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把绩效管理的任务全部推到人力资源部,业务经理没有参与进来,绩效考核、绩效面谈,本来应该由业务经理去完成,都由人力资源部去做,一是不可能做好,二是他们没有参与进来,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哦,更多内容请浏览(bylw.yjbys.com)。
很多企业在实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部门的指标完成了,公司的却没有实现;员工考核都很优秀,公司却出现亏损;绩效考核过程中,干部怨声载道,员工诚惶诚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企业的绩效模式的本身,存在着一根软肋,六处硬伤。
1、一根软肋,就是管理层的绩效意识
如何问绩效管理到底是什么,大家都会说知道,其实并不一定。如果把绩效管理比作一场奥运会,那么谁是运动员?谁是裁判员?谁是奥委会主席?谁是工作人员?很多人都会说,老板是奥委会主席,裁判员是人力资源部,这就是误区。大家想想,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布置的,他怎么能判断员工做得对还是错呢?所以,运动员是员工,裁判员应该是各级管理者,奥委会主席当然是老板,人力资源部是奥委会工作人员。如果运动员不上场,裁判员不到位,奥委会主席宣布一下开始就走了,而奥委会工作人员在里面忙前忙后,在那里宣布“中国队金牌”、“美国队银牌”,是不是感觉特别好笑呀,但是,这种荒唐的事情,在我们企业比比皆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绩效管理推不动的重要原因。关键人物没上场,是绩效理念是最大的软肋。
很多公司把绩效管理的任务全部推到人力资源部,业务经理没有参与进来,绩效考核、绩效面谈,本来应该由业务经理去完成,都由人力资源部去做,一是不可能做好,二是他们没有参与进来,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吗? 所以,推进绩效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绩效理念。三分技巧,七分理念。绩效管理是什么?谁来做?绩效管理不只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所有的员工、管理干部,包括老板共同参与,直线经理是绩效管理的主要实施人。
2、从企业绩效模式看,普遍存在着六处硬伤
从企业绩效模式看,普遍存在着六处硬伤。这六处硬伤制约着我们整个绩效体系的正常推进,就像我们开车,路是好的,但是车本身有问题,就怎么也跑不动,又怎么能够到达目的地呢?以下是六道硬伤:
第一道硬伤,绩效体系被肢解,盲人摸象。绩效体系是个完整的体系,从绩效目标,到绩效辅导,到绩效考核,到绩效反馈,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最终为达成企业目标。但是很多公司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却只停留在绩效考核,年初没有目标,年中也没目标,到年底说要考核一下,那么考核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扣工资、奖惩。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绩效考核能受到员工的赞成吗?能让上上下下支持绩效管理吗?所以我们说,怎样能够让上上下下支持绩效管理?首先就是要让上上下下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一致,让他们共同参与进来,只有目标一致了,才能够真正实现上下同欲。
第二道硬伤,考核指标被枝节化,无柱擎天。绩效考核本来是利用考核指标对公司战略起支撑作用的,绩效指标应该从战略中来,到战略中去。但是很多公司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想当然、拍脑袋,甚至把关灯、关空调、迟到、早退,都列入考核指标。大家想一想,即使把灯都关好了,空调也关好了,不迟到、不早退,就能够完成目标吗?如果绩效考核指标中,都是这些枝节的指标,公司的战略怎么去完成呢?
第三道硬伤,考核责任链断裂,无责可负。我们经常看到部门经理很不负责任,他对手下的员工评分都是95分、98分。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够把下面的人都评95分,98分?因为他的肩膀上没有责任。如果公司是他的,他会这么做吗?如果下面的业绩完成的情况直接跟他的工资挂钩,他会这么做吗?管理者不负责任,都是因为他肩膀上没有责任,根本原因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是因为绩效绩效考核只考核下面,不考核上面,考核责任没有自上而下传递下来,出现责任链断裂。
第四道硬伤,定性指标软化,跟着感觉走。很多公司定量指标做得都非常好,但是定性指标就放羊了,随意性大。经常出现业务部门评分低,管理部门评分高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因为管理部分业绩做得好,而是因为管理部门指标没有量化,没有标准。管理者对定性指标评分非常随意。今天看他顺眼给他打90分,明天看他不顺眼就打70分,90分和70分的标准是什么呢?没有。员工感觉不公平。公平是绩效管理的生命。奥运会为什么百年不衰,就是因为有公平的规则。企业为什么绩效管理做着做着,最后做不下去了,就是被不公平的规则就毁掉了。
第五道硬伤,考核导向模糊,风向标不明。绩效考核中,到底哪些人受到奖励?哪些人受到处罚?我们鼓励的是什么?反对什么?就是公司考核导向,如果公司的考核导向非常明确,那么大家都是跟着这个方向走,如果业绩做得好还不奖励,业绩做得不好还奖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都一样,谁又愿意去做好的呢?所以公司的 “考核导向不明”是造成绩效考核没有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