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向左 创新向右

发布时间:2017-08-24 编辑:lqy

  流程固然是保持公司运营稳定的前提,但是如果把流程作为当下时代中的运营思想,恐怕弊端会更多一点。

  和层级一样,绩效是另一个一直以来被广为诟病的管理学名词,而绩效在某种程度上还和层级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组织形态的变,人们对绩效的憎恶感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当绩效的后面被追加上“主义”的时候,绩效主义在诸如王石这样的企业家眼里,就成为了企业的脓包。

  仔细想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也确实把自己变成了绩效大国。“多快好省”,“赶帮超”,“大干100天”这样的标语都带有浓厚的绩效主义色彩。很多人都分析,王石前一阵子在微博上怒斥绩效主义的背景,正是万科集团的“5986模式”(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开盘得卖出60%)导致了其不断陷入质量门的风波中。而有过万科似教训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不仅仅是在中国,通用汽车前副总裁鲍勃·卢茨在分析美国整体竞争力下降的时候认为,美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出现了问题,“主要追求财务回报的领导者,将这种回报与商业计划相挂钩,操纵所有其他因素去达成该指标,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就算目标能够实现,也只是昙花一现。”

  在金融危机之后,创新精神被奥巴马政府提升到了绝对高度,这可以看做是对之前美国式绩效主义的一次纠错。追求创新而非短期回报的硅谷精神在贝索斯、艾伦·马斯克这样的“疯子”的推动下,被再次引爆。

  一、不再卓越的通用汽车

  王石在怒斥绩效主义的时候,援引的是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在这篇轰动一时的文章里,天外伺郎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与惋惜。他觉得索尼自1995年实行的绩效主义完全违背了创始人井深大的精神。专注于研发、忘我创新的激情团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让大家整天想着如何获取高额报酬的“外部动机”。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象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天外伺郎认为,这和井深大的“工作的报酬是工作”的理念完全相悖。

  和索尼在电子科技领域的沉沦遥相呼应的是美国的通用汽车。这家在斯隆时代独领风骚的汽车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巨子,在鲍勃·卢茨眼里就是活生生被绩效主义搞死的。在他的新书《绩效致死》中,以个人在通用之经历,痛陈通用汽车的绩效文化。

  做产品出身的卢茨在同意加入通用的时候,提出了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三个阶段:改善现有产品;打造未来产品;永久改变公司文化。他认为用三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实际结果却是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

  其实,卢茨之所以会在最后一个阶段提出永久改变公司文化,是因为他很早就看到,通用汽车的已经丢掉了“卓越”的气质。平庸,不犯错误,完成自己领地内的指标,这是当时通用汽车的主流思潮。

  而这股思潮源于上世纪70年代汽车设计部门的式微。在此之前,设计部门一直都是实权派。设计部门的主管才华横溢,个性鲜明,那时的通用汽车带有强力的个人风格,广受好评。如果看美国70年代电影的话,会发现通用汽车简直成为了美国的标志。

  此外,斯隆对设计部门格外关照,其主管甚至可以直接给斯隆打电话。然而,70年代末期,情况发生了逆转。设计部门要更大程度上服从“整个链条”,要多考虑团队和财务状况。随后,设计部门失去了发起者的角色,反而是工程部门在设计上开始了主导。个性鲜明的设计师沦为了车身字体设计师。尽可能的多车型共享,控制成本,注意回报率成为了通用汽车设计的主导思想。

  “浪费、傲慢以及张扬从不是诱人的特质,但是缺少这些特质的汽车公司却付出了惊人的代价,热情洋溢、活力迸发。迷人的创造力火山,变成了静静的山峦,仅在顶部有一处静静冒烟的火山口,散发的除了平庸还是平庸。这一向平庸的转变对守财奴来说无比诱人,却摧毁了企业竞争与征服的能力。”可以想象,当理工科出身的卢茨写下如此文字的时候,他对绩效的反感已经喷薄欲出了。

  在日本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时候,通用汽车也尝试过各种方式的抵抗,比如到中国开辟新的市场,与日本品牌形成战略联盟,并购萨博等等。除了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其他的尝试基本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卢茨认为,不能不说是由于通用汽车的文化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产品至上变成了财务至上。通用汽车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有财务背景的人提升到运营岗位,而不是更加懂产品的人。职业经理人主宰了这家公司。顶层高管不再关注产品对消费者是否有吸引力,而是本着“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的原则。至此,一股对伟大产品的专注与热情,自上而下地消失了。

  从卢茨的书里可以看出,绩效主义对通用汽车的创造力起到了致命的压抑作用。整车生产线主管是事实上的权力所有者,他的任务清单只对未来自己的薪酬负责,而找不到“打造全球最有魅力的同级别轿车”的信条。而事实上,并不是主管们真的对车型漠不关心,而是因为一旦他们感觉到设计有问题,就意味着项目延后,也意味着他们拿不到奖金。通用汽车当时的CEO瓦格纳有一句名言,“财务分析告诉我,早点推出一款烂车胜过晚些推出一款好车。”此外,卢茨在开高层会议的时候,发现大家对产品的讨论远不如对财务指标的讨论积极。

  卢茨是个有心人,他并不认为绩效主义戕害的仅仅是通用汽车。他的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是“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business”,这更像是向逝去的美国商业精神送上的一曲挽歌。通用汽车在很大程度上,也在很长的时间里,体现出了美国商业文化的精髓,所以,它的沉沦也可以被认为是传统的死去。好消息是,艾伦·马斯克借助了互联网思维重塑了这一切。现在想想看,在精神层面上,现在的特斯拉和辉煌时期的通用汽车又是何其相似!

  二、绩效主义的背后

  通用汽车曾经在我们的专栏里被作为层级的代表提了出来,可见层级与绩效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人力资源专家康至军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弊端,任何组织架构都会逐渐走向官僚主义,创新和灵活性被扼杀,直到新的领导者大刀阔斧进行调整。这在很多企业中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绩效考核也是如此。”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