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昨天去哪里约会了?”采访陈畅华那日正是情人节的第二天,与他一起去公司的食堂就餐,正在排队的员工与他这样调侃。作为两大部门的总监,普通员工竟然会与他谈这样“不严肃”的话题?笔者有些惊讶。他曾说,自己的性格测试结果是属于“老虎”类特质,也就是说性格强势,具有攻击性。可是从他与员工的随意互动,甚至被调侃来看,他此刻明显不是“老虎”。也许这是因为他所说的,他是改革的一贯倡导者,不仅仅是对工作,也包括了对自己性格的改革,他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人。
自学高手的跳跃式发展
陈畅华大学的专业是“煤矿通风与安全”,这听起来是个应该进国企,有稳定收入的专业。可是陈畅华毕业后并没有按照预想轨道发展,而是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广东一家制药厂担任设备工程师,负责厂房的规划建设。非科班出身的他靠自学倒也做得有声有色,没过多久他就跳槽到富士康工作。
渐渐的陈畅华觉得做工程类工作太呆板枯燥,同时他开始艳羡公司里HR们的工作。在那时的他看来,HR地位风光,工作有创造性,接触的人也广。而热心肠的他还觉得做HR可以帮助很多人,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个不错的平台。
想干就干。要换岗,陈畅华采取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考证。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人力资源师证书到手后,他顺利转到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领导因他一直从事工程师工作,认为他逻辑性强,因此让他负责职位分析、系统搭建等规划类工作。
陈畅华是个自学高手,从煤矿专业,到工程设计,再到人力资源,直至如今从事的国际业务工作,每一步都是靠自学完成华丽的跳跃。他说,职业生涯有时候是自己规划的,也有些时候是“被规划”,但无论如何,机会能否捕捉得到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有想法,就行动,并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改变和牺牲,这是他一路不断提升的法宝。
人力资源生涯的蜕变
在富士康初入人力资源行业的大门,陈畅华主要处于执行阶段: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按照领导说的去做就可以。如此做了3年多,职位也上升到人事课长。而此时陈畅华却开始迷茫:HR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处在自己当时的位置,他并不能直观的看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对业务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工作价值的不确定,让陈畅华开始不安,他感觉到发展空间的限制,因而萌生了跳槽以拓展视野的想法。
他最终跳槽到伟创力集团。在这里,他第一次见识到,原来人力资源可以这么专业、有这么多的工具、方法。他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应用也得到了锻炼与升华。
在一次全球政策整合中,陈畅华体会到一个HR专业度的重要性。当时集团公司因为全球各分公司人力资源政策不同,导致薪酬、职位体系的不平衡,准备进行全盘的人力资源政策整合。
陈畅华作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全面推进这个项目的实施,期间要到各个分公司对分公司的总经理和HR进行宣导、谈判、说服。因为那次政策调整涉及到薪酬规划、支付原则等问题,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陈畅华已预想到会有很大的难度。但他决心要啃下这根硬骨头。
陈畅华自认为不是一个雄辩的人,甚至很少说话。要去说服等级比自己高,在公司根基比自己深得多的分公司总经理,他想自己手中唯一可制胜的利器就是“专业”。他从分公司的HR开始入手,为他们分析集团为什么要进行全球整合,整合后对公司、对个人的益处是什么。虽然都是HR,都有专业知识的支撑,但大家立场不同,分公司HR只需要对自己的直属老板负责,这场同行间的“华山论剑”赢得并不容易。将分公司HR们说通之后,再去说服老总们,就容易很多。他采取的从下至上的“瓦解”战略,最终取得成功。
在推进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陈畅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度一直在接受挑战,而他必须具有无懈可击的知识储备去接招、化解。他喜欢这样的过程,也在一次次被挑战中获得动力与自信。他说,从这个阶段开始,他明白,HR专业是具有产品性的,HR要推动政策实施,就必须去说服老板,说服员工,而作为一个成功的说服者,最大的资本就是“专业”。
虽然在这家公司获得巨大的成长,可是时间长了,陈畅华又有了新的困惑:人力资源有这么多的工具、方法,但是都不对结果负责,他看不到专业对业务的直接推动。
在欧普照明大施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