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在一家教育集团任职HR,入职后被分配到集团下的一间直营学校。因为整个集团现在都在进行变革,好多东西不规范,他的工作内容也只是筛选简历、邀请面试、统计员工名册、签合同等等这些简单的杂事。他觉得既然来到这个岗位上,就要把HR该做的事情做好,于是自己开始运用以前的经验,着手做一些规范管理的准备工作。
因为最近人员进出比较多,他决定从入离职程序入手。可是,当他做好了制度,拿去找领导过目的时候,领导并没有看,而只是说:不要给老师们添麻烦,我们是为她们服务的。这让小林感觉很失望,工作的心态都没有了,甚至觉得在这里人资完全不受重视,要不要换一份工作。
面对这类问题,HR到底该如何调整心态呢?HR的定位,不是服务,也不是管理,而是业务。这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如果你的岗位不能用业务的思路去做,那这个岗位,就会沦为事务部门(服务),如果你具备了管理意识,能做好二线的管理部门(管理)。但真正的HR部门,表面上履行的是管理职能,真正做好的,是具备了业务的思路。如果你不能用业务思路衡量自己的工作价值,很多工作出发点就错了,犹如此案例。
变革的目的,不一定为了规范,很多企业,改革的多少年了,还是那样的混乱,屁问题都没解决,其实有的变革,是为了消除内部矛盾,岗位和资源重新整合,有时是为更大的变动做准备。HR 就是激流中的一粒浮萍,先顺势,再求有作为。那么这个业务思维,就是让你了解,市场变化,外部环境变化,真正带来了什么?你要如何应对?
要管理好老师,相应的评价或考核指标应当有“个人综合能力、讲课质量、学生反映、服从性、创新性、教学结果”等,这些目标的设置,可不是HR能够制订准确的,应当充分倾听教师意见基础上,结合学校综合规划、未来发展,并考虑学校目前教学水平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管理才会出成绩,才会是适合学校实际需要的。
其次,从入职程序着手进行制度、流程、表格规范都是可以的,所谓存在即有其相对合理性,是潜移默化式的引导进行规范,还是彻底改革式的大变样。所以,空降的同事们,想来三板斧、显示自己的能力无可厚非,但如果动了别人的奶酪或者惹得原来制度制订者非常不高兴,至少说明动奶者缺乏全盘考虑意识,即使再好的方案也可能难以得到实施。
第三,人资部门相对于各部门、各领导、各员工的具体事务、业务来讲,就是助手和服务,相对于公司规范性管理来说,就是管理,但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充分或者到位的服务,管理将是生硬的、不切实际的,同样,没有原则性较强的管理,服务也是不公平、得不到普遍认同的。
用业务的心态做HR,说到底,每个岗位是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的。HR不能被书本上的东西束缚,不能被问题束缚,要清楚的知道,怎么体现自己的招聘价值,才有机会接受下一个工作任务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发现问题,跟直接领导先沟通问题的存在,然后跟总部人资进行沟通,借力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自己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