虑。没有从多角度去考虑。
当A的反应大大出乎了自己的预料之后,小Z的反应很是震惊,无所适从。
通过这件事情应有反思:当B领导要求小Z说等A主动询问的时候再去转述他自己的感受。但小Z的做法是主动去和A领导沟通。首先时机选择的不好,主动去说会造成对方更大的反弹。其次,答应别人的事情,自己改变了做法,是单方面取消或修改协议,最起码要得到被要求人的理解,达成共识才能实施。
分析六:想了解的欲望,怎么变成自制?
如果说当小Z很好奇A领导离职的原因,但她并没有表现的很明显,当而把想了解的欲望变成自制,比如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用了多种的办法,场景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用行动去调整自己做事的顺序,了解自己想得到的信息,我认为,这就是自控。
自控就是自制力,自制力的本质是什么?自制力的本质:用行动诠释重要度排序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