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培训发展 > 小心培训的那些“潜”规则

小心培训的那些“潜”规则

发布时间:2017-08-15编辑:唐露

  培训课程是基于企业战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培训体系一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培发展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

培

  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及法则,培训亦是如此。专业培训师知道,但大多数非专业内训师,并不了解的规则,可以被称为培训“潜”规则。

  这里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用并且对培训效果影响最深远的“潜”规则。

  身体的距离决定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沙姆在一所大型图书馆做了一组实验。当图书馆只有一位阅读者时,沙姆走过去坐在他或她的身边,测试其反应。经过80多次的实验,沙姆发现,当有人坐在身边时,大多数人会默默走到别处坐下,少数人则干脆会问“你想干什么?”而没有一个人能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周围都存在着一个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气泡”随身体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心理上个人需要的最小空间。

  如何缩小“气泡”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气泡。我们一进培训室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学员三五成群相谈甚欢,我们假设这三五学员之间气泡很小,几近相融入;但总有几个学员,独坐一角,不愿交谈,我们假设这几个学员带着大大的气泡,逼得人不能前进半步。照这样开课,气泡大的学员很难融入课堂,参与讨论和交流,会影响培训互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培训师在开场时,就会安排一些热身游戏与互动,让学员快速融入课堂氛围。

  方法一:在座位摆放上下功夫。采用U形或圆形座位摆放,让学员与学员之间、老师与学员之间形成等距离,从而让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学员。

  方法二:培训开场先做组建团队游戏,让学员间熟悉起来,找到归属感。

  方法三:培训开场做头脑风暴活动,鼓励每位学员思考并贡献智慧。思考、参与都是一种缩小气泡的方法。

  小心打破气泡

  每个人的气泡都有极限,作为培训师,要认清气泡的安全距离。第一种是公众距离,范围是3.7米~7.6米。应强调的是,培训师不能离学员太远。在培训人数较多或培训场地过大的场景,培训师应适当走向后排的学员以表示关注和尊重。第二种是社交距离,范围是1.2米~2.1米。这时,培训师不能离学员太近,否则声音和姿体动作会干扰学员。第三种是个人距离,范围是46厘米~76厘米。一般在培训室或其他场合与学员见面,这个距离不会给学员太大压力。第四种距离是亲密距离,范围是15厘米~44厘米,也就是半个手臂的距离。一般运用在讲师处理学员问题或进行个人辅导时。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你可以告诉学员你知道的东西,但他们忘记的速度一定比你告诉他们的速度还要快。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5年的记忆遗忘规律测试,并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记忆实验结果

  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启示,我们知道培训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如果记都记不住,那就很难说运用和改变了。因此,要设法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要让学员记得住,刺激兴趣和帮助

  刺激是指培训过程中制造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让学员觉得受到刺激。刺激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辩论、角色扮演、对比制造问题冲突的刺激;通过提问、讨论制造大脑思考的刺激;通过图形、图片、视频展示制造形象化的刺激??作为培训师,一定要10分钟改变一种授课方法,让学员不断感受刺激。

  兴趣和帮助指的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能很多培训师都认为自己的课程符合这两点,但往往很难让学员体会到。如何做到这两点呢?培训师需要运用“知识引入+情境演练+示范+练习+点评”的方法。知识引入就是理论、方法、步骤讲解;情境演练是设定一个既定的案例场景,让学员运用培训师教授的方法步骤进行演练;示范是培训师给出自己的方法;练习是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演练;最后由培训师对学员的练习表现提出反馈、建议。其中情境、练习都与工作紧密相关。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培训效果。

  要让学员记得牢,总结归纳数7条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