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专家给出12个建议·如何从毕业生迅速变身职业人

发布时间:2017-09-01 编辑:晓玲

  引导语:我们知道如何从毕业生迅速变身职业人,下面是HR专家给出12个建议,欢迎大家阅读!

  HR专家给出12个建议·如何从毕业生迅速变身职业人

  要想进阶成为职场中的高潜力人才,在思维和行事方式上,刚毕业的职场新人还有许多带学生气质的不专业之处有待改进。我们从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专家及最新研究报告那儿征求了如下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清楚自己的定位,保持学习

  看准网联合创始人、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任岩峰告诉界面,新人在职场中,重要的是先把自己定位清楚,不妄自菲薄或自高自大。不管初期的工作成绩如何,都不要因短期的成功或挫折而影响自己的定位,应该立足新人,持续学习。

  2. 不抱过高期望,心态平和

  工作本质上是你跟他人和环境的互动,高潜力人才情感成熟度很高,在压力下能尽快恢复并保持情绪稳定。职场新人尤其会面临很多压力和困难,对此任岩峰建议要保持平和踏实的态度,对第一份工作的内容、环境、待遇,包括自己的能力等不要有过高期望。“年轻人不只要警惕压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在工作中也不要轻易激动、狂喜或信心爆棚。”

  3. 不以自我为中心地去沟通

  职场新人在与人沟通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寻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同,一旦遇到被否定就产生抱怨和沮丧。此外,他们往往容易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很多时候不太重视换位思考或关注集体利益。

  倍智人才研究院产品总监、测聘网资深职业规划师贾超告诉界面记者,高潜力人才都具有良好的人际敏感性,他们更多关注他人的优点而非缺点,能换位思考,体谅别人。“面对那些觉得不公平、不合理、不正确的情境,多想想对方或组织整体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么做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平衡,你会有更多收获。”任岩峰表示。此外,及时向他人表达真诚的感激或赞赏之情也是专业的表现。

  4. 说话有条理

  职场如人生,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大多数的误解。无论是写部门邮件还是领导一场小型会议,都要学会清晰简洁地沟通。任岩峰认为,要想做到良好沟通,职场新人应该经过思考再讲话,特别是在重要的工作沟通和会议中,学习输出有条理有逻辑性的观点。

  “沟通效果不以自己说了多少来评估,而是以对方听进去了多少来决定,随时关注听者的反应,及时反馈和确认双方在沟通中达成的一致意见。”猎上网专家表示。

  5. 找一位导师

  刚毕业的新人不仅会对自己的发展迷茫,对具体的工作展开也容易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每个新员工都应该在组织里找位导师。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最伟大的企业家和领导者都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一位乐于分享见解的出色导师。

  人才管理平台北森产品副总裁周丹建议,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直属或隔级领导,也可以是客户、合作伙伴或好朋友。导师不仅仅是你最好的解惑者,他们也会把你介绍给更多人,扩大你对业务的了解,传授给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过,选人要慎重,消极者反而可能阻碍你的成长。

  6. 多提问

  世上没有愚蠢的问题,这话在职场中依然有效。无论你从雇主那得到的信息有多深入,也不可能涵盖了你需要了解的所有内容。当某些事情不是那么清楚时,不问明白将不能完全理解团队动力、目标以及办公室文化。而人力资源部门、你的经理以及新同事都是很好的信息源。事实证明,伟大作品的起点往往是那些好奇而发人深思、探索如何开发和改进产品或程序的问题。提好问也是职场中获得动力和尊重的一种办法。

  7. 坐等答案并不是一

  许多职场新人做事情从来不想有多少种可以解决的方案,而是等待上司给予唯一答案,一旦问题没有被解决就会再次把问题丢给上级;另外,眼里看到的都是公司的不好和问题,负能量爆棚,从不提有积极建设性的意见。

  猎上网相关专家表示,提出问题一定有对应的方案。不做职场怨妇,看到在职责范围内出现的状况第一时间站出来提出问题,并给上级不止一个的解决方案,未必会是最合适的,但是代表你对问题有做思考。

  8. 会表现

  有很多新人会纳闷: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那么闲,在公司发展却比我好,比我招领导喜欢?其实答案很简单,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一开始不太熟悉一些职场真相或规则,不会聪明地工作,不懂得适时表现自己。“会表现当然不是指自己做了什么都要说出来,更不是指对领导阿谀奉承,而是指用真实的努力漂亮地完成每一个任务,用数据、业绩或客户的褒奖给公司做出贡献。”周丹表示,这些“表现”即使你不说,领导都会看在眼里。

  9. 早点上班

  华盛顿大学麦克·福斯特商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理认为上班早的职员更勤快,给他们的绩效评价也比上班迟的员工更高。如果你来的迟,就算留得晚也没用。如果你觉得自己相较于朝九晚五,朝十晚六的工作效率更高,试着向经理解释这一情况,正面应对他们的“早上班偏见”。

  10. 善用工具

  尽管传统建议是告诉你做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的员工,以此向团队展示从第一天开始你就全心投入。但相比更长时间的工作,现在更提倡善用工具,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在踏入新办公室之前,要先学会需要使用的工具。比如熟知所在行业工作所涉的新项目、专业最新研究或手机应用软件,在如何让自己更有效率上更有智慧。

  11. 注意细节

  Hootsuite首席执行官Ryan Holmes在社交网站LinkedIn上写道,在他的公司,“即使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故障也会影响到许多用户,善于发现小错误的人很快就能在同事中脱颖而出。”

  12. 学会说不

  很多新人不知道如何拒绝,往往是贸然答应一堆事儿但到最后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工作。猎上网专家建议在工作场合要敢于说不,对于同事的非正当请求要学会委婉的回绝。

  [知识拓展]

  百度HR管理秘密

  01、招最好的人——什么是最好的人?

  智商最高、成绩最好?情商最高?都不是。

  我们认为,最好的人有以下三点:

  第一,跟百度崇尚的“简单”文化匹配,这非常关键。

  也是我们招人时考核的重点。当这个人跟公司的文化非常匹配,内部沟通成本、磨合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优秀的学习能力。

  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每天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格局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使用一个人,用的不仅仅是他经验上的优势,更是他对未来新环境的快速认知、理解、和应对的能力。这样,无论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谷歌,还是腾讯、阿里,以及我们今天看到的嘀嘀打车,快的,还是美团、大众点评等,我们都能够快速地去应对。

  第三,胜任本职工作和岗位要求。

  我们曾经争论过,到底是要招最好的人,还是招最合适的人?包括我们后面的职能团队。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是要招最好的人。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希望营造一个永远不断上进和自驱的组织。自驱的人,他愿意学习,而且能够快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02、给最大的空间——百度最大的空间是技术

  给最大的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不仅仅是舒适的办理环境,自由上下班,更重要的是给他一种使命感、理想和技术平衡。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百度的最大的空间,是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之所以选择百度是因为百度是技术的天堂。很多人从腾讯加入到百度,对百度最大的感受和最大的欣赏点,也在这里。当公司选择让技术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的时候,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必然会受到影响。

  阿里擅长的是运营,腾讯擅长的是产品,百度擅长的是技术,这就是公司的基因。我们说给最大的空间,我们的空间是很大,某一类人会充分利用空间成长和发挥,另一类人就会受到限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03、看最后的结果

  看最后的结果,百度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任何高绩效公司都会追求结果导向,就是以结果来说话,不论资历、年限等等,这件事情最终是不是做成了?在过去一两年里,百度强调2+X模式的绩效考核,以及人们口中的所谓的去KPI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希望真正做到,以对组织的贡献和价值来衡量员工的产出。2015年初,有些百度员工拿到了高达50个月工资的年终奖,也有10-30个月的不等。但是如果你的结果不好,那么一定不会有奖金。

  百度强调的是差异化的文化,以结果来说话。

  我们也曾讨论过,要不要给员工提供无息的房贷?这在百度讨论过很多次,最后我们不再去讨论。为什么呢?当你去做一个无息的房贷时,你本质上是希望给大家制造一个普惠的福利。普惠福利是讲究平均性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和拥有这种机会。而在百度,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这和我们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人才会自驱,自动脱颖而出。

  04、两张内部名单:潜力股以及淘汰名单

  2012年,360出台了搜索之后,百度陆续出台了几项人才政策和机制,再次焕发百度的自驱和差异化。在过去,不同层级的人没有晋升年限的限制。

  现在,在一线员工,如果你在规定的年限内,晋升的层次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我们会自然的让你OUT,要不就再给你一次转岗的机会,如果第二次你没有得到晋升,那就会被OUT。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淘汰的名单。

  当然,公司也有一个潜力股计划,如果你成长的非常快速,超过公司大多数人,你就会进入到潜力股名单。公司会给你最多的发展的资源、机会和空间,让你能够尽情地快速的奔跑。

  05、绩效:强制分布

  强制分布在很多公司里都会去使用,百度也不例外。在2012年、2013年,百度面临很大挑战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加大强制分布的淘汰比例。不是为了保护人才就减免强制分布,而是加大强制分布的淘汰比例。如果说人才可以分为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的话,我们拉大了两端的比例空间,挤缩了中间的空间。

  原来百度中间的空间在70-80%,通过调整之后,中间的空间只有60%左右。我们鼓励更优秀的人往前跑,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自然就会被淘汰。每年,绩效在最后一档的人是要自动淘汰的;如果两年之内,你都处于绩效最后两档,那也是要被淘汰的。

  百度通过绩效不断地去淘汰人。当然,如果你的绩效,连续在第一档和第二档,我们会有专门的绩优奖,授予一定的百度股票,激励他更好的拼搏和奋斗。

  06、文化:360度考核

  从文化上看,我们每年都会对文化进行360度的评估,来看这些人在文化的表现上是怎样的,如果没有达到我们公司的行为要求,也是要淘汰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达到一个水平,是没有机会被晋升、被加薪、被获得更高的奖励。所以,文化、晋升和业绩是我们突出促进差异化,让人才脱颖而出的三个最重要的机制。

  07、老人和新人:人才正常迭代

  我们内部也讨论过,老人文化和新人文化的问题。老人会忠心耿耿,但是,当他的能力和激情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是选择留住这些老人,还是以绩效为导向?

  以绩效为导向吧,他们曾经跟我一起拼搏过;留下来吧,他的能力和激情又达不到公司要求的水准。我们当然还是选择以业绩为导向。能力不行,自然就被淘汰。我们正是用这套机制,来使得人才不断地迭代,也只有这样,业务才能保持这样的活力和冲劲。

  08、小马拉大车

  在百度,我们有一个做法是小马拉大车。就是让一些能力、经验还没有达到岗位水平的人,去担当这个岗位的工作。如果他胜任了,做成了,我们就给他一个相应的晋升,以此激励他、表彰他。

  我们的CEO李彦宏说:“在我眼中,任何一个业务是不分级的,只要你能做到,上亿级的用户量等等,这样一个在业界有显著成就的指标,我都会认为你的业务做大了,会给你相应的认可和激励。”所以,在百度,没有什么是主攻业务和副攻业务,只要你能把事情做成,就都会得到认可,这就是小车拉成大车。

  09、同事之间互相PK

  你跟周围的同事比,你的速度是不是比别人更快,你的业绩是不是比别人更好?通过这样的横向比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组织里面发展和成长的压力。

  要不就卯足劲往前跑,要不就自动选择退出,这就是百度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最优秀的人快速的跑到前面去,脱颖而出,停下来的人真的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从聪明到优秀

  聪明人是不是优秀人?在百度,过去我们一直招最好的人,就是我们认为很聪明、能够快速学习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优秀的人。我们也在反思,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认为优秀的人?不仅仅是聪明,不仅仅是你先天的聪明,还有很多后天的。

  百度有很多员工,因为天生很聪明,往往需要被关心、被照顾,他们必须要成功,不允许失败等等,他必须要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持。其实当公司变大的时候,往往不是这样的。

  我们也去看这些员工的受挫能力、抗压能力、忍受挫折的能力等等,然后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快速的提升。我们内部非常强调从聪明到优秀,也就是说,你不仅仅先天性要好,而是当你和一群聪明人在一起的时候,你要比别的聪明人还要跑的更快。

  11、体制外机制,激发创新

  当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如何让企业保持创新的基因,怎样能够打破部门的壁垒,让很多有激情的人、有想法的东西做出来?我们也会担心另外一件事:一线员工是会不断地出现很多新想法,但是我们觉得不靠谱,而公司资源是有限的。

  于是就出现很多矛盾。员工说,公司不重视创新,不重视一线员工的呼声和好的意见。当然,公司会觉得员工这些想法有的不切实际,对我们没有价值和帮助。

  在百度,过去的4年间,从2011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尝试。你可以在年初提报一个想法,说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业务目标,用一年时间去达成。然后公司就会去做一个评估,如果觉得方式可行,你就可以组建一个10人的小团队去尝试。

  每年夏天,百度会进行内部评选。只要你对公司远超预期的贡献,就能够得到一个等值100万美元的百度股票的奖励。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外机制。因为你在一个正常运作的组织体制内,你是不允许来做这件事情的,因为你有自己的业务目标和业绩要求。

  每年八九月份,百度大厦门口的广场,就会举行盛大的派对,对这些优秀的团队进行颁奖,以表彰他们对百度的贡献。过去4年,一共有11个团队获奖,我们在评选中没有封顶。第一年,只有一个团队获奖。当时,按照标准,是没有一个团队能够获奖的,于是公司为了鼓励大家选择了相对最好的团队。

  到2014年,我们一共评了6个团队。我们没有说一定选5支团队,或者3支团队,只要符合要求,只要是超预期的贡献,我们都会给予奖励和激励。

  12、创新黑马奖

  我们不缺点子,缺的是将想法和创意落实到行动。还有一个人数更少、大家三三两两的组成一个团队,如果有一个好的提议,你可以做成小样,做成一个可以呈现出来的东西,产品或者技术,展示出来。

  每周五晚上,如果大家有机会参观百度大厦,我们看到休息区里,摆着桌子、椅子、零食、饮料,然后三三两两的人在那里展示他们的创意,或者成果。周日,李彦宏和我们的技术或者产品高管,会和他们一一地去探,成果和产出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并且会在周日的下午,现场评选出这一届大赛的黑马奖,就是我们认为最有闪光点的团队是什么。

  这种体制外的机制好处在于,我们往往有很多想法和点子,如果在部门内去提,往往因为资源有限、项目要排期,所以没有办法去配置资源。但是在这样一个长河里面,当你有一个想法,你可以去做成一个小样,呈现出来,让我们的总监、VP看到。这样就能够与业务做一个更好的结合,瞬间变成项目中的一部分。

  好的创意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场合下会被涌现,快速地脱颖而出。百度从来不缺创新的点子,我们有一个创新的邮箱,每天有无数邮件发到我们的首席产品架构师。

  新浪做了一个微博,我们是不是要做一个微博?腾讯出了微信,我们要不要做微信?这样的点子很多,但是能否取得真正的成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想法阶段。我们内部叫行胜于言。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两天,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