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关系各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的一切活动都要由人来操作,由人来指挥。因此,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重要的,而有效地管理好人才,智慧地用好人才,则是更重要的。
人有贤、愚、智,不肖之分,你如何分得出哪是英才、俊才、豪才、与杰才。
英才是才能为群伦之冠,品德能够怀柔安远,能使不同观点的人达成共识,且懂得取法历史乃至旁人的经验为决策之参考者;俊才是指其行为举止光明磊落,可作为他人典范,具高度亲和力,能得众人之心者;豪才是操守可以鞭贪厉鄙,具高度信心,能安定号召团结力者;杰才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守节不屈,不见利思迁,有可疑之处则追查到底者。
人也有另种分法,第一种是圣人,品德才能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第二种是君子,品德好且也有才能,相比之下,德大于才。第三种是愚人,无才又无德。第四种是小人,有一定才能甚至有较高的才能,但品德很差,才大于德。圣人很少,君子可用,愚人、小人皆不可用。非常时期,宁用愚人,不用小人。
一、怎样才能正确认识人才、发现人才、鉴别人才。
在我国,认识人才、发现人才的事例可以说俯拾皆是:华罗庚发现陈景润,是因为华罗庚精通数学;徐悲鸿发现齐白石,是因为徐悲鸿系一代宗师;王昆发现一大批得青年歌手,是因为王昆不仅有爱才之心,而且她本人就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能者知能,贤者知贤”,这是识才的一种规律。
所以,领导者想当发现人才的“伯乐”,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品德,否则,人才天天生活在你周围,你也会视而不见。
与认识人才、发现人才密切相联的是对人才的鉴别。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依据什么做标准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人们总是说,判断人才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但是怎样才算“真才实学”呢,说法极不统一。根据历史上选拔人才的经验教训,在人才的鉴别上,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以貌取人”。中国古代伯乐相马很有名,当他到隐退时,皇帝要求他推荐一个能相千里马的接班人才,伯乐就引荐了一个叫九方皋的。一日,这为新的相马师相马回来后告诉皇帝:有一匹很瘦的黄色母马是千里马。但是侍卫牵回来的那匹马既不像母马,也不是一匹黄色的瘦马,于是皇帝就责怪相马师:“你推荐的是什么马?连最基本的颜色及公母都看不明白,你怎么能担当相千里马的重任呢?你推荐的这匹马肯定不是千里马!”找到伯乐给他一看,伯乐告诉皇帝:“九方皋才是高人呢,他比我能力还强,你不能只注重它的表相,要去看它的潜在的本质。”后来皇帝把瘦马喂养一段时间,发现果然是一匹很好的黄色千里马。
二、怎样才能正确使用人才、善用人才、用当其才。
一是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忌求全责备。人总有长处和短处,最伟大的人物也有不足,用人所长,他的作用就能发挥,用其所短,必然有英雄无用武之感。
有效的领导者要经常会这样提问题,当你认为你的下级不行、不得力时,你是否问过自己,你的下级有什么长处?交给他的工作是否能发挥他的长处?你为你的下级发挥长处创造了条件没有?如果这些问题你没有明确的答案,你就说你的下级不得力、不行,他们能服气吗?明智的领导者都应懂得,得力不得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你的下级。用其所长就得力,用其所短就不得力。用人最忌讳的是勉为其难,如果硬是要你的下级干他不善于干的、不擅长干的工作,自然难以奏效,这时你不满意,他也感到委屈,久而久之,上下级关系必然紧张。如果他的长处得到施展,他对组织的贡献得到认可,自然就乐于在你的领导下工作,工作关系也当然就很融洽。
必须明确指出,用人之长,绝不是投其所好,一个人的所好,并不代表是其人的长处。所好往往是个人欲望的表现,所长是个人的长处,用人所长是发挥其才干,投其所好,必然助长其欲望。须知,若坚持用人所长,则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能人变庸人,若求全责备,则无可用之人。所以用人要择才任势。使天资、秉性、特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善任厚待,宽严相济”是中国传统的用人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上仍然适用。
二是量才而用,用当其才,合理安排,扬长避短,不拘小节,敢于用人,忌不用比已强的人。清人顾嗣协写过这样的一首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生动地说明了人才使用贵在量才而用、用当其才的道理。
合理安排,扬长避短。根据人才不同的特长、水平、性格,安排相应的岗位,有真才实学,品行良好的,一定要安排到关键岗位,好钢用在刀刃上。
不拘小节,敢于用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才也有缺点,特别是做出成绩后,自然会引来嫉妒和非议。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有护才之魄,惜才之心,对那些做出成绩,但有点失误的人才要爱护、鼓励、帮助改进,并大胆地使用。
能用“度外之人”。所谓“度外之人”是指跟自己疏远的人才。当今许多的企业领导者对奉承拍马者,无才也是才,而对诚实正直、敢于指出领导错误、甚至敢于批评领导者的人,有才也是无才,结果是把企业推向危险的境地。而那些善于使用“度外之人”的领导者,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那些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有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内助,韩信的善战,刘备没有因为诸葛亮超过自己而不加以重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更是善用比他强的人,他死后有人为他刻的墓碑碑文:“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而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
三、领导者必须正确地运用用人艺术
用人艺术是一种奇异而富有成效的领导方法,因而,领导者正确运用用人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实现行政组织目标,更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善于识才
用才必先识才,识才是为了更好地用才,在现今的改革大潮中,有很多技术过硬、能力强、具有管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聚集在我们身边,以期待着领导者的赏识、重用。当然,人才也不尽相同。李逵、张飞是善于冲锋陷阵的人才;林黛玉、薛宝钗是善于手工绣花的人才;“人器过人、好论军计”的马谡是咨询参谋人才。诸葛亮平定南方“七擒孟获”,就是采纳了马谡的“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计谋而取胜的。后来,他带兵打仗痛失街亭,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谡是个人才。马谡失街亭,罪在马谡,过在孔明。领导者用人,如果只看其实际经验,只看其政绩,不是什么高超的识才艺术,认识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才是高超的识才艺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早已家喻户晓,从这个典故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萧何识才的过人之处。由古论今,在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领导应该“铁肩担道义,慧眼识英才”,放开眼界发现人才,坚持以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发展地考察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考察测评机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严格考察,才能正确地识别人、发现人,得到贤能志士。
(二)用人之长
古语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各有长处,在用人中,领导者要敢于使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要善于容才之长,有效的领导者对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用人不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而是为了发挥人的长处。德鲁克说,谁想在一个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这个组织最多是一个平平庸的组织。谁想找各方面都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结果只能找到平庸的人。强人往往有较突出的特点,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相比,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有弱点。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完人”。
(三)敢用强人
敢用强人、不怕超己。凡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人事业上无不取得成功的。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刻着:“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这里。”卡耐基之所以成为钢铁大王,并非由于他本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他能看到并发挥他们的长处。他曾说过:“把我的厂房、机器、资金全部拿走,只要留下我的人,4年以后又是一个钢铁大王。”那些生怕下级比自己强,怕别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并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四)重用年轻人
凡是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很少在人才选拔上论资排辈,不少有远见的人十分注意提拔年轻人,从基层提拔有才之士。年轻人最富有创造力。据统计,人的一生中25-45岁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被称为创造年龄区。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他人,也毁了自己。帕金森所说的“领导人威信越高、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难找到接班人”的定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切成功的领导者都敢于重用年轻人,不拘一格用人才。尽管年轻人经验不足,但他们未必比资历深的长者知道的少。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沟通日益宽广方便,这正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环境。领导者应注意发现、重用有能力、善学习、有业绩的年轻人,使其在最佳被使用时间充分发挥作用。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就是得益于重用年轻人。他说:“对我来说,大部分快乐一直来自我能聘请到有才华的人,与之一道工作。我招聘了许多比我年轻许多的雇员,他们个个才智超群,视野宽阔,必能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睿智的眼光,同时广纳用户进言,那么我们就还会继续独领风骚。”
(五)善待“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