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来了,绩效考核是否仍然可行?

发布时间:2017-02-24 编辑:唐萍

  互联网+时代来临,对于传统绩效管理方法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难道绩效考核真的过时了?未必,只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绩效管理能大行其道了这么多年,在很多优秀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肯定也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的。只不过,在新的时代和场景中,管理在进步,人力资源也需要新鲜感,需要有一些新的玩法,来对绩效管理的手段进行改良。

  绩效管理之于企业必不可少,如果你在这个范畴里感觉不舒服,那就是要进行改良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到底如何改良。

  绩效考核大家都很熟悉,第一步,就是确定好考核办法后,先是指标设置,这也可以说是前提,作用就是明确公司、部门、个人的工作标准,使大家步伐一致。第二步,包括绩效评分、绩效面谈、绩效申诉、绩效汇总。第三步,就是绩效结果的应用,主要是用于人员的优胜劣汰、薪酬分配、培训发展等,让员工更有热情、更有能力去完成个人和公司的目标。

  下面来细说以上三步。

  第一步的核心工作是统一公司和个人发展目标,创建绩效衡量标准。同时,我也认为这是在构建认同感,这是绩效的地基。打地基的过程,一是,让每一个人,要清楚的知道完成哪些任务(即达到什么目标);二是,清楚的知道如何才能完成这些任务。员工必须对公司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这种认识,还要包括对部门和个人的目标理解,这样才会促使员工对本部门以及整个组织做出积极的努力。除此之外,员工还需要对当前所处的职位有清楚的了解。完成任务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特征。

  在制定衡量标准时,很多理论都提出,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因岗设人,因岗定标准。原因有两点:一,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人员变动,都是流动的。如果以岗位为主,那么终将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场景,尤其是对于初创型公司来说,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二,组织的能力和个人的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同岗位不同人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以岗位为要求标准,势必会束缚潜能的自由发展,没有了想象空间。所以我觉得起点,应该放在人本身,放在人的能力上。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建立一个动态的价值衡量体系。

  第二步的核心动作是沟通和反馈。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当中,不断地编织公司内外部的沟通网。这一步是在构建信任感。

  传统的绩效沟通环节,很容易走形式,究其原因,就是被利益(奖金)绑架了,从沟通演变为评价。评价,本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产物。试问,公司如果推行平等的理念,那么,你又要求领导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点评,像老师点评学生一样。小学中学多年接受的老师如父,父母大人这种不对等思维,终于在公司绩效点评的机制下,又开始兴风作浪了。

  相信很少有员工会挑战权威,质疑上司中肯的点评,除非他不想干了。所以,是时候提倡平等沟通了。只有先让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话语权,才会有独立的思想,有了独立的思想,才可能集思广益集大成,这才是真正的合伙人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分点期权股票。

  人力资源在这其中起的作用,应该是协助公司领导,给员工搭台子。台子搭好,还要让大家唱起来,这就要有脚本做铺垫,能起到牵引的作用。否则,台子虽然搭了,但是台上空无一人,因为大家不知道唱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唱。

  对于公司沟通平台的搭建,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常规包括工作形式(例如人才盘点、绩效面谈等)和团建形式(大型年会、周年庆、拓展等)。非常规指临时的、定制化的形式(例如感恩卡、节操币、意见箱等),用于日常行动的即时沟通和反馈。

  而脚本,就相当于具体的事儿。要做的事儿出来后,就要让能做的人和想做的人自发的去做。前期,虽然有人跃跃欲试,但参与的人不多。好歹,总会有那么几个敢于吃螃蟹。帮助这几个人,尝到螃蟹的鲜,然后还怕大家不抢着吃螃蟹吗。这就像改革开放,先让少部分人富裕起来。体会到担当的成就感后,再鼓励他去写脚本。鸡生蛋蛋生鸡。

  第三步的核心动作是分配资源。这是基于前两步走得好才能有的动作。不然,就会真的导致绩效流于形式了。而且,这对场景也有要求。

  从晋升淘汰来说,现在的公司提倡扁平化,去中心化、去中层的呼声越来越高,管理岗的空缺不多。另外,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要快于人才成长周期,很多都是赶鸭子上架,导致职级的公信度下降,title,只是个title。而淘汰,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和公司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做系统的工作,不然会存在法律风险。

  从奖金分配来说,一个是生活成本上升,工资尤其是固定工资的成本日益高涨,绩效奖金的适用人群越来越像高级管理人才倾斜。而股票期权,我觉得的确是个好东西,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着眼未来的激励策略。

绩效考核互联网+

  从培训发展来说,一个是7:2:1的原则,最好的培训效果来源于工作,工作设计安排的好,自然就会帮助员工成长。一开始,没有好的工作设计机制,即使搞了培训,员工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工作设计的好,业务调整了,战略方向变了,如果没有其他配套的快速响应机制,也白搭。

  另外一个是定制化需求,培训现在也像搞产品的一样。我们要深挖客户需求,产品要细化微调,还要灵活。不然就会出现一天到晚搞执行力培训,但就是执行力上不去。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是结果导向害死人。大家肯定知道,操作过绩效搭建的人,在考虑绩效方案时,会先问公司老板,您打算拿出多少银子给大家发呀。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是为了激励而激励,还是为了分钱而激励?

  其实我们细想,资源分配本就是第一步里的一部分,把薪酬分配这些拆出来,更多为了强化金钱、晋升等资源调配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么赤裸裸的诱惑,很容易导致唯金钱论,导致员工为了钱而努力工作。

  很多员工,真的不只是因为钱,才工作的。企业一直给他灌输这样的理念,他要么不在乎钱,看你折腾,你爱怎么着怎么着。要么就动不动就跟你谈钱,就好比油瓶倒了,我扶可以,但是你要给我钱。尤其是现在的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优越的年代,他们追求自我,率性而为。你跟他谈钱,他真的买账吗?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