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思考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人的强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根据企业管理活动周期,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管理等几大模块。
从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中可以知道,在资本的转换与增殖过程中,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是所有管理模块得以联系起来的纽带,使得所有的管理活动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落后,仍处在“人事管理”的阶段。
知识经济时代已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从传统的“人管人”发展到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上来了,而很多管理者仍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混为一谈,并且很多企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沿袭过去的考勤、奖惩和工资分配等纯管理约束机制,更本没有将管理智能转到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方面来,同时也缺乏探究和培养企业人才的长期计划。
(二)企业坚持“实用”,不愿“等才、养才”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会打出一条要求:有X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他们不愿在高校内招聘,因为他们不想为毕业生付“养才”的成本,更害怕花大量的时间与财力培养的人才将来会跳槽,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视人才为“蜡烛”的“竭泽而渔”的策略。
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就应该像蜡烛一样为企业释放光和热,却不给他们充电学习的机会,只有对员工的消耗而没有与员工的长期利益共享,也不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做长期的规划。不给人才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却要求人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样的企业只会误人误己,招不到真正的人才。
(四)缺乏灵活的激励手段,不会用感情留才
多数企业只注重对员工的经济激励,却忽视员工的情感诉求和精神归宿的需要,使员工工作压力大,感觉没有成长空间和前途,甚至跳槽。管理者应该更多的给予员工积极的配合而非纯粹的利用,这是任何管理者都不能忽视的。
(五)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与激励措施脱钩
对绩效考核方面认识的缺乏使管理者对于如何有效促进企业效率茫然无措。主要表现在:单方面出台企业制度,缺少员工参与度;考核指标与员工实际效率不对等;管理后动中缺少组织文化的正面支持;组织结构与岗位动荡频度太大等。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要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管理者更多的为员工考虑。将企业的员工视为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将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推动力。其常规工作包括制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协助企业进行改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提供公司合并和收购方面的建议、参与提供业务信息与企业竞争、制订人才保留计划、帮助业务人员提升解决难题的能力等等。
所有这一切归结到一点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 以人为本" 的管理,从管理角度上讲,以人为本是一种企业员工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员工在管理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以人为本是说企业的管理方式着眼于作为“人”的员工个人以及群体的本性需要,或者说是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满足人需要的根本。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之“本身”,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而是将人作为第一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所以,“以人为本”就是创造员工满意度。员工是运用资源或者资本来创造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人,员工的满意度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了顾客满意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员工满意度是创造让员工积极发挥绩效的基本条件。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管理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使大多数员工能够不断分享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把人力当成组织中最具有活力、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人是组织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决定性的资源。
(2)把人力当成是资本而不是成本,负担。
(3)将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把开发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4)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组织战略,不仅有战略目标,还会随着组织战略的变革不断变革和创新。
三、结束语
不管实际的管理状况如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终将成为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本时,必须学会尊重人、团结人、培养人,否则就会成为一个人才不断逃离的樊篱。从根本意义上说,“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一切公司和组织都不应只把员工当成赚钱的工具,而应该站在员工的立场真正多为他们做些考虑;一切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新发展趋势的企业势必将在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知识拓展]
百度HR管理秘密
01、招最好的人——什么是最好的人?
智商最高、成绩最好?情商最高?都不是。
我们认为,最好的人有以下三点:
第一,跟百度崇尚的“简单”文化匹配,这非常关键。
也是我们招人时考核的重点。当这个人跟公司的文化非常匹配,内部沟通成本、磨合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优秀的学习能力。
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每天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格局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使用一个人,用的不仅仅是他经验上的优势,更是他对未来新环境的快速认知、理解、和应对的能力。这样,无论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谷歌,还是腾讯、阿里,以及我们今天看到的嘀嘀打车,快的,还是美团、大众点评等,我们都能够快速地去应对。
第三,胜任本职工作和岗位要求。
我们曾经争论过,到底是要招最好的人,还是招最合适的人?包括我们后面的职能团队。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是要招最好的人。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希望营造一个永远不断上进和自驱的组织。自驱的人,他愿意学习,而且能够快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02、给最大的空间——百度最大的空间是技术
给最大的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不仅仅是舒适的办理环境,自由上下班,更重要的是给他一种使命感、理想和技术平衡。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百度的最大的空间,是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之所以选择百度是因为百度是技术的天堂。很多人从腾讯加入到百度,对百度最大的感受和最大的欣赏点,也在这里。当公司选择让技术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的时候,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必然会受到影响。
阿里擅长的是运营,腾讯擅长的是产品,百度擅长的是技术,这就是公司的基因。我们说给最大的空间,我们的空间是很大,某一类人会充分利用空间成长和发挥,另一类人就会受到限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03、看最后的结果
看最后的结果,百度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任何高绩效公司都会追求结果导向,就是以结果来说话,不论资历、年限等等,这件事情最终是不是做成了?在过去一两年里,百度强调2+X模式的绩效考核,以及人们口中的所谓的去KPI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希望真正做到,以对组织的贡献和价值来衡量员工的产出。2015年初,有些百度员工拿到了高达50个月工资的年终奖,也有10-30个月的不等。但是如果你的结果不好,那么一定不会有奖金。
百度强调的是差异化的文化,以结果来说话。
我们也曾讨论过,要不要给员工提供无息的房贷?这在百度讨论过很多次,最后我们不再去讨论。为什么呢?当你去做一个无息的房贷时,你本质上是希望给大家制造一个普惠的福利。普惠福利是讲究平均性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和拥有这种机会。而在百度,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这和我们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人才会自驱,自动脱颖而出。
04、两张内部名单:潜力股以及淘汰名单
2012年,360出台了搜索之后,百度陆续出台了几项人才政策和机制,再次焕发百度的自驱和差异化。在过去,不同层级的人没有晋升年限的限制。
现在,在一线员工,如果你在规定的年限内,晋升的层次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我们会自然的让你OUT,要不就再给你一次转岗的机会,如果第二次你没有得到晋升,那就会被OUT。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淘汰的名单。
当然,公司也有一个潜力股计划,如果你成长的非常快速,超过公司大多数人,你就会进入到潜力股名单。公司会给你最多的发展的资源、机会和空间,让你能够尽情地快速的奔跑。
05、绩效:强制分布
强制分布在很多公司里都会去使用,百度也不例外。在2012年、2013年,百度面临很大挑战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加大强制分布的淘汰比例。不是为了保护人才就减免强制分布,而是加大强制分布的淘汰比例。如果说人才可以分为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的话,我们拉大了两端的比例空间,挤缩了中间的空间。
原来百度中间的空间在70-80%,通过调整之后,中间的空间只有60%左右。我们鼓励更优秀的人往前跑,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自然就会被淘汰。每年,绩效在最后一档的人是要自动淘汰的;如果两年之内,你都处于绩效最后两档,那也是要被淘汰的。
百度通过绩效不断地去淘汰人。当然,如果你的绩效,连续在第一档和第二档,我们会有专门的绩优奖,授予一定的百度股票,激励他更好的拼搏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