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R应该警惕的招聘面试技巧陷阱

发布时间:2017-11-09 编辑:limin

  陷阱一:“坏事传千里”效应

  在招聘面谈过程中,管理者在聆听应征者陈述之后,会倾向较为相信负面性的资料,例如,应征者解释他辞去上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他不喜欢沉默寡言的老板,和希望找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管理者的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印象,认为应征者不擅于与内向的人合作,而选择性忽略了他追求更大挑战性的态度。

  上述现象被称为“坏事传千里”效应,人们对负面的事物有较深印象,也有兴趣知道更多。但在招聘面谈时,这个现象会令管理者“偏听偏信”作出招聘面试技巧决定时会有偏差。

  陷阱二:“大型交响曲”效应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对资讯的记忆能力与接收的时间性有密切关系。在面谈刚开始时,管理者会受先入为主效应(PrimacyEffect)影响,对招聘面试技巧内容会记忆较牢。然后,他的记忆会逐渐下降,直至面谈完结前,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开始生效,他对最后听到或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因此,若应征者懂得在开场白及综合发言时多下一点功夫,他取得良好印象的机会便会提高。相反而言,那些秩序渐进,在中段表现良好,但结束前又归于平淡的应微者,可能会被管理者评为表现平平。

  陷阱三:管理者“心中有剑”

  调查研究发现,不少管理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应征者形象,或称为典型。当有面试者与他们心中“典型形象”吻合后,管理者便会在有意无意间更倾向于这名面试者,即使面试者所拥有的形象与工作没有太大关联。有些管理者心中的典型是十分具体的,他会在招聘面谈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一些他主观地以为应与工作表现或能力有关的细节上,而不是能客观地评量一名应征者的工作能力。

  陷阱四:脱线风筝现象

  有些管理者喜欢在面谈时,与应征者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业余嗜好、管教子女方法、时事分析等到等。除非应征者将来的工作与这些内容有关,否则管理者是在浪费时间。并且会让面谈失去方向,让应征者有机会天南地北胡止一番,像脱线风筝般随处飘,甚至反客为主地带动着面谈,向他喜欢的方向发展下去,不利于面试的顺利进行和对应征者的能力考查。

  陷阱五:好眉好貌效应

  各应征者都有不同的个人特征,如高矮肥瘦、头发,有些管理者会不自觉地以貌取人,这会造成在多名管理者共同参与面试的情况下,因无法统一评量标准而产生分歧。不单如此,若该特征(如美貌、面型)与工作表现其实无多大相关,管理者凭此而生的直觉来挑选,自然不会有助找到合适的员工。

  有些工作也许需要应征者拥有一些特定的个人特征,如身高及体重,这些条件通常会设定一个范围,让管理者在初步筛选时,已将不符合者排除,故此到了面谈阶段,管理者不该再将这些项目作为筛选的标准。

  陷阱六:盲侠“座头市”现象

  在面谈过程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加深记忆,会记录应征者的回答内容。有的管理者在记录应征者回答时视线过多停留在记录表上,而非看着应征者回答。不少曾接受面谈训练的应征者,他们心中早已准备了标准答案,来答复各样问题。他们在背诵答案时,身体语言会教人知道,他们不是衷心地诉说,真实经验。因此,管理人必须努力地看,不要像盲侠“座头市”般只听不看,而是要全心全意地观察应征者的反应行为,来印证他的说话的内容,检查两者是否一致。

  此外,若管理者只记录应征者的说话的内容,而所略了他的行为举止,在面谈结束后,管理者再翻阅记录时,他便会难于分辨那些答案相差不大的应征者的实际表现。

  陷阱七:同声同气易商量

  有些心理学研究指出,管理者与应征者,在态度上及种族上的类同,与招聘面试技巧的结果有关系。若管理者认为,应征者与他有相同的待人处事态度,或来自相同的种族,他会倾向作出较高的评价,及建议付出较高的薪金。在经验的应征者,便会利用这个情况来自抬身价。当他发现与管理者有相近之处时,便引导谈话集中在该话题上,在取得管理者的好感之后,他便可以提高要求,而不怕影响被录用的机会。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