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8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7-03-23 编辑:唐萍

  绩效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管理,是对总体目标任务的分解。绩效管理不仅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绩效管理的8大误区,以供参考。

  1.绩效管理就是找员工的岔子。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客户关系得以改善,不断趋近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得以实现。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希望下属的绩效目标能得以顺利完成,否则受影响的将是员工本人、直接管理者乃至整个企业。

  当然,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管理者培训不到位,或者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原因,个别管理者将"不好好干,将考核你,扣你的奖金!"等话挂在嘴边,引起下属反感,从而使员工产生绩效管理就是找员工的岔子的误解。

  2.对没有分管量化指标的部门或工作无法量化的员工难以考核。

  以前对奖金搞考核发放,一般就是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往往造成技能要求高、责任重的部门和人员,反而奖金拿得少,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绩效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管理,是对总体目标任务的分解。绩效管理不仅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企业的每个具体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都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所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在向企业的发展目标迈进。所以,不管是对员工、还是对部门,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应是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基于该理念,对分管有具体指标的部门,对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考核,可以占其考核内容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其分管部门对指标有一定可控性;对工会、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部等没有分管指标或分管指标很少的部门,可将其每个考核周期的应做的主要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对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质量、成本、人员等提出要求,同样可以得到评价结果。

  3.实施绩效管理就是为了考核发放绩效工资或奖金绩效评价的结果。

  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应用到多方面,依据评价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或奖金,只是其应用之一。绩效评价的结果,是员工、部门工作成绩和效果的直接反映,不仅用于考核发放绩效工资,还可作为决定员工岗位薪点工资的薪级调整、员工职务晋级、后备干部选拔、员工疗休养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的直接或参考依据。

  4.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规范员工的所有行为并实施奖惩。

  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工作成绩和效果,其作用不是万能的,与绩效无直接关联的行为和结果,没有必要纳入其考核范畴:对劳动纪律,直接出台一具体规定即可。

  5.实施绩效管理应该加工资。

  薪资调整属于薪资管理的范畴。尽管绩效管理与薪资管理联系紧密,绩效管理的考核结果也一般先用于对薪资实行考核发放,但是否应该增加员工整体的薪酬水平,与是否实施绩效管理并无直接联系。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职员的薪酬发放标准一般由政府确定。工资增加部分,由财政埋单。所以,行政事业职员"加工资",等于增加了职员的年度薪资收入。

  而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国有电力系统为例,员工的总体薪酬水平由可使用的工资基金(一般含基数工资、效益工资、各项单项奖金、累计工资基金结余等)和国家的宏观工资总额调控政策所决定,一般情况下,某一企业年度内可使用的工资基金是确定的,如果员工正常的工资表上的工资增加,其他工资收入部分就相应减少――"加工资"并不意味着增加年度工资收入。

  虽然实施绩效管理与增加员工整体的薪酬水平无直接联系。但为了便于推行绩效管理,企业一般会对员工的薪酬结构作适当调整,如减少固定薪酬部分,增加考核浮动部分,同时通过增量调整不同类别或层次员工的分配结构,使员工看起来都"加工资"了,从而产生以上误解。

  如果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了企业效益,工资基金来源增加了,员工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将会得以提高,但这是实施绩效管理的结果。

  6.希望通过实施绩效管理解决用人制度方面的问题。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业务流程,使每个岗位的工作量饱和并相对均衡,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对安排了事而不干或干得不好的情况,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可能会有所改观;指望通过实施绩效管理,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是不现实的。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用人制度来解决。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