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方案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晓玲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制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方案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方案篇1:

  根椐《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省教育厅有关精神,为全面反映初中生综合素质状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校在市、镇教育主管部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委员会领导下成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代表组成,主要负责:

  1、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

  2、领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

  3、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学校评价监察小组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必要时上报市、镇教育主管部门评价监察小组予以解决。

  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以《通知》中的有关基础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规定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评价的主体

  在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每个班级成立1个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做相应调换。

  四、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要尽可能提供主要表现的实证材料,实证材料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调研和讨论后

  做出决定。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

  关键依据以下6项实证材料:

  1、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

  2、关键的代表性作品、作业;

  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

  4、经教育行政部分认可的表彰、获奖证书;

  5、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

  6、自我描述。提倡和鼓励学校提供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他材料。

  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

  语和评定等级。

  (一)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

  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对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定性描述为主。综合性评语要由班主任收集各方评价结果,在其他相关人员参与下(不少于3人)写出。

  (二)评定等级。公民道德素养的评价结果分为A、B两个等级,其他四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时应非常慎重,有维度被评为D等级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各校公民道德素养评价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不得超过人数的40%。

  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

  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进行调研处理。评定等级为A的应予以公示,但不要将所有的学生的评价结果公示或对外公布。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一)作为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