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合理规避考核的问题与风险?

发布时间:2017-06-01 编辑:玉君

  导语:企业生产运营,需要有具体的机器设备来作为工具,并避免日常生产中出现安全问题,同样,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也离不开规避风险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HR合理规避考核的问题与风险的实例,欢迎大家借鉴阅读!

HR如何合理规避考核的问题与风险?

  企业生产运营,需要有具体的机器设备来作为工具,并避免日常生产中出现安全问题,同样,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也离不开规避风险问题,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下面的情形:

  C公司成立不久,是一家小企业,2015年底,由于公司全年业绩不错,老总决定提前开展对全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并准备进行现金奖励。在公司会议上,老总特别指出,企业的每个员工都代表着形象,都会和客户打交道,因此所有人的考核标准中都要有具体的客户分数,并进行考核。例如,生产部门的员工满足了用户对产品的那些需求,市场部门的员工带来了多少新客户等等,都是计算他们业绩的标准。

  然而,怎样去考核公司前台小唐成了人力资源部的问题,她入职一年来,工作没有特别优秀之处,但也兢兢业业,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日常服务工作,包括登记来访者、打电话、问候、会议室服务等等,现在,按照老总的要求,HR打算也要对小唐进行绩效管理考核。

  究竟应该如何去考核前台小唐?HR想了不少方法,似乎都没有什么具体实施的方法。

  这种情况,在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领域中,均不同程度出现过。

  众所周知,员工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注重考核的科学性和效果性,但其中也会有不少部门管理者、企业老板甚至HR自己,都对绩效管理是否有效抱有一定怀疑。其实,问题不在于绩效考核是否有效,而是在于如何解决绩效考核中的问题,一些企业盲目开展绩效考核,既没有提前选择正确的考核方式,也缺乏针对不同岗位的风险化解方案,自然难以获得良好效果。

  在开展绩效考核之前,HR应该对考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积极预防,才能够根除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考核实践中的隐患,以免影响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效果。

  在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过程中,通常有可能出现两方面问题:

  首先是考核的争议问题,包括考核的公平性问题、考核争议处理的问题和考核结果公示的问题;

  其次是考核实施的问题,即考核有怎样的依据、怎样的指标,以及如何加以计算、如何避免人为干扰。如果对上述因素加以细分,又能发现更多隐患因素。

  在上述两方面问题中,HR更应该着力提前预防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下面是不同问题的现象和解决方法:

  第一,依据问题

  包括考核依据的资料数据不完整。依据的工作记录、考勤记录和工作业绩等数据的统计不准确,依据的制度规范没有及时更新,在填写、输入和搜集考核资料数据过程中,花费了太多成本导致考核结果无法及时输出等等。

  下面是HR去着手解决问题的方法:

  1、资料数据不完整问题

  HR应该明确考核所依据的资料数据范围,包括业务上的(某一个部门、某一个项目)、地域上的(某一个大区、某一个市场)、时间上的(某一个月、某一个季度或某一年)等等。

  为此,HR还应该指派专门人员,在考核实施前,完成资料数据搜集和整理的工作。

  2、解决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HR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向部门经理提出要求,有专人负责工作记录、考勤记录、工作业绩数据的搜集、核对与审核工作。

  另一方面,对部门经理的考核标准中,同样应该包含有统计数据准确程度的标准,并对负责统计数据填写和录入的员工严格考核,出现问题,则需要落实责任人,并给予应有的惩戒。

  3、解决制度规范更新不及时问题

  HR需要从自身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起,定期及时更新绩效考核制度和规范,并在完成更新之后,及时向整个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公告。此外,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和其他部门建立联动制度,及时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运行情况加以监控,对落实情况进行规范,发现问题要能及时提交修改建议方案。

  4、解决数据资料搜集成本的问题

  通过和企业高层、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财务预算,对数据资料搜集过程进行严格控制,让费用支出和使用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避免资料搜集成本过高。

  同时,还应加强企业各部门资料保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尽量节约和控制成本,整体上的成本控制才能更加有效。

  第二,考核指标问题

  考核指标种类有多个种类,虽然方便对考核进行量化,但这也造成了考核指标容易出现代表性不强、目标设定不当、指标数量选择不合理、不同级别的考核指标相互脱节等问题。

  其中具体问题包括:指标代表性不强,即为部门或员工选择的考核指标,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绩效水平;指标目标值设定不合理,当目标设定值过高,员工无法完全做到,或目标设定值过低,被考核者无法激发自身潜力,影响工作动力;指标的数量选择不当,当考核指标数量太少时,导致考核缺乏全面性,而考核指标数量过多时,则会导致被考核者顾此失彼;指标的关联性不够,导致员工在完成某一级考核指标时忽略了上一级指标的要求,导致上级考核指标难以落实。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方法包括有:

  1、指标代表性不强

  在确定考核指标之前,HR、部门经理和员工代表,应该尽可能充分沟通,争取可以共同确定考核指标,并能够和其中每个考核者可能达到的业绩水平紧密相关。

  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不要单纯片面地抱着考核指标不愿意改变,一旦发现指标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该考虑及时予以纠正。

  2、目标设定不合理现象

  企业高层、HR、部门经理和被考核员工,应该协商确定出适当的绩效目标;在考核结束之后,应该及时围绕目标合理性,做好总结与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绩效目标加以修正。

  3、指标数量选择不当

  HR与被考核的部门经理进行沟通和确认,确保最终的考核指标数量能适宜,同时能够真实、全面反映被考核者的绩效水平。

  4、考核指标脱节

  对指标实施分解方法,严格按照企业、部门、项目组和员工的层次,对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加以层层分解,从而得出科学、完整、针对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