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中不至于败下阵来。
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训能够改变员工的某些不适当的工作表现及行为。
培训是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培训是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的杠杆,可以强化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注重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讲究课程的实战、实效。
外资企业他不注重老师的包装,他注重学员的问题,注重课程的品质,注重课后的追踪。中国目前的培训恰恰和外资企业相反,他们不是关注学员的需求,而是注重老师讲的有没有趣,有没有味,有没有“笑果”,方向搞错了!你看哪个学生考北大,考清华是奔着学校的哪个教授,哪个老师去的?他们是奔着北大、清华这个牌子,奔着学校系统的课程体系去的。所以,实用的、有效果的课程才是硬道理。
从感性走向理性,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什么是感性?感性就是互动、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看视频等,听起来比较有味有趣的那种叫做感性。有些课程用感性形式比较有效果,例如:团队建设、业务技能、心态培训等一些初级的课程。但是人力资源、非财、非人、管理技能、时间管理课程等就不太好用感性的手段去演绎内容,而是靠课程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实用性去讲授,有些大的互动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与课题无关的互动纯粹是浪费时间,又叫“培训注水”。所以说培训未来必然会从感性走向理性。
注重团队的学习。
未来个人学习必将被团队学习所代替!因为只有团队学习,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形成一个沟通的平台。现在好多企业派高管去清华北大的总裁班学习,结果拉大了和中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回到企业更没有了共同的管理语言。
注重内部培训师的培养与管理。
以前企业培训全部寄托在外部培训师的身上,未来的培训是由外到内,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培养自己的讲师团队。企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课程要由企业内部讲师承担,岗位技能、企业文化制度等只能由企业内部讲师讲才有针对性,而且成本低,外部讲师传授一些通用管理技能,企业借助外部的培训力量做导师,做教练,教我们把整个企业内部这套培训系统建立起来,这是一个趋势。
注重培训的调研、评估与转化管理。
把以前只注重课堂的气氛,变成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的衔接,把训前和训后的功夫做足做到位。
条件具备的必然注重企业商学院的建设。
为什么要加个条件具备的呢,因为建立一个企业商学院,是需要资金投入的,再一个就是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企业的建制要完备,管理干部起码四五十个左右才好组织教学。
注意事项:随着企业培训需求的不断增强,培训服务机构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培训服务机构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而个人为了适应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应对职场的竞争压力,以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必须坚持持续学习和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