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内在驱动力,任何激励都不能持续

发布时间:2017-05-04 编辑:lqy

  国学智慧开始备受追捧,但因为我们的教育底蕴缺乏,往往不能真正理解国学智慧的精髓,最终无法让传统照进现实。

  国学智慧的真正进阶,应从《四书五经》开始,而发蒙必读应该是《大学》,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列为“四书”之首。它是治学与实践,并真正实现个人目标的战略纲领。

  个人修炼和企业管理要吸取国学智慧精华,一定要先读懂它的开篇《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道至简,我个人甚至认为,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大学•第一章》这段话的意思,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

  一、阶段性满意目标:如何实现宏大的目标?

  学会将目标分解成为不同的阶段,确立“阶段性满意目标”,退而求其次,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

  很多人都想象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人一样,建立一个商业王国(明明德于天下),没有条件吧?那么你可以先学会管理好一间公司(治其国),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司的总经理、CEO,无论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如果还不行,那你可以先有能力管理好一个部门或者团队(齐其家),成为一名优秀的部门经理或者主管。如果也不行,那你必须先成为一名有一技之长的职员(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企业要想从小到大,由弱至强,也莫不过如此。

  二、知止有定,宁静致远: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才能够让自己沉静而心安,不会浮,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法;而一旦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法,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不断实现,才能够真正让自己走得更远。

  2004年,76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在长江商学院的一次开学典礼上作报告,原计划半天的报告,讲了2个小时之后,李老先生因为身体原因,只好临时调整为回答学员几个关键的问题,而且回答得非常简短。

  其中一个学员问到: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老先生回答道:“我经营业务的格言就是: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这也是我从商的座右铭。”

  另外一个学员问到,如果请您给大家一个忠告,您想说的是什么呢?

  李老先生回答说:“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他曾把写有“知止”两字的条幅作品悬挂在办公室中,既是提醒自己,同时也是提醒公司决策和管理团队。我们不难发现,“知止”二字说的正是“发展中不忘稳健”。

  迈克尔•舒马赫是著名的德国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被称为“F1之王”,纵横赛场15年,获得过7届F1世界冠军,是当今世界F1车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车神舒马赫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秘诀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是:“我比别人更善于使用刹车。”

  两个领域,两个答案,异曲同工。

  为什么李嘉诚一边说“知止”,一边又能够不断的带领企业超常发展,成了华人首富?为什么舒马赫一边说“我比别人更善于使用刹车”,一边又把车开得最快,成为一代车神?

  我认为,无论是李嘉诚还是舒马赫,“知止”都有两重含义:

  其一是知道自己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叫“学会放弃”。其二则是知道自己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应该确定一个怎样的,明确而且可以实现的目标。而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实现这个目标,你是满意的——这就是“阶段性满意目标”。

  放在足够的时间里,几乎一切目标都可以实现,包括我们曾经认为是痴心妄想的目标,比如“飞天”的梦想,比如“嫦娥奔月”的梦想……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经验、资源等限制,很多目标又一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才必须学会权衡,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知识、经验、资源等,制定出可实现的“阶段性满意目标”,此谓“知止”。

  当我们有了一个可实现的“阶段性满意目标”,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套阶段性合理、合适的制度、流程和标准,配置具体的组织架构和人员,按照具体的战略部署来达成此目标。

  无数失败的人生或失败的组织,大多是因为“心比天高”,目标远大,最终落得个“命比纸薄”的下场。

  当我们的目标跟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相比如果差距太大的话,就很难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实现它,制订的一系列计划、制度、工作流程、绩效考核体系等等可能都缺乏合理性,而且还不一定对未来的改进工作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使我们不断的停在原地探索,而不是螺旋式的上升。同时,如果目标过高,那么在你眼里,别人干得再好你也没有一个满意的时候,时间长了,谁还绷得住呢?怎么能铁了心跟着你干下去?既然好干歹干都得不到好脸色,还不如混一天算一天,骑驴找马。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说法。世上有太多人生活在臆想之中,就是把愿景和能具体实现的目标混为一谈了。而另外一种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给自己太多的期望和压力,活得非常疲惫,也是这个原因。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