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小编给大家收集了一篇关于绩效考核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用绩效考核,应对人才危机
不论处于人才危机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识别、招聘、培养、使用好人才都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绩效考核因此不可或缺。
企业的兴衰,背后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兴衰;企业管理水平的兴衰,背后是企业人才危机的周期性变化。
企业人才危机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低——高——高——低”,也就是:高级人才低位使用期,低级人才高位使用期,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低级人才低位使用期。
公司创业成立初期,为“高级人才低位使用期”。创业者虽然身居董事长、总经理职位,但为了生存都必须亲自上第一线:争客户订单、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此时,是处于高级职位的优秀人才从事低职位工作,俗话称作“高低配置”阶段。
这一个阶段,对于传统产业,一般为3年;对于新兴产业,一般为2年。对于优秀创业团队所成立的公司,在“高低配置”阶段,结果是企业迅速发展;对于平庸创业团队所成立的公司,结果是艰难徘徊。
公司经过了早期2~3年的初创阶段,就进入了“低级人才高位使用期”阶段:企业发展迅速,需要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创业初期一起辛苦打天下的老功臣就逐一被提拔到中高管理岗位,俗话称为“低高配置”阶段。由于很多被提拔到高级职位的老员工并不一定具备团队管理能力,因此,这种“低高配置”就孕育了企业人才危机,潜藏了企业的管理危机。低级人员高级使用期对成长中的企业危害十分巨大,表现形式为表面上营业收入增长缓慢,利润率不断下降,实质上企业管理的基础开始松懈,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始减缓,从而导致企业的竞争力开始出现下降。
这一阶段一般传统产业可以有3年左右,而新兴产业一般承受不到2年即会出现严重问题。由此,企业不得不进入第三个阶段——“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
“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物色企业外部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是重要领导者。由于大部分企业无法从内部找到满意的可资信赖的改革领袖,因此,董事会更倾向于从原有管理体系外物色相应人选。由此,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高配置”阶段。这一种新的配置,带来的是企业大刀阔斧的调整。大部分原来被高位使用的低级人才会被调整岗位,或者流出企业。新的一批外来高管进入了企业,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管理运作体系。企业在振荡中前进。 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外来高管人员是否能和原有企业融合,融合速度有多快,在多大程度上融合。一般来讲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要一年甚至两年时间,才能度过这一“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
“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的结果,是进入企业人才危机周期的第四阶段“低级人才低位使用期”。新的企业管理团队仅有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不行的,必须从管理一线即各部门的主管起,重新建立一支年轻的有活力的管理队伍,即进入“低低配置”。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不同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差异,主要不再是公司战略的高低,而是“基础管理”的优劣,即基层管理队伍在水平、能力上的差异。
这一阶段的企业,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企业进入新一轮的迅速发展或进入衰退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企业在“力度”和“速度”这两个程度上相差越来越大。企业人才危机周期从而根本上影响了企业发展生命周期。
中国的很多企业,没有走完第一轮的企业人才危机周期,就寿终正寝,这些企业的寿命在5~8年,很多迅速陨落的优秀民营企业,从人才角度看,都是这个企业人才危机周期产生作用的结果。
[知识拓展]
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它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在企业中进行业绩考评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相关工作。首先,必须对业绩考评的涵义作出科学的解释,使得整个组织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绩效考核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周期性检讨与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管理系统,是指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做系统的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更可激励士气,也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的依据。
绩效考核的起源
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实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晋级主要凭资历,于是造成工作不分优劣,所有的人一起晋级加薪的局面,结果是冗员充斥,效率低下。1854-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注重表现、看才能的考核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这种考核制度,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美国于1887年也正式建立了考核制度。强调文官的任用、加薪和晋 级,均以工作考核为依据,论功行赏,称为功绩制。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 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实践证明,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利于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必要的监督。
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绩效考核的种类
1.按时间划分
(1)定期考核。企业考核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岗位特点绩效选择。
(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组织中对人员的提升所进行的考评,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对下属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纪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为定期考核提供依据。
2.按考核的内容分
(1)特征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诚实度、合作性、沟通能力等,即考量员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2)行为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如服务员的微笑和态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对工作过程的考量。
(3)结果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劳动效率等,侧重点是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的产品。
3.按主观和客观划分
(1)客观考核方法。客观考核方法是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考核,如生产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
(2)主观考核方法。主观考核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评价,如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
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
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
(1)客观评价原则。应尽可能进行科学评价,使之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公平性。
(2)全面考评的原则。就是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立体考评。
(3)公开原则。应使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科学化、明确化和公开化。
(4)差别原则。考评等级之间应当产生较鲜明的差别界限,才会有激励作用。
(5)反馈原则。考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难以起到绩效考评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