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者的5大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17-04-13 编辑:唐萍

  时代咋发展,对HR提出了更大的挑战,HR想在挑战中取得胜利,首先就要在思维上开始转变。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5大创新思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5大创新思维

  1.发展人的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领导的内涵也在变化,早期的领导主要被定义为通过组织赋予的正式职权获得的下属服从,后来,领导则被定义为通过正式的职权以及正式职权之外的影响力来激励员工为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而最新领导概念则被认为是通过帮助别人取得成功来获得组织的成功。换言之,领导者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组织的目标或个人的目标,相反,领导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目标,只有能够帮助员工取得成功的领导才是真正有效的领导。

  当前,我们的有些领导者更多地关注组织或个人的目标,更多地关注事情本身,对于帮助自己做事的人关心不够,没有注意满足下属的个人发展需要以及取得成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下属会认为领导将自己视为实现他们个人或者组织目标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将自己作为人来开发和使用。

  事实上,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是合格的教练或者导师,他们总是能够不断地为下属塑造他们能够实现的高绩效期望,激励员工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和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持续不断地努力,同时还能通过提供各种方式的指导帮助员工达成更高水平的绩效,从而让员工变得更加自信和胜任。而那些较为糟糕的领导者则不仅不能帮助员工实现更高的绩效和取得更大的成功,反而会不断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制造出很多的失败者。此外,很多研究表明,很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流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视,但是领导者却对此毫不关心。

  2.自我开发意识

  领导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不仅适用于员工,同时也适用于自己,即领导者要学会做好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一般情况下,大家谈到领导,通常都是指领导他人,然而,领导别人的前提却是领导好自己,而领导自己的前提则是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个性特点、领导风格等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比如,很多不自信的领导者很难容忍下属提出不同意见,即使下属是在进行正常的意见交流,也会被这些领导者认为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再比如,一些领导认为员工工作不得力,工作拖拉,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自己的工作计划性太差,或者他们自己的想法本身就自相矛盾,结果导致员工无所适从。

  因此,在实践中,领导者应当经常进行自我反省,遇到问题首先学会“照镜子”,客观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问题或者做得不好,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下属或同事。麦肯锡的研究表明,那些积极主动地寻求组织中的其他人对自己的负面反馈的领导者会进步更快,职业生涯发展也更为顺利。

  最后,情境领导理论告诉我们,优秀的领导者不能仅仅有一种领导风格,而是应当根据下属的成熟度不同,分别采取几种不同的领导风格。这就要求领导者应当在自己的常规领导风格之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省,形成更多的领导风格,从而更好地适应下属的不同情况,达成最优的领导绩效。

  3.理解人的经济价值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计划经济否决了个人在就业等很多方面的自我选择权,人力资源的配置完全是由国家控制的,再加上工资福利也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所以人力资源的成本和收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领导人的思维中并没有关于人力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的概念,甚至认为人的经济价值不如机器设备或者物力投资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的研究得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结论,同时还证明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超过物力资本的。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家不仅能够计算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确切收益,而且能够计算出人的生命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此外,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由于不同的人在教育、培训、健康等人力资本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人对组织的贡献程度或具有的经济价值也是有区别的,一些市场稀缺人才对于一个组织赢得竞争优势以及取得财务收益具有极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在各类报刊杂志频繁出现的“人才战争”概念就很好地体现了企业在争夺人才方面的激烈程度。总之,领导者必须能够理解,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经济价值是极大的;另一方面,不同的人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同的。只有能够理解人的经济价值,领导者才会真正重视人,特别是重视人才。

  4.正确的人性观

  一方面,人力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人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物力资源,人在参与价值创造过程中是存在主观能动性的,同样的人力资源投入到生产或工作过程之中,在受到的激励和约束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工作成果或生产率也会差别较大。因此,想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价值,首先就必须理解人性。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人性善恶的争论,然而,简单地将人性解释为善或解释为恶实际上都不妥当,简单地根据这种人性的二分法设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往往都很难奏效。事实上,我们通常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判断人性善恶,但从人的本性到行为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是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行为是好是坏,却很难说人性是善还是恶。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