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让你的员工为效益而努力

让你的员工为效益而努力

发布时间:2017-04-18编辑:小田

如果认为绩效管理在诸如招聘、激励、晋升、薪酬制度等环节中仅起到辅助和能动作用,那么,你需要抓紧洗脑了。因为,绩效管理真的能决定、促进或改变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香港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林健安教授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发现,许多做绩效管理的经理们关注的地方不对:他们关注评价而不关注计划;他们关注语言的单向流动而不关注对话;把重点放在责备上,而不是放在解决问题上;把绩效管理当作让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而不是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以帮助员工取得较好的绩效。林健安独创“以价值流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论”,让绩效管理为企业和员工都带来实惠。

  绩效管理由愿景引导

  如果愿景规划是错误的,那么绩效管理实施得再出色也将于事无补。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如果不知道它将要停靠的码头,什么风也不是顺风。

  林健安指出,绩效管理成功的经理应关注的是将来,而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成功的绩效管理有赖于成功的企业设计,也就是企业前景规划,即愿景。当然,愿景决不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它应具备赢利性和共识性。那么,如何考察赢利性和共识性呢,林健安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所谓愿景的赢利性,就是对下列问题的正确解答:企业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让它继续增值?它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速度向什么方向转移?它将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前景?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就构成了企业愿景。而愿景的共识性是:一个正确的经营策略,必须取得这个组织全体成员的认同,才能发挥愿景的引导作用。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我们的愿景能做些什么工作?”

  愿景与价值流连接

  只有与愿景连接的价值流才是最优秀的价值流,让愿景目标充斥在价值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应该明白:我为愿景在工作。为了愿景的实现,我应该工作什么和如何工作。

  林健安指出,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个衡量系统,而是利用这个衡量系统来传播企业的新战略,并使企业与新战略相连接。“这种新战略不再像以往那样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和低价竞争,而是提供特制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增长的机遇。”

  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只注意了可评价性,而忽视了引导性,使绩效管理工作本末倒置,即只注重评价,而忽视绩效管理是主管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持续进行的沟通过程。因此,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注意:其一是岗位职责描述的正确性;其二是岗位职责描述的科学性。没有达到正确性,就很难起到引导的目的;缺乏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