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培养的四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7-02-29 编辑:唐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难的可能就要数人才的培养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做好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仅作参考。

  一、要密切结合企业实际需要,适才而用。

  如今,人才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翻开国家机关的招考目录,还有几个职位的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以下?很多企业在招聘HR经理时,不也是非硕士生不谈吗?甚至前台职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不得不让人感叹,今天的研究生以下学历根本不叫学历了。实际上,这些岗位真的需要高学历吗?人才高消费的结果是国家机关云集一批名校研究生,做的却是高中生也能做好的工作;不少企业引进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的MBA或研究生,他们带来的却是水土不服的教科书式的管理,结果失败是可想而知的。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培养的四点建议

  人才使用可以适当超前,但万不可盲目超前;学历虽然重要,但千万不要唯学历论。企业只有结合科学的工作分析,明确职位的任职资格,以此来进行人才的招聘和甄选。所以最优秀的人才不一定是企业招聘的首选,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的超前和高消费只会带来人员流失率加大,让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更多的人才是在锻炼中成长,在企业发展中提高的。换一个角度看,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必然伴随的是在薪资福利方面的高要求。如果是企业真的需要,倒也无妨,如果不是,岂不是既给自己带来招聘难题,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人工成本?

  还有不少企业重引进轻培养,以为人才进了门就万事大吉了。让人才进来后要么慢慢变成蠢才,要么不久溜之大吉。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在人才引进后的每一个阶段,让人力资源部给予他们必要的跟进和帮助,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最糟糕的是轰轰烈烈地引进人才,然后任由人才悄无声息地慢慢流失掉。

  二、要有适当超前的眼光,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

  跨国公司风光无限的校园招聘,引以为豪的管理培训生计划,曾经饱受一些企业的质疑。实际结果是,他们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带来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伴随着这些录用和未录用的青年精英走入社会,跨国公司带给他们的巨大影响和深刻印象依然存在,其获得的宣传效果远远要比动辄上千万元的电视广告要大的多。而那些被录用后并经过了充分锻炼后留下来的精英人才,不也解决了他们人才储备和短缺问题了吗!

  作为众多中小企业会对此羡慕不已,感叹顶尖人才都被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通吃了。其实不然,他们吃下的人才,根本没有可能在中小企业里发展。因为在他们身上的光鲜和荣耀,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期望值,注定使他们不可能与你同甘共苦。而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仍然是开始看起来并不拔尖的候选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此眼光,愿意付出一定的成本,也从一些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人,从而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呢?即使所培养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会流失一些,但总有一部分人能够留下来。如果所培养的人全部流失,那就不是人才培养问题了,需要企业从管理、薪资、文化等整个系统问题查找原因。

  自己培养人才虽然比较困难,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耐心。但比起企业人才短缺和救急招聘,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短期看来,市场上现成的人才虽然好用,但终究不是自己培养的,他们的稳定性和向心力很难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连三两年的耐心都没有,人才培养从何谈起?

  三、培训工作要和工作需求想结合,避免盲目超前。

  工作分析解决了员工应该培训什么,绩效考评结果决定谁应该培训。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开展培训一定要和需求紧密结合,尤其是员工中短期需要的知识、技能。如果培训的内容在企业现在和将来都无用武之地,即使员工再有需求也尽量少做。否则真的成为全力以赴替社会培养人才了。

  任何企业不可能在培训费用上可以无节制地使用,投入产出问题是开展培训必须要考虑的,尽管培训评估做起来困难重重。与其担心担心员工培训后会发生人才流失,不如考虑如何有效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避免走形式和追求热闹的培训,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对培训结果的评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培训浪费。

  四、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给人才创造适宜成长的环境。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差异化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和多样性,能不能有一个开放、包容、宽松的成长环境,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在人员招聘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五湖四海”,避免狭隘的小圈子意识。坚持凡是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不管其来自哪里都能大胆使用;在工作中对待不同性格的员工,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容人之心,要“求大同、存小异”,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原对外经贸部副部长现任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说:“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只要其品德不坏,对于那些有性格、有能力的员工要能够正确引导、合理使用、精心培养,只有这样,企业人才队伍才会出现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