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HR工具 > 中国企业面临的五大人力资源问题

中国企业面临的五大人力资源问题

发布时间:2017-06-26编辑:lqy

  中国汉字中的“企”按照字面含义拆分,可译为“无人即止”。的确,“企业企业,无人止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的经济行为日趋规范,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政府与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纷纷推行人本管理,制定奖励人才的政策,出台吸引人才的措施,人才争夺战也时有发生。但是,许多企业对人才资源的特殊性研究不够,人才资源的管理缺乏系统的规划,进而在人才的衡量标准、业绩考核、使用培养等方面出现问题和偏差。

  1.关键人才缺乏,现实矛盾挚肘

  一项调查表明,困扰我国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短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这种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数量结构性短缺,即各职类职种的核心人才缺乏;二是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即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在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没有同步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知识、技能和经验上,还是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上。员工思维没有进入战略状态,员工行为常常违背或达不到战略的要求,无形中造成工作中的许多错误和矛盾。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持续的时间长短,与企业培训体系完善程度有关。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在一些以项目形式运作的高新技术类、工程类企业较为常见。这类企业由于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或不确定性,在人工成本的压力下,人力资源规模受市场周期变化的影响,淡季人员过剩,而旺季核心人才严重短缺,使得已有核心人才疲于奔命。

  而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面临人才短缺的同时,又要面对一系列的现实性矛盾,如人才缺乏与人才积淀的矛盾、空降部队与地面部队的矛盾、创业型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同等条件下,各类就业者更倾向于选择非民营企业工作;换句话说,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较不具吸引力,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如是。因此,民营企业人才缺乏问题在各类企业中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在于人力资源队伍缺乏新鲜血液注入,原有人才无法有效流动,积淀问题自然不可避免。

  民营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大致来源于两种途径,其一是企业自己培养的“地面部队”,其二是从外部引进的“空降部队”。地面部队土生土长于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经营特点等等均非常熟悉,在企业的非正式组织中常常具有一定的威望,有自己的拥护者。与此相反,企业的一切对空降部队来说都是陌生的。地面部队们时刻关注着空降部队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神经高度警觉;而空降部队们常常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企业的各种问题并尝试解决,尽管这是企业主引入空降部队的真正缘由,但这往往会引起地面部队的强烈抵触。因此,地面部队与空降部队的矛盾是不可调合的,空降部队是否能成功引进有赖于企业主的决心和魄力。创业型企业家常常有很强的个人意志和奋斗精神,让其放权于“他人”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2.注重人才引进,忽视人才使用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许多企业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创造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打通各种渠道招揽人才,确实聚集了不少人才。但是,对每个人才的专长特色、用武天地、工作条件则关心不够,使得人才的作用和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有些企业引进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美化企业形象,以企业拥有的大学生数、博士数、高工数来装饰门面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显然,—旦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或怀才不遇的抱怨,优秀的人才就会另觅施展才华的天地。

  人才的获得与保持需要企业付出高昂的费用,引进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价值。人才闲置现象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人才的过度使用,将人才当作机器看待,“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不给人才应有的“充电”机会,让人才自生自灭,甚至“鞭打快牛”,结果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被“榨干”,难得的宝贵人才变成为庸才,给企业造成后继乏人、后劲不足的困境,进而陷入“开发——使用——匮乏”的恶性循环,反过来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人才使用的领域上,又表现为重固定领域的使用、轻流动领域的使用。我国企业习惯按专业背景将人才分门别类,根据人才所学专业和以前所从事的专业分配岗位,而同一人才在多个岗位的流动性较差,有时甚至一次分配定终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人才的作用和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隐性的人才浪费。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倾向于通过外部招聘途径来获取所需人才,忽视内部优秀人才的选拔。外部引进固然能够带来新观念、新思维、新活力,但同时也有碍内部人才的晋升和热情,容易挫伤内部人才的积极性、进取心,有时甚至发生“走眼”现象,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3.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职业素质

  企业在人才的选聘、使用、考核、培训过程中,均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因为技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生产效率、带来经济效益。但过于看重技能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现象和晕轮效应,让缺乏职业道德而又有某方面才能的“小人”得势,损公肥私、危害企业。近年来,有关企业“能人”泄露秘密、出卖商情、卷款外逃”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在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上,又表现为重专业技能、轻复合技能;重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在某一领域有特别专长的人才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被重用,其地位待遇也较高。人们尽管能看到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作用,但观念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倾向,认为有多种技能的人才是万金油,不如专业人才扎实可靠。

  重技术、轻管理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也是我国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的关键原因。企业理念上的误区势必反映在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上,认为技术人才是“硬人才”,并且成才道路漫长,来之不易;相比之下,管理人才是“软人才”,职业“门槛”不高作用也不突出。因此,两种人才的需求、待遇等方面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