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之父戴维·尤里奇:不要分拆人力资源部

发布时间:2017-09-09 编辑:晓玲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借鉴HR之父戴维·尤里奇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欢迎大家阅读!

  拉姆·查兰的文章《分拆人力资源部!》掀起了轩然大波。他认为,极少有CHRO可以在辅佐CEO和管理组织内部事务时,扮演重要角色。他认为,绝大多数的CHRO不能“将人力资源与真正的商业需求结合起来,不了解关键决策是如何制定的,分析不出员工或整个组织为何没能达成企业的业绩目标。”

  虽然我非常尊重查兰先生,但我相信,在不分拆人力资源部的情况下,CHRO也可以做得更好。

  近年来,查兰先生的研究重点一直倾向于组织和人才,他撰写了诸多关于战略执行、领导力特性及提升渠道、人才管理、变革、绩效管理等话题的书籍。我相信,查兰先生的观点也反映了商业领袖们的持续关注点:通过塑造组织能力来赢得竞争。CEO们开始认识到,在获取商业机会时,技术、运营、财务资源甚至战略定位等因素,已经和组织能力越来越紧密相连、难分彼此。当CEO们希望取得更好的业绩时,他们往往寻求专业的建议,以打造有竞争力的组织——这正是HR可以大施拳脚的地方。查兰先生的文章恰恰证实了,HR在建立组织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现实中,人们对于HR专业人士的期望的确越来越高。但查兰先生有意无意间抨击了整个HR群体(“是时候跟人力资源部说再见了”)。这有些简单粗暴,显然也不公平。

  我认为,在人力资源(或财务、IT等)专业领域,有一种“20-60-20法则”,即,有20%的人表现卓越,为组织贡献了很多,有20%的人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无法为组织做出贡献,剩下60%的人居于中间。批评末位20%的人当然可以,但不宜以偏概全。我不主张将焦点放在首尾各20%的人身上。顶尖的20%员工,他们已经很优秀,不再需要帮助,他们理应成为其他人的榜样。末位的20%员工,他们也不会“领教”你的帮助。而中间的60%正在努力学习如何来驱动组织的发展,有时他们确实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但我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高层领导不懂得HR的价值。因此,我主张教会这60%的员工如何创造价值,比如,如何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工作,或者如何与不支持自己工作的领导共事。

  作为辅佐业务、传递价值的HR专业人士,不应当只谈论人才话题。顶尖的20%HR管理者关注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三个方面,这些也正是60%的HR管理者应该提升的部分:

  ● 人才:HR应当为组织培养有能力、有意愿、能做出贡献的人才;

  ● 领导力:HR应当确保各级领导者都具备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为员工、客户、投资者和社区创造可持续的市场价值;

  ● 组织能力:识别和打造能够驱动公司赢得竞争的组织能力(有时也被称为文化、制度、流程、资源等)。这些能力因公司战略而异,可能包括:服务、信息(预测分析)、创新、协作、风险管理、效率、变革(适应性、灵活性)、文化转变、学习、战略聚焦等。

  我坚信,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需要一个由外而内(而不是由内而外)的视角。在人才管理方面,这意味着要招聘客户青睐的人才,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雇主;在领导力发展方面,这意味着高效的领导力,是由企业对客户的品牌承诺以及投资者的无形资产所决定的;组织能力则将由公司在关键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决定。正如我之前指出的,这种由外而内的视角,对现有的战略人力资源思维是一种补充。

  查兰的建议假定HR只能在“人才”领域做出贡献,这实际上限制了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空间。当HR能够在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方面为高层领导提供洞见时,他们就在创造巨大的价值。我认为与业务出身的HR相比,科班出身的HR能够在以上三个方面做得更好。这是我与查兰先生观点不同的地方。

  查兰的分拆建议会产生两个问题。

  首先,它试图用一个简单的结构调整,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为创造业务价值带来的根本性挑战。我有些惊讶,查兰先生一向以提供完整的战略性建议著称,怎么会将人力资源的挑战简化为一个治理问题。如果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更严肃的审视:HR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培养HR专业人士;如何重新构建整个HR体系。

  其次,在HR治理方面,将其一分为二的建议显然有失偏颇。HR部门的结构应当与业务架构紧密结合。一个聚焦性的业务,既不能采用分割式的HR结构,也不能是纯粹的控股公司形式。在多元化的组织中,HR部门应当像一个专业服务公司一样运行。这种方法兼顾了集中(效率、规模经济)和分散(有效性、本地响应)的好处。事实上,许多大型组织已经将人力资源职能分为三个部分:嵌入式工作的人力资源通才(the embedded HR generalists),与业务部门高管共同解决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议题;专家中心(centers of expertise)提供专业领域系统的分析和建议;共享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处理事务性工作。如同财务与会计、市场与销售一样,这三个部分都在HR职能下,有效协同工作。

  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帮助中间的60%,这包括重新定义HR战略(由外而内),重新界定HR产出(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创新人力资源实践(员工、绩效、信息和工作),更新HR专业人士的胜任力标准,围绕决策开展分析而不陷于无谓的数据信息当中。

  推动一个专业职能领域的进步并不容易。顶尖的20%员工并不能完全分享自己的经验,末位的20%员工则受到了太多关注,中间60%的员工,如果被无意中伤,就会感到受挫和气馁,因此我们要帮助他们做得更好。

  [知识拓展]

  百度HR管理秘密

  01、招最好的人——什么是最好的人?

  智商最高、成绩最好?情商最高?都不是。

  我们认为,最好的人有以下三点:

  第一,跟百度崇尚的“简单”文化匹配,这非常关键。

  也是我们招人时考核的重点。当这个人跟公司的文化非常匹配,内部沟通成本、磨合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优秀的学习能力。

  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每天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格局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使用一个人,用的不仅仅是他经验上的优势,更是他对未来新环境的快速认知、理解、和应对的能力。这样,无论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谷歌,还是腾讯、阿里,以及我们今天看到的嘀嘀打车,快的,还是美团、大众点评等,我们都能够快速地去应对。

  第三,胜任本职工作和岗位要求。

  我们曾经争论过,到底是要招最好的人,还是招最合适的人?包括我们后面的职能团队。最后我们认为,我们是要招最好的人。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希望营造一个永远不断上进和自驱的组织。自驱的人,他愿意学习,而且能够快速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02、给最大的空间——百度最大的空间是技术

  给最大的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不仅仅是舒适的办理环境,自由上下班,更重要的是给他一种使命感、理想和技术平衡。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百度的最大的空间,是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很多新入职的员工,之所以选择百度是因为百度是技术的天堂。很多人从腾讯加入到百度,对百度最大的感受和最大的欣赏点,也在这里。当公司选择让技术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的时候,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必然会受到影响。

  阿里擅长的是运营,腾讯擅长的是产品,百度擅长的是技术,这就是公司的基因。我们说给最大的空间,我们的空间是很大,某一类人会充分利用空间成长和发挥,另一类人就会受到限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03、看最后的结果

  看最后的结果,百度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任何高绩效公司都会追求结果导向,就是以结果来说话,不论资历、年限等等,这件事情最终是不是做成了?在过去一两年里,百度强调2+X模式的绩效考核,以及人们口中的所谓的去KPI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希望真正做到,以对组织的贡献和价值来衡量员工的产出。2015年初,有些百度员工拿到了高达50个月工资的年终奖,也有10-30个月的不等。但是如果你的结果不好,那么一定不会有奖金。

  百度强调的是差异化的文化,以结果来说话。

  我们也曾讨论过,要不要给员工提供无息的房贷?这在百度讨论过很多次,最后我们不再去讨论。为什么呢?当你去做一个无息的房贷时,你本质上是希望给大家制造一个普惠的福利。普惠福利是讲究平均性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和拥有这种机会。而在百度,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这和我们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人才会自驱,自动脱颖而出。

  04、两张内部名单:潜力股以及淘汰名单

  2012年,360出台了搜索之后,百度陆续出台了几项人才政策和机制,再次焕发百度的自驱和差异化。在过去,不同层级的人没有晋升年限的限制。

  现在,在一线员工,如果你在规定的年限内,晋升的层次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我们会自然的让你OUT,要不就再给你一次转岗的机会,如果第二次你没有得到晋升,那就会被OUT。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淘汰的名单。

  当然,公司也有一个潜力股计划,如果你成长的非常快速,超过公司大多数人,你就会进入到潜力股名单。公司会给你最多的发展的资源、机会和空间,让你能够尽情地快速的奔跑。

  05、绩效:强制分布

  强制分布在很多公司里都会去使用,百度也不例外。在2012年、2013年,百度面临很大挑战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加大强制分布的淘汰比例。不是为了保护人才就减免强制分布,而是加大强制分布的淘汰比例。如果说人才可以分为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的话,我们拉大了两端的比例空间,挤缩了中间的空间。

  原来百度中间的空间在70-80%,通过调整之后,中间的空间只有60%左右。我们鼓励更优秀的人往前跑,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自然就会被淘汰。每年,绩效在最后一档的人是要自动淘汰的;如果两年之内,你都处于绩效最后两档,那也是要被淘汰的。

  百度通过绩效不断地去淘汰人。当然,如果你的绩效,连续在第一档和第二档,我们会有专门的绩优奖,授予一定的百度股票,激励他更好的拼搏和奋斗。

HR之父戴维·尤里奇:不要分拆人力资源部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