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不但是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其它信息资源最重要的载体。而且无论任何自然资源,不经过人的劳动都不会自动转化为财富。没有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自然资源可分为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太阳能、水力资源、风力资源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越用越少,一般的矿产都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即使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技术发展和废物回收,往往也能够得以重新利用而保持可持续发展,如废旧金属回收等。但是一些可再生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开发程度超过了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而被视为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一些地方的淡水资源等。人力资源可否持续发展,关键要看能否被源源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如果越来越少则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即使科学再发达,人力资源仍然是不可回收的。
一般自然资源都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比如铝合金可以部分替代钢材,石油、天然气可以替代煤炭,竹子可以替代木材等。但是人力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替代性要差得多。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技能甚至生理特点的差异,个体之间互相的替代性不强。比如炼钢工人难以胜任飞机驾驶工作,办公室文秘未必担当得起动物饲养员的职责,甚至妇产科医生都无法替代五官科医生看病。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正由于这个不可替代性,无论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高低,正常人在这个社会上总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就好比昂贵黄金和价格低廉的煤炭都是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一样。国家要花大力气来发展教育事业,立志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是如果只有质量的提高而没有数量的保证,我们国家是不可能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或强国的,金银的可朔性和导电性能都要比铝铜的多,但由于数量的稀缺,日常使用的材料没有谁拿金子做导电线的。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知识水平,但是劳动力数量必须靠生儿育女来保证。
资源的利用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如天然气的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后便不再具有使用价值,水库里积蓄的水推动水轮机发电后,失去了势能便不再是水力资源。同样人力资源的使用也是消耗过程,因为人的生命总是有限,劳动年限就更短。一个年轻人工作几十年后不再具有劳动能力。
大多数的自然资源没有明显的时效性,一座矿山现在不开发,哪怕放着一千年、一万年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任何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是无可避免的,即使不劳动,到了老年劳动能力都不可避免的衰减和消失。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终究要靠生儿育女来实现。如果人们都不愿意生孩子,用不着几十年社会人力资源就要枯竭了,更谈不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了。即使人口出生率下降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代际减少,成了越用越少的不可再生资源。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阶段,则表明人力资源已经到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危险时期。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至少应该保证一代代的人口不发生衰减。
任何资源开发的开发利用都需要投入成本和生产周期,石油开采需要勘探和钻井,水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拦河大坝,风能的利用也必须投资建立风力发电场。人力资源的开发则不但需要投入成本,更需要一个长达20年培养周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周期呈延长的趋势,因此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需要长远的眼光。孩子一生下来就需要消耗社会资源,而养育孩子长大成人包括的成长和知识的成长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天下没有白利用的资源,靠减少孩子来节约抚养成本而追求“人口红利”其实是“只要葫芦不管叶子”的愚蠢做法。
一些人对女职工较早退休而耿耿于怀,认为这造成了男女的不平等。但是女职工退休较早既是对她们生儿育女发展人力资源做出贡献的肯定,更加是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女职工50多岁退休的年龄,正是做祖母的最佳年龄。由于她们具有丰富的抚养孩子的经验,帮助儿媳妇或者女儿照顾孩子是最合适不过的。特别是在妇女大量参加社会劳动的情况下,对于很多的年轻夫妇来说没有长辈帮忙,带孩子的确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所以女职工提前退休是利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情。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影响可持续发展,实在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以往我们过多的强调人口负担论,而没有认识人作为资源的另一面。从去年本届政府的机构改革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举动来看,我们的领导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开始了人口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